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家長學校
媽媽:別看了。
小A:不行,說好每天可以看30分鐘的。
媽媽:好,那30分鐘后你要關(guān)掉哦!
(30分鐘過去了)
媽媽:30分鐘已經(jīng)到了,你怎么還不關(guān)掉???
小A:不,這集還沒有停。
媽媽:說好了30分鐘,你怎么說話不算數(shù)??!
最后,媽媽逼著小A關(guān)掉了電視,兩個人都很不愉快。
媽媽:寶貝,你這個動畫片要看多久呢?
小F:媽媽,我想看30分鐘。
媽媽:好,那你看一下時鐘,現(xiàn)在是兩點半,到三點的時候要自己關(guān)掉哦!
小F:
(看了一下鐘表)好的媽媽。
媽媽:但是你這個動畫片是25分鐘一集的,所以到三點的時候正好看到了第二集的一半,你能關(guān)掉嗎?
小F:媽媽,我不想看到一半停。
媽媽:那這樣,寶貝,第二集我們打開了也看不完,咱們就先看一集,看完你能關(guān)掉的話,下次媽媽還同意你看一集,好不好?
小F:好的。
媽媽:真棒,那我們就說好了,到兩點五十五分的時候,正好結(jié)束,我們要關(guān)掉電視哦!
最后,快到時間的時候,媽媽再一提醒,小F主動關(guān)掉了電視。
這個例子中,為什么兩個媽媽在做同樣的事情,收到的效果卻不一樣呢?原因就是:看似都是孩子自己提出了30分鐘關(guān)掉電視,但是執(zhí)行這項約定時,孩子因自我監(jiān)控系統(tǒng)發(fā)展還不夠完善,再加上動畫片對孩子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了,孩子不一定自己可以做到,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提醒。
例子中小A媽媽的提醒方式,雖然是想要孩子履行諾言,但這樣的溝通更像是要求孩子聽大人的命令去執(zhí)行;而小F的媽媽能夠聰明地根據(jù)孩子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引導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在這個過程中,她一方面想到了孩子可能遇到的阻礙,首先排除這個障礙,另一方面又尊重了孩子,與孩子平等地進行溝通,讓孩子體驗到是自己做的選擇,孩子的成就感就會提高,因此也會更樂于自己主動去做一件事。
通過這兩個例子,家長可以了解在與孩子溝通時語言的重要性了,那我們在引導孩子做時間管理方面,還可以用一些什么樣的語言去引導孩子呢?
如何提醒孩子做某事
現(xiàn)在是做作業(yè)的時間哦t
現(xiàn)在是老師講話的時聞!
現(xiàn)在是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的時問……
在美國的家庭中,經(jīng)常會這樣提醒孩子:lt is time to××(現(xiàn)在是做…的時間)。父母在告訴孩子該做某事的時候,可以明確指出這個時間段的具體目標,一方面可以加強孩子的時間規(guī)則意識,同時也利于讓孩子形成根據(jù)目標將時間段劃分的習慣。
如何提醒孩子結(jié)束
還有l(wèi)o分鐘就到約定時間了哦,
寶貝,咱們的××時間結(jié)束了,
想一下。接下來咱們還有什么事情要做呀?
當讓孩子自由行動之前,父母首先需要確認孩子是否能約束自己的行為。如,和孩子約定好看半個小時的電視,需要確定孩子是否半個小時會主動關(guān)掉電視。一般情況下孩子是不會自己主動停止的,因此要和孩子約定好結(jié)束的時間,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著鐘表確認:×點×分截止。到約定前10分鐘的時候,父母可以提醒一下孩子,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避免沉浸其中,還可以引導孩子將注意力轉(zhuǎn)向下一樣事情中,這樣,孩子會體驗到時間是自己的,而不是家長強迫自己去做的。
如何引發(fā)孩子思考
家長.今天的事情怎么安排呀?
孩子:我想先去樓下玩耍.吃了晚飯再做算術(shù)、練鋼琴。
家長:嗯,為什么把練鋼琴放在最后呢?
孩子:因為我和同學約好了.而且吃完飯不是要先寫作業(yè)嘛!
家長:但是練習鋼琴會發(fā)出聲音。太晚的話會打擾到圈圍的鄰居,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它排在前面一點?
