金芮 郭曉蓓
摘 要:伊壁鳩魯認為,人生快樂為最高的善,主張追求在滿足自然且必須欲望基礎上獲得恬淡持久的快樂,與“享樂主義”有本質區(qū)別。面對當前非理性消費所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問題,可以去借鑒伊壁鳩魯“快樂主義”中的理性內涵,幫助自身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從而過上有節(jié)制和理性的、真正的幸福生活。
關鍵詞:快樂主義;節(jié)制;伊壁鳩魯;生活方式
中圖分類號:F12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9-0045-02
一、伊壁鳩魯“快樂主義”的背景及內涵
希臘化時期,亞歷山大離世之后,各利益集團奪權角逐異常激烈,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矛盾不斷加劇;社會動蕩也改變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這一時期的哲學研究也更加注重人生倫理問題,即如何才能達到心靈安靜和幸福的問題。當時,著名的哲學家伊壁鳩魯主張要承認個人感受的價值,把快樂與幸福等同,但也因此一直受到世人的誤解,被扣上享樂主義的帽子,這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伊壁鳩魯認為,人的一切社會行為都是為了追求快樂,快樂是幸福的源泉和動力,從快樂中來又到快樂中去,通過感覺來證明快樂為善、痛苦為惡的正確性,通過情感來體現趨樂避苦的自發(fā)性。伊壁鳩魯把快樂即欲望分為三個等級:一是自然的和必需的,即衣、食、住、行的滿足,如食欲,這類欲望是我們無法回避的欲望;二是自然的,但卻不必需的,如性欲,這類欲望帶有雙面性既有快樂也有煩惱;三是不自然且不必需的,如權欲、財欲,這類欲望是不必要的、難以滿足的,束縛了人的思想。同時,伊壁鳩魯把快樂分為動態(tài)與靜態(tài),前者是強烈但不持久的快樂,是欲望的滿足,如娛樂和高興,后者是平靜且長久的快樂,是痛苦的消釋,如清心寡欲。他認為靜態(tài)的快樂比動態(tài)的快樂更高級,只有在靜態(tài)快樂的世界中才能有平穩(wěn)不變的心境。靜態(tài)的快樂包括身體和心靈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身體健康受到損害時心靈不能寧靜,心靈受到波動時身體的健康也會受到威脅。在此,伊壁鳩魯顯然更傾向于心靈的快樂,認為張弛有度、寧靜質樸的生活才是應該追求的生活方式。
二、對伊壁鳩魯“快樂主義”的辯證分析
伊壁鳩魯倡導的快樂是滿足自然且必需欲望而得來的,即最簡單質樸的快樂,并提出心靈形成清心寡欲的狀態(tài)就是快樂。但某些學者卻認為這一看法是不可取的,與現實社會的發(fā)展有著一定差距。例如在《論至善和至惡》一書中,西塞羅就反駁伊壁鳩魯的快樂主義。他認為,這是一種主觀臆想的身體享樂,而昔勒尼學派關于快樂的闡述更令人信服,也更直白客觀。在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下,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得到明顯改善,基本能滿足基礎的物質需要。如果人們只滿足這種簡單的、低級的需要,社會發(fā)展就會止步不前,根本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變化。如果人們只追求這種主觀的、簡單的身體享樂,就會產生思想和行為上的惰性,缺乏積極向上的生活動力,使社會被消極的氛圍所籠罩。自然的和必需的欲望最容易達到,相應快樂也很簡單,不可否認這種觀點對伊壁鳩魯所處的那個戰(zhàn)亂時期,對調整人的心理狀態(tài)是有用的。事實證明,人們對快樂的追求和滿足是無法停息的,對欲望的渴望是無限的,過度的享樂最終都會導致痛苦。
從本質上看,伊壁鳩魯的“快樂主義”絕不是低級庸俗的“享樂主義”,而是一種節(jié)制、寧靜淡泊的快樂主義,主張簡單質樸的生活。伊壁鳩魯的快樂主義源于德謨克利特的幸福論,主要探求的是個人心靈寧靜。他所認為的快樂是由節(jié)制的欲望上升到心靈的寧靜,要理性的、審慎的選擇,學會自我滿足和自我反思。因此,要把握好一個度,在簡單的生活和奢侈的生活之間學會衡量。伊壁鳩魯所倡導的有節(jié)制、簡單的生活方式對現在出現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過度消費和資源浪費的現象有一定的啟迪意義。
三、伊壁鳩魯“快樂主義”的現代價值
隨著當今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消費主義也時刻沖擊著人們的生活。在基礎的物質生活有保障的情況下,一些人開始追求更加奢侈的生活,甚至忽略精神追求而重視物質追求,以至于出現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形成了奢侈浪費的消費理念。同時,不合理的消費行為造成環(huán)境污染加劇、生態(tài)平衡破壞和資源浪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重新審視伊壁鳩魯的快樂主義是非常有益的,其所提倡的節(jié)制的、寧靜的、簡單的類似于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正是抵制消費主義所需要提倡的。
