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光》婁師白
藤蔓,是植物的軀體,是構圖的支架,是線條美的載體,是筆墨功力的體現(xiàn)者。畫藤蔓可總結(jié)為“十要”和“十忌”。
畫藤蔓十要:類別清晰,特點鮮明;書法用筆,草篆為藤;如錐畫沙,剛?cè)岵⒂?;疏密得當,嚴謹空靈;線面相配,渾然天成;籬落柵架,錯落縱橫;大畫布局,氣勢恢宏;適當配置,石鳥草蟲;構思獨到,與眾不同;勤學苦練,持之以恒。
畫藤蔓十忌:門類不分,方法簡單;行筆飄浮,力量渙散;不求韻味,墨色平板;多線亂交,死結(jié)糾纏;不講疏密,章法雜亂;筆墨游戲,內(nèi)容空乏;死臨硬背,成法照搬;觀察寫生,與己無關;人云亦云,新意索然;知難而退,一曝十寒。
這二十句話,概括說來,主要講了畫藤蔓的四個問題:
一、形象。作畫首先在應物象形,要描寫對象,得先認識對象。認識對象最便捷、可靠的途徑是寫生。如果草本木本不分,花葉特點不清,面貌尚不了解,遑論寫神。
二、筆墨。筆墨是體現(xiàn)中國畫特點的主要手段。藤蔓植物的花、果、葉,特別是藤,主要靠筆墨來體現(xiàn)。筆墨的首要作用是表達對象的形象、質(zhì)感、動感,同時筆墨本身有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
吳昌碩畫藤有金石氣,線條有如屈鐵般剛健、石刻般凝重,包含了書法的美感,得益于石鼓文的功力。他提倡以書法鍛煉筆墨功力,融入繪畫技法。因此,初學畫藤忌輕飄纖弱,不要求快,要行筆均勻,筆到力到。行筆如錐畫沙,凝重如屋漏痕;轉(zhuǎn)折如折釵股,穩(wěn)重而不遲疑,飄逸而不輕浮。
三、章法。藤無定形。藤的造型是與章法設計同時進行的。畫一般的線條要穿插疏密,畫藤則多了一個纏繞回環(huán)。這是一種特殊的、曲線的疏密穿插,既要豐滿又要空靈,局部小疏密與整體大疏密兼顧;要看似亂藤又符合藝術規(guī)律,精心設計又似出乎自然。藤條與花果葉片形成線面交錯與色彩布局,石草棚架構成直線與曲線的交織次第。構圖既要均衡又講險奇,大幅作品尤要講整體氣勢。
四、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是多種繪畫要素的綜合體現(xiàn),一件完美的作品必須具備優(yōu)美的造型、嫻熟的技巧、完整的構圖、獨到的構思。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構思,首先要有生活感受。作者被生活中的美所打動,產(chǎn)生一種情感,于是產(chǎn)生了創(chuàng)作的沖動。把這些情感用藝術的手法充分表現(xiàn)出來,將作者的美感和情懷傳達給觀者并與之共享,就是藝術,是詩情畫意,是創(chuàng)作。
只有創(chuàng)作的激情,缺少表達能力也是不可能完成創(chuàng)作的。因此,要嫻熟地駕馭藝術技巧,能夠時出新意、得心應手,縱橫馳騁皆成文章。創(chuàng)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平日要多動腦動手,只要道路正確,勤學苦練,持之以恒,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