孩子:有道理哦!那我吃了飯先練會兒鋼琴再做算術(shù)吧,
家長:非常好。這樣安排可以。你很好地考慮到了別人!
當發(fā)現(xiàn)孩子定的任務(wù)有不合理的地方時,家長可以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再向孩子指明這樣做的后果,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跟孩子說:“你應(yīng)該先練習鋼琴!”直接提要求更容易引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討厭練鋼琴。引發(fā)孩子思考,要讓孩子自己做出決定,孩子會更容易接受,并且當家長尊重孩子,和孩子指明原因的時候,孩子其實是很樂于接受家長建議的。
如何引導孩子做計劃
家長:明天咱們要7:30到學校,你覺得幾點出門合適呢?
孩子:7:10出門吧,
家長:7:10出門,幾點起床比較合適呢?
孩子:6:30起床比較合適。
家長:嗯,6:30起來啊,起來后咱們還要做哪些事情呢?
孩子:我要穿衣暇、洗漱刷牙還要吃早飯。
家長:要于這么多事情啊,那40分鐘可以做完這些嗎?
孩子:穿衣眼可能要5分鐘.洗漱刷牙10分鐘.吃早飯20分鐘,我覺得可以吧!
家長:好的.那我們明天就來試試看.看看這樣能不能準時出門了好不好?
這個過程中,父母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孩子想象出具體的流程,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列出適合自己的計劃。當然,過程中有可能會有列出的計劃不一定能執(zhí)行的情況,家長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孩子想象出具體的流程,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列出適合自己的計劃。當然,過程中有可能會有列出的計劃不一定能執(zhí)行的情況,家長也要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引導孩子從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問題,將計劃慢慢完善到更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如何指導孩子排序
家長:看來你有很多事情要做哦!
孩子:是??!這么多事。我都做不完了。
家長:那在你列出的這些事情里,哪一件最重要呢?
孩子:算數(shù)作業(yè)。
媽媽:好的。那我們把它列為第一.接下來呢?
孩子:是作文和自然課作業(yè)。
家長:這樣的話.你會做到幾點呢?
孩子:估計會寫到10點。那我明天就起不來了。
家長:是啊.那有沒有哪項是不著急在今天就做的?
孩子:明天沒有作文課。今天作業(yè)比較多。那作文課明天再寫吧!
家長:那今天還看動畫片嗎?
孩子:想看,但今天作、監(jiān)太多了,明天再看吧!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孩子理清事件的優(yōu)先順序,教會孩子學會排序和取舍,同時也提醒孩子有沒有落下的沒有被規(guī)劃進去。幫孩子理一理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障礙,會有利于制定的計劃更好地執(zhí)行。
如何夸孩子
孩子自己定鬧鐘到點起床了:“自己起來了呢!”
孩子按約定結(jié)束了:“你這次是自己主動關(guān)了電視啊!”
孩子準時睡覺了:“你很準時就上床睡覺了呢!”
家長要根據(jù)孩子做到了某件事,具體地去夸獎孩子。這樣的夸獎不會顯得家長是在敷衍孩子,孩子也會更清楚自己哪里表現(xiàn)得好,會對自己下次還能做到更有信心。
不僅在時間管理中,包括生活中、學習中,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也影響到親子之間的方方面面。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最關(guān)鍵的是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根據(jù)孩子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尊重孩子做自己時間的主人,與孩子平等交流,相信孩子會樂意配合家長,也會從中得到學習與成長。
父母引導孩子做時間管理,實質(zhì)上還是希望孩子對自己的生活與學習有一個很好的管理。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涉及父母與孩子一同制定計劃,然后按照計劃去執(zhí)行。有時候,父母和孩子信心滿滿的制定了一天的計劃,但真正執(zhí)行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不能按照預定的計劃去進行,這時要怎么辦呢?