盲目消費會導致地球上的能源消耗逐漸加快,在消費欲望的驅使下,商家為了利潤加快生產速度,耗費了大量的資源,使消耗資源大于再生產的資源,造成環(huán)境的破壞。人們?yōu)榱藵M足自己的出行方便,很少選擇公共交通方式,引起不必要的資源消耗,私家車數量的增加也會導致空氣的污染加重,還會對人類健康帶來致命的危險,沒有健康的身體,更不可能有心靈的快樂。而所有一系列的環(huán)境問題,最后的受害者都是我們自己。如果我們可以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學會自我滿足,不盲目索取,善用伊壁鳩魯的快樂主義去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追求有度的、節(jié)制的、寧靜的極簡主義生活方式,就會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2019年,天貓“雙十一”的成交額達2 684億元。調研顯示,在遇到優(yōu)惠活動時,很少有人能冷靜思考商品的使用價值,往往會因為受到促銷的誘惑或者享受消費的過程而盲目消費、浪費消費,導致不必要的商品“堆積如山”。也許在這整個過程中,購買商品的那一瞬間是快樂的,雖然強烈但不持久,心境是起伏的沒有達到平靜,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快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過度消費已逐漸成為當代負面的生活理念,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對社會產生不利影響。
伊壁鳩魯說:“我們說快樂是最終目的時,我們并不是指放蕩者的快樂或肉體享樂的快樂,而是指身體上無痛苦和靈魂上無紛擾?!爆F實社會中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更加追求物質上的滿足,以個人的享受為目標,重視身體的快樂,缺乏對精神的追求,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快樂。所以,我們應該轉變消費觀念,適度消費,節(jié)制消費,樹立綠色環(huán)保的消費觀、可持續(xù)性消費。
伊壁鳩魯所關注的快樂是在有限的欲望和節(jié)制的享樂的基礎上,追求身體和心靈上的滿足。不可否認,其所主張的簡樸、節(jié)制的生活方式和對精神生活的注重,在當前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啟示性價值。面對非理性消費所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問題,我們可以去借鑒伊壁鳩魯快樂主義中的理性內涵,幫助自身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過上有節(jié)制和理性的、真正的幸福生活。
參考文獻:
[1] ?伊壁鳩魯,盧科萊修.自然與快樂——伊壁鳩魯的哲學[M].包利民,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 ?西塞羅.論至善和至惡[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3] ?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上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The Enlightenment of Epicurus “Happines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Rational Consumption View
JIN Rui,GUO Xiao-bei
(School of Marxism,Ankang University,Ankang 725000,China)
Abstract:Epicurus believes that the joy of life is the highest good,and advocates the pursuit of the tranquil and lasting happiness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satisfying nature and having to desire,which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hedonism”.In the face of a series of negativ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current irrational consumption,we can learn from the rational connotation in Epicurus “happiness” and help ourselve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consumption,so as to live a modest and rational Really happy life.
Key words:happiness;temperance;Epicurus;lifestyle
收稿日期:2020-01-09
作者簡介:金芮(1999-),女,四川資陽人,學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郭曉蓓(1984-),女,陜西西安人,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