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真的嗎”在人們的日常交流對話中十分常用,作為話語標記的一種,它的運用是言語交際過程中話語選擇受元語用意識調控的表現(xiàn)之一。本文以話語標記“真的嗎”為研究對象,探究元語用意識作用下人們對語言的選擇,從認知角度分析“真的嗎”話語標記的作用。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的CCL語料庫以及一些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中的語料為例,揭示話語標記“真的嗎”隱含的說話者元語用意識。
關鍵詞:真的嗎;話語標記;元語用
元語用意識又叫做主觀性,是指“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話語標記語是標示元語用意識的手段之一話語標記語的作用主要是促進聽話者對語句、交際情景中各種因素之間連貫關系的理解?!罢娴膯帷边@一話語標記的使用原因正是元語用意識的一個體現(xiàn)。
1 話語標記“真的嗎”的元語用意識
1.1 話題意識
1.1.1 延續(xù)話題
言語交際中,說話人會有意識地組織語篇。在語篇中,句子和句子、語段和語段都是互相聯(lián)系,它們存在語義或邏輯上的關系。
例(1)
張柏芝:打得過,每一次都是我贏。
魯豫:真的嗎?是別人看你是個很漂亮的小女孩不跟你打吧?
張柏芝:不是,我真的能打過他們。因為我比較兇,我的一個眼神就讓他們很害怕,然后我一開始動手,他們都跑走了?!薄遏斣ビ屑s》
這里主持人用“真的嗎”來延續(xù)話題,表明說話人下面的話題和前面的話題還有關系。但是卻是從另一個角度論述。
1.1.2 轉移話題
在交際過程中,說話人為了避免開始、結束或從一個話題轉到另一個話題太突兀,使聽話人有所準備,這時說話人會使用話語標記來改變或結束話題。
例(2)
另一個人搶著說:“……而且還會喪失生育能力呢,你現(xiàn)在有兒有女了當然不用擔心,可是你的兒女長時間吃這種魚的話,會不會還有兒女就不好說了,哈……”
阿三有些吃驚,眼睛盯著李果:“真的嗎?阿果,你們怎么也不管一管呀!《宴席上的尷尬事》
這里,“真的嗎”之后,說話人并沒有延續(xù)前面的話題,而是用它來緩和說話人思維,避免避免一個話題到另一個話題的突兀感
1.2 語流意識
在話語進程中,說話人為了不使語流中斷,會有意識的使用一些沒有任何概念意義的詞語填充前后話語之間的“詞語真空”。這類詞在形式上退免語流中斷,并能反映出說話人不同的元語用意識,客觀上完成說話人期望的語用功能。這種現(xiàn)象在口語中非常普遍,在具體的交際環(huán)境中說話人可能出于不同的交際目的而選擇話語標記語來填充語流空白或控制語速
例(3)
母:“所有像你這么大的小孩早就會點火了,人家還在院子里生火呢。”
孩:“真的嗎?前幾天收音機里說,兩個小孩玩火柴引起了火災。”
我雖不讓步,口氣卻軟下來,“我們來玩昨天的游戲吧,你當爸爸,我當女兒?!?/p>
《怎樣教育你的媽媽——一個六歲小孩的經驗》
這里,孩子說“真的嗎”,僅僅起到了話語連貫的作用,話語標記“真的嗎”在句子中不表示命題義,但是它從程序上對話語的生成具有組織和調控功能,使得前后語句更加連貫,并使得語域之間發(fā)生聯(lián)系,使得前后話輪銜接更加自然。在很多情形下,說話人在表達思想和情感的過程中需要思索一尋找恰當?shù)难哉Z方式和手段以傳遞給聽話人。孩子采用“真的嗎”這一話語標記來調節(jié)對話,使得前后話輪銜接更加連貫。
1.3 態(tài)度意識
“真的嗎”作為話語標記還反映了發(fā)話人對話題的態(tài)度。交際中,說話人可能會有某種情感需要抒發(fā),這種態(tài)度可以是疑問,也可以是意外。
1.3.1 疑問態(tài)度
例(4)
“咋沒有呢?我見著了嘛?!?/p>
于是像大多數(shù)青年人一樣,遇到這種口吻,我便又想聽又不想聽地說:“真的嗎?您見著的鬼什么樣呢?”《劉心武選集》
“真的嗎”表現(xiàn)出說話人對聽話人見過鬼的疑問態(tài)度?!罢娴膯帷北憩F(xiàn)了說話人的懷疑,因此具有真實的疑問情感。
1.3.2 意外態(tài)度
例(5)
朱莉亞撫摸著比利金黃色的頭發(fā),深情地說,“天使所到之處,天空會掛起彩虹,大地會遍野綻放花朵,鳥兒會在林中輕聲吟唱,人們都會感受到陽光般的幸福。比利,你要明白親情不是時間和空間能夠阻隔開的,你依然是爸爸的孩子,而且你還是天使的孩子?!?/p>
“真的嗎?我真高興做天使的孩子。”比利揚起小臉,望著媽媽,露出純真的笑容。《愛從不卑微》
