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很多服務都要繳費成為會員才能使用,為了促銷,很多APP的會員服務首月的費用都很低,卻默認開通了下月自動扣費(也稱續(xù)費),并且提示字體還很小,如果不多加注意,下月就會被自動扣費了(圖1)。
現(xiàn)在使用類似自動續(xù)費會員服務的APP很多,因此大家在開通這些會員服務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查看。特別是在沒關閉自動續(xù)費的情況下直接卸載APP,自動續(xù)費的協(xié)議仍然在持續(xù),APP每個月仍然會自動進行扣款。那么該如何進行防范和取消這些扣費項目呢?
先要看清付費規(guī)定。很多APP在用戶開通會員資格時,APP界面都默認自動勾選了“連續(xù)包月”、“自動續(xù)訂”等字樣,因此在開通會員時記得取消默認的自動勾選,從源頭上避免踩坑。如果在訂閱界面無法取消默認勾選,那么需要在后續(xù)不使用會員服務時手動取消。
1.如果你還未卸載相應的APP,那么可以直接使用該APP來取消自動扣款服務。以喜馬拉雅為例,啟動該APP后,點擊右下角的賬號,在個人賬號界面點擊“會員/進入我的會員”界面后,點擊右側的“管理自動續(xù)費”,再點擊下方的“取消自動續(xù)費”即可,其他APP操作類似(圖2)。
2.如果你的APP已經卸載,或者壓根就不記得是什么APP扣的款項,還可以通過關閉扣款服務來取消扣款。因為是自動續(xù)費,所以這些APP大多使用免密支付的方式進行扣費。常見扣款載體主要有支付寶、微信和云閃付(對應綁定銀行卡扣費)三種,下面分別介紹解決方案。
●支付寶扣款用戶:進入支付寶后,依次點擊“我的→設置→支付設置→免密支付→自動扣款”,在打開的頁面就可以看到目前正在使用的免密支付/自動扣款服務,按提示選擇自己不需要使用的服務,打開后選擇“關閉服務”即可。大家可以定時檢查自己支付寶的自動扣款設置,防止出現(xiàn)莫名或者自己不需要的扣款服務(圖3)。
●微信用戶:進入微信后,點擊“我的→支付”,點擊右上角的“…”,在打開的頁面點擊“扣費服務”,這里會列出所有自動扣款服務,按提示點擊需要關閉的服務,接著在打開的頁面點擊“關閉服務”即可,同樣需要定期檢查這些扣款服務(圖4)。
●云閃付用戶:這類銀行卡扣費用戶,大多數(shù)由“云閃付”APP內置的無感支付實現(xiàn)。啟動云閃付后,點擊“設置→支付設置→無感支付→已開通項目”,在打開的列表可以看到所有已開通的無感支付業(yè)務,同上,打開后關閉不需要的服務即可(圖5)。
上面介紹的主要是安卓系統(tǒng)的操作,對于iPhone用戶,APP內的自動扣費則是通過APP Store的“訂閱”實現(xiàn)的,同樣很多服務也是默認自動續(xù)費,比如Apple Music開通會員前三個月免費,三個月后如果忘記關閉自動續(xù)費,蘋果會一直默認續(xù)費。對于此類服務,可以通過關閉訂閱取消,在手機上啟動“APP Store”后,點擊右上角的用戶頭像圖標,在打開的頁面點擊“個性化推薦→訂閱”,打開后取消不需要的訂閱服務即可(圖6)。當然如果在上述設置中沒有發(fā)現(xiàn)訂閱項目,那么同上需要檢查iPhone上的支付寶和微信的免密支付項目。
除了免密自動扣費外,手機上另外一個扣費的主要載體就是手機話費扣除。比如用戶不小心點擊了某個廣告,很可能就默認自動訂閱了某些服務,這些服務有的是一次性收費,有的則是包月收費(圖7)。
如果收到上述扣款短信,先要確認自己是否主動訂閱過該類服務,若非自己訂閱請及時向運營商投訴。比如對于中國移動用戶,運營商早在2010年就發(fā)布《關于實施業(yè)務扣費主動提醒服務和規(guī)范業(yè)務訂購“二次確認”服務的通知》,根據(jù)這個通知的要求,任何扣費業(yè)務都需要用戶二次確認才可以生效,大家可以據(jù)此進行投訴。
