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7月17日,當天津市和平區(qū)新興街道居民呂文霞來到街道辦事處鄭重地交上民生清單征集表時,心中的責任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上個月我提出的在小區(qū)設立自行車棚的建議得到了采納,這是政府真正拿咱百姓的事當回事兒。”
在天津市,像呂文霞一樣在民生清單上寫下訴求,并監(jiān)督相關部門進行實施,已經成為許多市民的一項“日?!惫ぷ鳌L旖蚴姓ㄟ^發(fā)放民生清單、網絡問政等方式,與群眾需求對標,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及時報告目標、進度和結果的做法,處處體現(xiàn)了“人民至上”的理念。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并落實到做好統(tǒng)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中去?!睆团d路上,我們依然面臨諸多風險挑戰(zhàn),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更好地把“人民至上”理念落實到造福人民的行動中,落實到具體的制度安排中、務實舉措中、治理行為中。
2015年2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獲得感”的概念,并指出:“要科學統(tǒng)籌各項改革任務,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p>
何為“獲得感”?群眾的獲得感很實在,既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也可能只是“去政府部門辦事方便”。這一點,杭州市民金立人深有感觸。2016年,他為第一套房辦理不動產證時跑了5個部門,經歷15個辦證流程?!懊總€部門離得都很遠,再加上排隊等號,一本證辦好,我跑了3天?!被叵肫疝k證過程,金立人深深感嘆“辦事難”。
民生所盼,改革所向。2017年,浙江省率先開展了“最多跑一次”政務服務改革,劍指群眾“辦事難”。通過部門整合、流程再造、數(shù)據(jù)共享等方式,破解部門間辦事程序多、時間長、效率低,以及個別部門存在的中梗阻、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讓“一次辦好”不再停留在口號上。
“社會這張‘大網有很多結點,‘最多跑一次把這個結給解開了,現(xiàn)在暢通無阻?!鼻岸螘r間,金立人的二套房不動產登記證只用半個多小時就辦成了。
如今,“最多跑一次”改革已“跑”向全國,“跑”出政府辦事效率的加速度,收獲了廣大群眾的贊譽。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伴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續(xù)發(fā)力,一系列惠民政策密集落地,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相繼得到回應,服務民生也不斷交出亮麗答卷,老百姓的獲得感實實在在。
然而,全面深化改革依然任重道遠。今年是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難度更大。
對此,《經濟日報》刊文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保持清醒頭腦、沉著冷靜應對,把困難和問題想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和挑戰(zhàn)認識得更全面一些,把改革舉措落實得更到位一些,關鍵是要將“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真正貫穿做好“六穩(wěn)”工作、落實“六?!比蝿帐冀K,牢牢托住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個“底”。
“現(xiàn)在午間、周末也能辦身份證,如果不方便來取,還能請志愿者代送,這服務真是做到心坎上了。”體驗到了行政服務大廳錯時辦公的方便,深圳市民李先生如此感嘆。
從2018年年底開始,深圳市行政服務大廳推行錯時上下班制度,周一至周日早8點到晚8點服務“不打烊”,讓服務大廳門常開、人常在、事好辦。
發(fā)展社會經濟,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此理念的推動下,深圳市朝著建設“有溫度的服務型政府”方向不斷前進,而“延時服務”邁出的一小步,卻贏得群眾口碑的大飛躍,讓深圳市政府的服務工作群眾滿意度連續(xù)兩年超過98%。
“當好人民群眾貼心人,及時解決群眾所急所憂所思所盼?!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各級黨委和政府負責人的要求,而要當好“貼心人”,不僅要讓群眾感受到服務的“零距離”,更要努力提升群眾的“幸福感”。
6月,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不斷向好,各行各業(yè)復產復工節(jié)奏井然有序。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海原縣的一家盲人按摩店,張強正嫻熟地為客人進行按摩,而就在前幾個月,他還在因為被企業(yè)裁員失去生活來源而發(fā)愁。沒想到,看不清事物的自己,早就被一雙“慧眼”所“識別”。
這雙“慧眼”,就是寧夏省人社部門推出的大數(shù)據(jù)服務系統(tǒng)“就業(yè)云”——它將登記的就業(yè)困難人員按照年齡、技能水平、失業(yè)(困難)原因等項目進行分類,精準定位就業(yè)困難人員所需崗位,并通過政府購買公益崗位、組織技能培訓、推薦企業(yè)用人等方式,幫助就業(yè)困難人員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今年以來,已經有7000多名像張強一樣的失業(yè)者在“云”幫扶下重返職場。
“服務群眾,不僅需要更有力度的手段,還需要精細化的措施,讓政策溫度傳遞到群眾心中?!敝醒胝哐芯渴以敝魅梧嵭铝⒄J為,“特別是要運用好科學技術這個‘杠桿,撬動政府創(chuàng)新。”
不難看出,人民對黨和政府的工作滿意不滿意,答案寫在臉上,密碼藏在心里,評價傳于坊間。而無論優(yōu)化服務流程還是推動技術創(chuàng)新,都是各級黨委和政府找出答案的要義,解開密碼的鑰匙。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āng)村治理體系,我簡直不敢相信!”雖然已時隔三年,但說起浙江嘉興桐鄉(xiāng)探索的“三治融合”鄉(xiāng)村治理路徑被寫入十九大報告,桐鄉(xiāng)市委書記盛勇軍還是很興奮。
2013年,桐鄉(xiāng)市政府以越豐村為試點,推行了“三治”參事會建設工作,在全市范圍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層治理局面。
2019年中秋節(jié)前夕,桐鄉(xiāng)市經濟開發(fā)區(qū)市場內的兩幢危房要進行加固改造,其中就有經營戶姚萬福的店鋪,因為怕耽誤生意,他不同意改造。市場參事會三位成員得知這一情況后,通過設立“調解法庭”,對姚萬福進行法律講解和情緒疏導,很快說服他帶頭搬離。
“群眾的力量很強大,管理員說不通的理,參事會成員就能說通。你一言,我一語,一本‘明白賬就議出來了。”市場經理沈新澤對“三治”成果頗為滿意。
很顯然,無論是制度的完善和發(fā)展還是制度的遵守和執(zhí)行,都離不開“人”這個核心要素。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才能推動推進“中國之治”邁向更高境界、更高水平。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抗擊疫情的艱巨斗爭中,在推動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的進程中,“人民至上”這條主線同樣清晰可見——醫(yī)務人員白衣執(zhí)甲,解放軍指戰(zhàn)員聞令而動,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社區(qū)工作者晝夜值守,車間工人加班加點,志愿者無私奉獻,億萬群眾自覺防護……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在黨中央統(tǒng)一領導下,全國動員、全民參與,聯(lián)防聯(lián)控、群防群治,構筑起最嚴密的防控體系,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戰(zhàn)勝這次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是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把我國制度優(yōu)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關鍵所在。”《學習時報》刊文指出,最根本最關鍵的,就是要把“一切依靠人民”切實貫徹到各項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完善發(fā)展的全部過程之中。
這是人民的呼喚,也是黨和政府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