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開年,俄羅斯政治大動作不斷。
1月15日,總統(tǒng)普京向俄議會兩院發(fā)表國情咨文,提出了“徹底改革計劃”。當人們還未及將“徹底改革計劃”全部消化,幾小時后,更加令人震驚的消息傳來,梅德韋杰夫內閣全體辭職。
在這場會議上,梅德韋杰夫與普京相鄰而坐,平靜地通過電視向全俄羅斯發(fā)表辭職講話,普京對這位親密盟友所做的“出色工作”表示感謝。一旁的梅德韋杰夫頻頻點頭,臉上表情卻略顯凝重。
總理級別職位的“換血”,對于一個國家的政局發(fā)展將產生重大影響,梅德韋杰夫遞交辭呈,不但引起了俄羅斯人民的注意,在其他國家也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30年政壇搭檔,真的要分道揚鑣嗎?普京的回答顯然不是。
離開總理之位,梅德韋杰夫的新角色是俄羅斯聯(lián)邦安全委員會副主席——該職位是普京為其量身打造特別設立。2020年3月8日,普京發(fā)布聯(lián)邦總統(tǒng)令,明確了梅德韋杰夫在新職位上的權力。
俄羅斯聯(lián)邦國家安全委員會,簡稱國安會,是掌管國家軍事安全力量的,凌駕各部門之上的超級機構,其職責垂直專屬于總統(tǒng)支配,確保俄羅斯軍權的直接管理。尤其是俄情報機構克格勃也在其中。
俄羅斯《報紙報》指出,如果說在上個世紀90年代,安全委員會僅是俄羅斯立法和行政的咨詢性機構,那么如今,它可以被稱作“普京政治局”,甚至是普京的“影子政府”。
分析認為,普京將這么重要的職位交給梅德韋杰夫,其官職權力不輸于之前的任何職務,可見普京對自己老朋友的信任。
不過,人們很快發(fā)現(xiàn),梅德韋杰夫公開的權力范圍與安全委員會秘書帕特魯舍夫高度重合,沒有上下級隸屬關系。此外,該職位直接聽命于總統(tǒng),并由總統(tǒng)負責任命和罷免。
追隨普京30年,梅德韋杰夫早已成為公認的“黃金配角”,而今,“梅普二人轉”在政治舞臺上落幕。但作為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并沒有離開普京的核心權力圈。
梅德韋杰夫新職位走馬上任后,普京在接受采訪時駁斥了梅普關系破裂一說,“什么都沒有破裂,梅德韋杰夫只是改變了他的業(yè)務范圍?!?/p>
俄羅斯《報紙報》以“幾乎是副總統(tǒng)”形容了梅德韋杰夫的新職位,但文章作者謝爾蓋·帕克霍緬科也指出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如果普京出于某種原因離職,作為總理,梅德韋杰夫可以自動當選總統(tǒng),但現(xiàn)在他已經失去了這一權力。
履職新工作后,梅德韋杰夫還對《憲法》修正案發(fā)表了評論,支持普京在2024年從零開始再次競選總統(tǒng)。“這將意味著政權的穩(wěn)定和連續(xù)性,這對于當今俄羅斯來說非常重要?!彼谕铺厣蠈懙?。
梅德韋杰夫在2008年迎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那一年,他43歲,由于一貫的忠誠,他深受總統(tǒng)普京的信任,經其授意,同時以高達70%的支持率,成為俄羅斯這個國土面積第一大國的“一號人物”,同時也刷新了俄羅斯歷史上最年輕總統(tǒng)的紀錄。上任第一件事,梅德韋杰夫便將普京提名為總理。自此,俄羅斯總統(tǒng)加總理的核心政治舞臺上,“梅普二人轉”唱響12年。
12年后,梅德韋杰夫的辭職也不足為奇。
近年來,梅德韋杰夫在俄羅斯政府中的地位與聲望一直在不斷下降。造成梅德韋杰夫聲望下降的首要原因是關于他貪污腐敗的指控。
2017年,一個長達1小時的視頻在YouTube上引起廣泛關注。視頻中,反對派領袖阿列克謝·納瓦尼指責梅德韋杰夫坐擁豪宅、游艇以及葡萄莊園。
據一位梅德韋杰夫資產負責人披露,梅德韋杰夫曾挪用12億美元政府資金。視頻引發(fā)廣泛爭議后,梅德韋杰夫駁斥稱所謂的貪污說法是“無稽之談”。
2008年,梅德韋杰夫競選總統(tǒng)時,全俄輿論研究中心民調顯示,梅德韋杰夫的支持率高達72.9%。《華爾街日報》指出,當普京在國防和外交政策上作出決策時,梅德韋杰夫負責著國內經濟政策發(fā)展。很顯然,在國內的經濟政策上,梅德韋杰夫并未交出讓俄羅斯人滿意的答卷。
普京出身于普通的工人階級家庭,具有蘇聯(lián)式的世界觀,梅德韋杰夫的成長環(huán)境則更加舒適,父母都是大學教師,講究穿戴,具有小資情調。這對組合中,普京年長梅德韋杰夫8歲,是兩者中的主導人物,這種態(tài)勢持續(xù)了30年。
1990年,梅德韋杰夫畢業(yè)于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同年,梅德韋杰夫的法學教授索布恰克當選圣彼得堡市委員會主席,順理成章地任命梅德韋杰夫為顧問。同時,索布恰克還邀請了另一位門生,正是剛從東德歸國的普京。從這一年起,梅普二人便展開了密切的合作。
1996年,索布恰克競選連任失敗。梅德韋杰夫退出政壇,重返講臺,梅普暫時分開發(fā)展。3年后,普京出任總理,邀請梅德韋杰夫重返政壇,到莫斯科發(fā)展。普京2000年當選總統(tǒng)后,先后任命梅德韋杰夫為總統(tǒng)辦公廳主任,第一副總理和總理。幾十年間,普京和梅德韋杰夫一起騎自行車,打羽毛球,在伏爾加河釣魚的照片不斷出現(xiàn)在網絡上。
2008年,深得普京信任的梅德韋杰夫贏得大選。當時,英國《衛(wèi)報》評論稱,梅德韋杰夫的崛起幾乎完全歸功于他和普京的關系。但在政治立場上,梅德韋杰夫更加溫和,受法學教授索布恰克西方民主思想影響更大,而普京出身于克格勃,是典型的強硬派代表。從政治性格角度看,兩人的分歧凸顯是遲早的事。
2008年,梅德韋杰夫剛出任總統(tǒng),背靠北約的格魯吉亞為爭奪控制權,出兵占領南奧塞梯地區(qū),梅德韋杰夫寄希望于談判和美國斡旋,遲遲未宣布出兵,直至格魯吉亞幾乎占領2/3的南奧塞梯地區(qū)。這之后,人們通過電視,頻繁看到的是時任總理普京發(fā)號施令的身影。
雖然梅德韋杰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出兵是自己所做的決定,但人們依舊相信,梅普組合形成后的首次分歧,就是從這里開始。
2011年,北約對利比亞發(fā)動空襲,普京譴責其為“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大多數(shù)俄羅斯人也贊同該說法。但梅德韋杰夫卻迅速在電視中回應,這種比喻令人無法接受。
即便是在俄羅斯國內,根據列瓦達民調中心的民調結果,也僅有12%受訪者認為梅德韋杰夫是實際掌權者。俄羅斯新聞社評論稱,“梅德韋杰夫活在普京影子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