此外,由于一些其他原因,可能用戶并沒有收到類似的扣費短信,但是在次月核對賬單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有莫名其妙的扣費。此時大家可以登錄運營商的官網,查詢所有訂購的第三方服務。以福建移動用戶為例,在微信關注“福建移動營業(yè)廳”公眾號,打開公眾號菜單,點擊“查詢→個人中心”,在打開的頁面點擊“我的業(yè)務→已訂業(yè)務→增值業(yè)務”,這里會列出所有已訂購的業(yè)務明細,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訂購或陌生的業(yè)務,可以選中后將其退訂(圖8)。
很多朋友則根本不需要任何第三方收費服務,移動用戶可以發(fā)送“0000”到10086查詢所有訂閱的增值服務,收到回復后繼續(xù)發(fā)送“TD業(yè)務序號1,業(yè)務序號2”(每項業(yè)務使用逗號隔開)即可一鍵退訂所有不需要的業(yè)務(圖9)。
除了誤擊廣告訂閱不需要的服務導致扣費外,在手機上運行一些APP也可能會導致這種扣費的情況發(fā)生。比如現(xiàn)在很多手機在出廠之前會預裝各種APP,特別是一些不知名品牌的手機,很多預裝的APP都會在開啟后自動在后臺訂購各種收費服務,當然在一些不知名小網站下載的(特別是一些所謂破解版)APP也有吸費嫌疑。吸費的主要原因是有一些不法APP的開發(fā)運營者,在APP中內置了惡意扣費代碼或者病毒,有些病毒甚至會惡意攔截提示扣費的短信,使得扣費的信息非常隱蔽。
一般來說,惡意APP都是通過運營商的短信支付通道“吸費”,因此在發(fā)現(xiàn)自己手機有異常消費時,可以通過關注運營商的公眾號,再進行手機消費詳單的查詢。同上在公眾號進入個人中心,點擊查詢“我的業(yè)務→歷史賬單”,在打開的頁面對本月之前的歷史賬單進行詳細查詢,如果發(fā)現(xiàn)異常消費還可以展開下方的“查詢詳單”,在打開的頁面展開代收業(yè)務詳單,進行身份驗證后可以看到所有第三方收費的詳細信息,據(jù)此可以對所有扣費信息進行詳細查詢,便于及時發(fā)起維權(圖10)。
為了避免這些APP扣費,建議在手機上安裝一些安全APP,比如“騰訊手機管家”,它使用主動防御技術保護手機安全,可以對APP后臺惡意耗費流量、惡意吸費等問題進行防御,有效阻止惡意APP的吸費行為。
在手機上啟動騰訊手機管家并在完成默認設置后,以后每次只要用戶啟動手機瀏覽器,騰訊手機管家的惡意網址檢測就會自動加載,可以有效攔截那些惡意網址可能導致的后臺扣費行為(圖11)。
對于手機下載的APP,在APP下載完成后騰訊手機管家也會自動進行安全檢測,對于一些可疑的暗藏扣費木馬/病毒的APP,可以在安裝之前對其進行攔截。對于已經在手機上安裝的新應用,騰訊手機管家也會自動進行檢測,這樣如果手機一旦啟用那些暗藏扣費代碼的APP,就會被自動攔截(圖12)。
現(xiàn)在手機上的各種惡意扣費讓人防不勝防,因此用戶要設置好常見APP和銀行卡的消費通知,讓自己在第一時間知道消費信息,并且要熟悉常見支付工具的歷史消費信息查詢方式。
1.為銀行卡消費開通微信通知和查詢
手機和銀行卡的消費一般可以通過短信接收,但是很多朋友不及時查看短信,一些朋友則由于收費原因沒有為每張銀行卡開通短信通知。不過現(xiàn)在很多銀行消費信息都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來免費綁定查詢和接收,這里以民生銀行卡的設置為例。
啟動微信后搜索并關注“中國民生銀行”公眾號,進入公眾號后點擊“賬戶→賬戶信息即時通”,在打開的頁面回復“1”,按提示輸入自己的信息,簽約微信賬戶即時通。這樣以后你的民生銀行卡任何消費都會在微信收到信息,一旦發(fā)現(xiàn)可疑的消費就要及時和銀行聯(lián)系(圖13)。
當然如果沒有及時查看消費信息,也可以在此對歷史消費進行查詢,點擊“賬戶→我的賬戶”,在打開的頁面可以進行歷史查詢,其他銀行卡的操作類似。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里一定要關注銀行官方的公眾號,關注公眾號后可以點擊右上角的“…”,在打開的頁面點擊公眾號名稱,繼續(xù)在打開的“關于公眾號”頁面查看賬號主體是否是“×××銀行”,只有確認是官方的公眾號才可以進行銀行卡綁定查詢(圖14)。
