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思婷
文前提要:現(xiàn)代社會親屬關系越來越疏離,在繼承問題方面產生了很多新問題。民法典繼承編更新了現(xiàn)行繼承法的不少內容,體現(xiàn)了互相扶助和權利義務相一致的精神。
現(xiàn)行繼承法從1985年至今已經實施了35年,民法典繼承編有不少適應新時代的調整。針對信息時代的新文書形式,還有出生率低、家庭規(guī)模很小的新局面,繼承編都作出了回應。繼承編還完善了遺產管理人制度,補充細化了遺產管理人的職責。另外,民法典規(guī)定分割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為倍受關注的遺產稅作了鋪墊。
擴大遺產范圍和代位繼承人范圍
繼承法用列舉的方式規(guī)定了遺產的范圍,民法典則采用了概括性的規(guī)定,相當于擴大了遺產的范圍。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規(guī)定:“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依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根據其性質不得繼承的遺產,不得繼承?!彪m然沒有明確對網絡虛擬財產作規(guī)定,但是也留下了虛擬財產可以當成遺產的可能性。
在繼承法中,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是沒有位置的,民法典則將這些旁系親人也列入了代位繼承人的范圍。第一千一百二十八規(guī)定:“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輩血親代位繼承。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被代位繼承人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比绻晃焕先藳]有了父母和配偶,也沒有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也不在了,兄弟姐妹的子女可以合法地代位繼承他的遺產。
現(xiàn)在我國人口出生率持續(xù)走低,人們生孩子的意愿普遍不高,有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還有不少丁克、失獨家庭,民法典擴大代位繼承人范圍可以減少無人繼承遺產的情況,也能促使親屬間的關系更加緊密。
增加遺囑形式并修改遺囑效力規(guī)則
繼承法規(guī)定的遺囑有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5種,民法典增加了打印遺囑和錄像遺囑2種新形式,體現(xiàn)了30多年來的技術變遷。打印遺囑應當有2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簽名,注明年、月、日。以錄音錄像形式立的遺囑也應當有2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也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有見證人依然是一個關鍵的細節(jié)。3種人不能作為遺囑見證人,包括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見證能力的人;繼承人、受遺贈人;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
在民法典中,遺囑的效力規(guī)則也有所改變,取消了公證遺囑效力優(yōu)先。因為原來的繼承法規(guī)定了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或變更公證遺囑,將公證遺囑的效力置于優(yōu)先地位,現(xiàn)在已經沒有這一限制。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條規(guī)定,遺囑人可以撤回、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在立有數份遺囑的情況下,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后的遺囑為準。也就是說,按時間順序,新遺囑可覆蓋舊遺囑,包括公證遺囑。以前如果要更改公證遺囑需要前往公證處辦理,而現(xiàn)在只要另立一份新遺囑即可,這一新規(guī)帶來了一大便利。
細化遺產管理人制度
遺產管理人制度是民法典繼承編的一個重大亮點。民法典明確規(guī)定了遺產管理人的產生方式、職責、權利、報酬等內容。
繼承開始后,遺囑執(zhí)行人就是遺產管理人。這里所說的遺囑執(zhí)行人可以由遺囑人在遺囑中指定;沒有遺囑執(zhí)行人的,繼承人應當及時推選遺產管理人;繼承人未推選的,由繼承人共同擔任遺產管理人;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均放棄繼承的,由被繼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門或者村民委員會擔任遺產管理人。對遺產管理人的確定有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遺產管理人。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七條規(guī)定了遺產管理人的職責:“(一)清理遺產并制作遺產清單;(二)向繼承人報告遺產情況;(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遺產毀損、滅失;(四)處理被繼承人的債權債務;(五)按照遺囑或者依照法律規(guī)定分割遺產;(六)實施與管理遺產有關的其他必要行為?!比绻z產管理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繼承人、受遺贈人、債權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增加喪失繼承權情形
繼承人有某些違法行為時會喪失繼承權。民法典在原繼承法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情形,總共5種情形: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遺棄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jié)嚴重;偽造、篡改、隱藏或者銷毀遺囑,情節(jié)嚴重;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jié)嚴重。不過,民法典也設立了對繼承人的寬恕制度,有第三、第四、第五項行為的繼承人,確實有悔改表現(xiàn)的話,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后在遺囑中將其列為繼承人的,則不喪失繼承權。
明確遺產還債規(guī)則
被繼承人的債務需要在遺產實際價值范圍內進行清償,但是如果又有法定繼承,又有遺囑繼承和遺贈的,該用誰的錢來還呢?此事時常導致繼承人之間的紛爭。民法典規(guī)定了稅款和債務清償的順序。第一千一百六十三條規(guī)定:“既有法定繼承又有遺囑繼承、遺贈的,由法定繼承人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超過法定繼承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以所得遺產清償?!币簿褪钦f由法定繼承人先還債,不夠的話再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來還。但要注意的是,用遺產還債時,應當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
擴大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的撫養(yǎng)人范圍
民法典完善了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制度,適當擴大了扶養(yǎng)人范圍。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條規(guī)定:“自然人可以與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簽訂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按照協(xié)議,該組織或者個人承擔該自然人生養(yǎng)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币簿褪钦f,一個老人可以和非親非故的其他人簽訂遺贈撫養(yǎng)協(xié)議,由這個外人為他養(yǎng)老送終,然后得到他的遺贈。
放棄繼承需以書面形式
有時候繼承人一時講了氣話說不繼承遺產,回頭又反悔要來爭遺產,這樣可能導致重新分配遺產的糾紛。民法典要求,繼承人放棄繼承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以書面形式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