這里,比利用“真的嗎”表示出對可以做天使的意外和開心,“真的嗎”并不是她發(fā)出疑問,而是發(fā)出一種興奮的感嘆。由后面的話可以看出,她對可以做天使是一種喜悅態(tài)度?!罢娴膯帷弊鳛樵捳Z標記正是這種意識的一種表現(xiàn)。
1.4 關聯(lián)意識
提示交際進程交際進程包括交際活動的繼續(xù)和結束。“真的嗎”作為話語標記可位于段落的中間或話輪中間,標示話題的繼續(xù)或轉換;用在句末,標示交際活動的結束。話語標記“真的嗎”標示話題的繼續(xù)是為了提示和引導說話人,注意前后話語邏輯語義關系的承接,更準確地理解發(fā)話人意圖。
例(6)
旅客將報放在膝上,一只手還拿著,靜聽了一會兒道:“那個女郎很美麗嗎?”
農夫說:“我們不知道,我們還沒有見過她呢。”
旅客說:“真的嗎!那么,倘若她是很丑,你恐怕也要不喜歡她了罷?”
村人回答道:“那也許她是很丑的。不過,我們仍是歡喜她,因為我們最疼愛的孩子,愿意娶一個貌丑的妻子?!薄段椿槠蕖?/p>
這里,如果去掉“真的嗎”,說話人的話就會顯得很武斷,說話人加上這種話語標記就是為了消除這種負面效果。使之更有說服力。
1.5 提示意識
強調突出所述命題。話語標記“真的嗎”的使用與否不影響命題內容。經濟原則是人們使用語言時普遍遵守的基本原則,說話人力求付出最小的努力,以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達到交際目的。話語標記“真的嗎”來強調后續(xù)話語,提醒聽話人注意的元語用意識。
例(7)
“趙鋼,你可以參加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部課程考試及格后,發(fā)給國家承認的文憑。為便于服刑人員參加考試,監(jiān)獄和宣武區(qū)自學考試辦公室聯(lián)合開設了‘特殊考場。”一天,主管犯人教研組的干警李文福對趙鋼說。
“真的嗎?”趙鋼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是多么想念那久違了的考場呀!“那好,我就報名參加應用數(shù)學專業(yè)的考試吧!”趙鋼特興奮地說?!蹲骷椅恼?/p>
話語標記“真的嗎”的使用并不影響聽讀者對話語的理解,但在一定語境因素的激發(fā)下,話語本身不足以表達發(fā)話人突出強調這一元語用意識。話語標記“真的嗎”在以上案例中起到突出強調后續(xù)話語,加強聽讀者對后續(xù)話語關注的作用確認前述命題的內容某些情況下,話語標記的使用是對前述話語的進一步確認。
2 結語
語言選擇屬于意識范疇,受元語用意識的指導和調控,在語料的支持下,我們可以確定話語標記“真的嗎”的使用和使用者的心理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每一句話都承載著某種心理意識,每一個話語標記都受元語用意識的指揮,話語標記也反映了說話者的元語用意識。本文對于話語標記“真的嗎”所體現(xiàn)的元語用意識,做了大致地描寫,一些可以深入研究,詳細分類的地方還可以繼續(xù)探索。
參考文獻
[1]樊莉囡.論順應性語境構建與元語用意識凸顯[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5):56-59.
[2]馮靜,鄒積會.言語交際中話語標記語well的語用功能[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3(3):47-48.
[3]冉永平.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學研究綜述[J].外語研究,2000,(4).
[4]王揚.語標記的認知語用詮釋[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12(3):44-48.
[5]魏在江.語篇連貫的元語用探析[J].外語教學,2005,26(6):19-24.
[6]魏在江.語用預設的元語用探析[J].外語研究,2006(1):20-23.
[7]吳亞欣,于國棟.話語標記語的元語用分析[J].外語教學,2003(4).
[8]朱小美,王翠霞.話語標記語well的元語用意識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9(1).
作者簡介
李慧珍,女,漢,四川自貢,四川大學碩士,四川大學,研究方向:國際漢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