2.支付寶和微信消費通知的開通和查詢
對于支付寶,則需要開通其通知功能,打開“設置→通知”,在打開的頁面找到支付寶,確保這里的允許通知是設置為開啟狀態(tài),這樣支付寶的任何消費信息也可以第一時間獲取,微信的設置類似(圖15)。
對于歷史消費的查詢,進入支付寶后,再進入“我的→賬單”,在這里可以對支付寶的所有消費信息進行查詢,如果消費的項目較多,可以通過篩選、分類和搜索進行查詢(圖16)。
對于任何有疑問的賬單,打開后可以看到收款方、付款信息、消費商品等詳細信息,如果發(fā)現(xiàn)有多筆扣費,點擊“查看往來記錄”還可以看到和對方的歷史交易信息。對于有疑問的消費項,既可以直接聯(lián)系對方,也可以第一時間向支付寶進行詢問。
而微信用戶則點擊“我的→支付→錢包”,在打開的頁面點擊右上方的“賬單”,在打開的賬單頁面可以對歷史消費進行詳細查詢,如果消費項目較多,可以點擊“交易類型”,對指定消費類型進行篩選查詢(圖17)。打開具體消費賬單,這里同樣可以看到交易的詳細信息,如收款商家、支付方式等。對于可疑消費同樣可以點擊“對此訂單有疑問”,第一時間向微信官方發(fā)起問詢。
上面介紹了很多扣費陷阱以及相應的查詢和防范方法,除了了解這些知識外,要更好地保護自己的錢包,還要注意下面一些事項。
1.短信訂閱要注意
手機上很多扣費服務大多是通過短信確認實現(xiàn),但是現(xiàn)在很多營銷短信故意混淆,比如當用戶收到不知名的短信時,上面也許會顯示一些我們曾經“訂閱”過的服務(但其實不少都是假的)。短信提示如果不需要此類服務可以回復TD取消,實際上你回復了“退訂/TD”,不是真的退訂了而變成了訂閱。因此對一些短信訂閱服務一定要謹慎,此時可以通過上面介紹的方法,先到運營商公眾號進行查詢,確認有這類服務再在官網進行退訂,否則就不予理會,以免掉進訂閱陷阱。
2.支付設置要謹慎
現(xiàn)在很多人的手機都開通了指紋支付和刷臉支付,這樣在發(fā)生實際扣款的時候,大家經常會下意識地使用這些方式支付,這很容易造成資金的損失。因為一旦刷臉或確認指紋就會馬上完成支付,但如果使用常規(guī)的密碼輸入支付方式,則會在支付時有個時間差,更好確認支付的真實性。因此對于經常發(fā)生誤扣費的用戶,建議還是將默認支付設置為傳統(tǒng)密碼支付。比如微信用戶,進入“我的→支付”,點擊右上角的“…”,在打開頁面將指紋支付選項設置為關閉即可。支付寶、網銀APP的設置類似。
3.退款規(guī)定要熟知
在發(fā)現(xiàn)自己手機上有惡意扣費行為時,大家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進行退款操作。因此平時大家就要了解常見支付APP的退款規(guī)定和流程,這樣在發(fā)現(xiàn)扣費情況時才能夠做到有條不紊。比如根據(jù)蘋果的規(guī)定,用戶90天以內的訂單都可以申請退款,可以通過官網用發(fā)郵件的方式進行申請退款,也可以直接打蘋果客服電話申請退款。退款前,用戶只要先記下需要退款的這筆訂單號,再撥打蘋果客服的電話(4006668800),撥通后按照提示轉人工服務,再說明你要申請退款的原因,比如失誤點錯了、忘記關閉自動續(xù)費等,正常情況下每個賬戶首次申請退款都會通過。
上面介紹了很多扣費陷阱,很多收費讓人防不勝防,除了要養(yǎng)成良好的下載和訪問習慣、定期查看扣費項目,在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傷害的時候,大家還要勇于維權。比如在支付寶上遭遇扣費陷阱,需要及時向支付寶官方舉報和投訴;手機遭遇亂扣費,則要及時向運營商投訴,也可以直接向工信部投訴。如果是APP惡意扣費,無法直接取消或者取消后又重復消費,那么還可以撥打消費者投訴電話12315或網信辦投訴電話12377去尋求解決??傊?,只有防范和維權并舉,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