首先就是要分析不能執(zhí)行下去的原因。通常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來分析一下為什么不能按照原定計劃去進行,其實總結(jié)起來只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計劃本身可能有些問題,制定的計劃無法完成;二是計劃沒有問題,但沒有按照計劃去進行。
制定的計劃無法執(zhí)行
·計劃抽象、不夠具體
計劃能否順利進行下去,與計劃是否可量化、有指導意義有關(guān)。如當我們制定的計劃為:“每天早點上床睡覺時”,“早點”就是一個抽象的詞,對于一些人來說9點是早,但對于另一些人來說,11點也是早,那孩子就不能明確早點上床睡覺是什么時候,很容易和父母的期待產(chǎn)生偏差。這時將計劃制定為“每天×點上床睡覺”會更明確也更利于執(zhí)行。類似的還有“每周練一次鋼琴”不如定為“每周三練一次鋼琴”,“寫作業(yè)不磨蹭”不如“寫作業(yè)時不邊寫邊玩兒”。
··計劃設(shè)置量太多,孩子缺少自主時間
有的父母與孩子制定計劃時,對孩子期望過高,把孩子的時間都排滿了。孩子覺得做完這個還有很多,干脆就不做了,這種情況下,一定要重新調(diào)整計劃,每天給孩子留出足夠的自主時間。有的父母還會覺得,每天讓他上完課外班,做完作業(yè),帶他去樓下做運動也是他的自主時間,其實并不是,自主時間就是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定是孩子自己自由去安排的。
沒有按照計劃執(zhí)行時的對策
·孩子不感興趣,沒有動力堅持
當父母們只是單純和孩子討論制定一個計劃時,孩子可能會覺得是家長又想到了一個管我的方法,于是堅決不干,這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咱們來制定一個能讓你有時間多玩兒(有機會多得禮物)的計劃表”,這樣就會容易很多。
··孩子得到的懲罰比獎勵多
通常我們給孩子定計劃時,建議有每日獎勵、每周獎勵,這樣便于孩子可以立馬得到反饋,也可以堅持下去。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計劃剛開始時,一定要讓孩子收到的正面反饋比較多,孩子會覺得自己能夠完成,更有興趣堅持下去;若一開始收到的都是懲罰,一方面會讓孩子覺得制定的計劃根本完不成,二也會增加孩子的挫敗感,更不利于計劃執(zhí)行下去。
···孩子做著做著就忘了
當孩子容易對制定的計劃忘記時,父母可以從這兩個原因人手分析。是否孩子不執(zhí)行這個計劃也可以得到獎勵?比如與孩子約定執(zhí)行了今天的任務(wù)可以得到巧克力作為獎勵,但剛放學回家孩子就想吃巧克力時,媽媽心軟就給孩子買了吃了;父母是否足夠重視?孩子因年齡還小,不一定會時時記住要按照計劃行事,所以這個過程中父母的監(jiān)督必不可少,當孩子忘記時父母需要給予提醒,配合孩子共同完成原定的任務(wù)。
···孩子想要的禮物兌換不到
有時候,孩子完成計劃想兌換玩具,父母覺得孩子想要的玩具不太好,有更好的東西給他。結(jié)果當孩子要兌換時,發(fā)現(xiàn)完成任務(wù)后也兌換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不做了。在這方面,父母一定要與孩子達成一致,避免單方面為孩子選擇獎勵。
計劃受阻時如何引導孩子
一旦開始執(zhí)行計劃,必然會有完不成的情況發(fā)生。這時父母是否會怒氣沖天地開始責備:“不是和你說了要去干什么嗎?”“為什么你老記不住呢?”父母的責備通常孩子是聽不進去的,即使聽進去了,也是一時接受了父母的牢騷,想要盡快擺脫當前的處境,同時也加深了孩子的挫敗感,覺得自己什么事情也干不好。而父母們在生氣中,想要和孩子溝通,往往也容易適得其反。
遇到這種情況時,父母們首先自己要平靜下來,做幾個深呼吸先放松一下,當能達到與孩子平等溝通的狀態(tài)時,再與孩子去交流。比如可以問:“我猜你不能按時做完是有理由的,可以和(爸爸)媽媽說說嗎?”或者“我也知道這個玩具很好玩,但是如果一直玩的話,就不能做別的事情了對不對?”也可以用積極的語氣向孩子建議,如:“如果我們可以早點出門,是不是就不會遲到啦?”此時與孩子溝通,目的不是強調(diào)孩子過去的失誤,而是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jié)經(jīng)驗,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