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賓
(陽泉煤業(yè)集團 新景礦選煤廠,山西 陽泉 045000)
我國屬于煤炭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國的能源結構體系表明,煤炭在我國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其重要性不會發(fā)生明顯的改變[1]。煤炭的加工利用給我國國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與此同時,也對環(huán)境產生了破壞。隨著國家環(huán)保力度的加大,清潔能源的呼聲越來越高,能否在滿足資源消耗的同時,高效清潔地利用煤炭已成為目前最受關注的問題[2]。隨著近些年來采煤機械化程度及開采量的逐年增加,細粒煤含量增加,同時煤泥產量也逐漸增加。煤泥在利用之前需對其進行干燥處理,這樣可以降低煤泥運輸費用,提高煤泥燃燒熱值,增加煤炭利用效率[3-4]。傳統(tǒng)的熱風干燥過程,在干燥末期出現(xiàn)干燥時間延長、干燥不均勻和干燥效率降低等問題;微波干燥過程,由于其干燥選擇性、均勻性等特點廣泛應用于食品[5]、藥材等領域,對于煤泥干燥過程的報道不是很多。因此,本文通過干燥特性、干燥過程中能耗等問題,探究了熱風/微波聯(lián)合干燥方式對煤泥干燥的影響,選出了最佳含水率下兩者聯(lián)合干燥的最佳條件,為工業(yè)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試驗煤樣取自新景礦選煤廠,其元素分析和工業(yè)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煤泥元素分析和工業(yè)分析
熱風干燥試驗方法:開啟熱風機,調節(jié)熱風機出口溫度及風速,使其誤差分別控制在±2 ℃和±0.1 m/s內,準確稱取一定質量的煤泥置于干燥臺上,煤泥開始干燥,與此同時開始數(shù)據(jù)采集,每隔2 s記錄一次煤泥的質量變化,直到載煤泥的天平示數(shù)不再發(fā)生變化,取出樣品。
微波干燥試驗方法: 準確稱取一定質量的煤樣置于微波爐內托盤上,托盤通過傳感器與外部的電子天平相連,設定好微波功率,開啟微波爐,每隔10 s記錄一次煤泥樣品的質量變化,直到天平示數(shù)不再發(fā)生改變,關閉微波爐取出煤樣。
熱風/微波聯(lián)合干燥試驗方法:將稱取的一定質量的煤泥置于熱風干燥試驗臺上,進行熱風干燥,當質量達到目標含水率后,迅速將煤樣取出置于微波爐中繼續(xù)干燥(拿取過程盡量保證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且盡量保證每次所用時間相同),直到煤樣質量不再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干燥過程結束。
取一定量的煤泥以熱風干燥方式進行干燥,探究煤泥熱風干燥特性以及煤泥熱風/微波聯(lián)合干燥臨界水含量點選取。其熱風干燥TG-DTG曲線如圖1所示。
圖1 煤泥熱風干燥TG-DTG曲線
從圖1可以看出,該干燥過程總共分為升速、恒速和降速干燥三個部分,升速和恒速干燥時間占總干燥時間的16.8%,共脫去總水分含量的28%,繼而進入降速干燥階段,該階段由于煤泥內部傳質傳熱方向的不同,煤泥水分主要靠水蒸氣壓力脫除,干燥速率降低,最終在煤泥恒速干燥結束時,煤泥含水量可降至15%。
干燥試驗采用粒徑為10 mm的球型煤泥樣品進行干燥試驗,熱風/微波聯(lián)合干燥失重曲線如圖2所示。其中CD表示熱風干燥曲線,CD+MD表示熱風/微波聯(lián)合干燥曲線。
圖2 熱風/微波聯(lián)合干燥煤泥失重曲線
從圖2可以看出,在干燥的第一階段,兩種干燥方式下煤泥失重曲線基本重合,越過C點后,兩種干燥方式下煤泥失重曲線發(fā)生了明顯的不同。對于熱風干燥過程,在第一階段是恒速干燥,主要脫除煤泥表面水,當表面水脫除后以C為轉折點進入降速干燥階段,C點也為臨界含水量點,繼續(xù)熱風干燥,煤泥失重率降低,干燥速率減緩,這是由于煤泥內部的傳熱傳質方向相反,水分擴散動力主要為濃度梯度,干燥速率下降,干燥時間仍需1 200 s;熱風/微波聯(lián)合干燥就是在臨界含水量點C以后轉為微波干燥,圖2顯示,CD+MD曲線在越過C點后煤泥失重率較高,干燥時間短,僅為190 s,這是因為,微波直接作用于煤泥內部并形成熱源,內熱源的存在改變了干燥過程中傳熱和傳質的方向,同時微波輻射使煤泥內部熱量迅速增加,水分在內部水蒸氣壓力梯度下迅速析出,干燥時間大大縮短[6]。煤泥聯(lián)合干燥過程的TG—DTG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熱風/微波聯(lián)合干燥過程TG—DTG曲線
從圖3可以看出,i段為熱風干燥階段,ii為微波干燥階段。在i階段,煤泥干燥為恒速干燥,主要脫除煤泥表面水;ii階段為微波干燥,煤泥失重率大幅度降低,干燥時間縮短,此后進入降速干燥階段,煤泥水分含量大約在5%,繼續(xù)干燥過程則能耗大幅度增加,故在滿足煤泥可利用含水量的條件下,持續(xù)干燥則顯得不那么必要。
不同目標含水量下煤泥脫除單位質量水分的能耗如圖4所示。其中0%為熱風干燥過程,其余為熱風/微波聯(lián)合干燥過程。
圖4 不同目標含水量下能耗分析
從圖4可以看出,熱風/微波聯(lián)合干燥過程下,煤泥水分含量為15%時,干燥過程能耗最小,這是因為,水為強的吸波介質,當煤泥中水分含量較多時,越能吸收微波輻射,煤泥內部能量集聚越多[6],干燥速率越快,能耗越低,因此,熱風/微波聯(lián)合干燥過程最佳能耗消耗為將煤泥干燥至水分含量為15%。
煤泥不同于低變質程度的褐煤,煤泥主要是煤粉與水混合物,沒有豐富的孔隙結構貯存水分,故煤泥粒徑對水分復吸不存在明顯的影響[6]。圖5為不同干燥方式下煤泥水分復吸狀況。
圖5 不同干燥方式下煤泥水分復吸狀況
從圖5可以看出,不同的干燥方式下,煤泥水分復吸曲線基本重合,即干燥方式的不同不影響煤泥水分復吸,這是因為,雖然煤泥干燥方式發(fā)生了變化,但對煤泥的結構和性質并未造成明顯的改變,故不影響煤泥干燥后對周圍環(huán)境中水分的再吸收。
1) 單一的熱風干燥過程,煤泥在降速干燥階段,干燥速率明顯降低;
2) 熱風/微波聯(lián)合干燥過程,在降速干燥階段其干燥速率比單一干燥速率高,干燥時間大大縮短,干燥速率明顯提高;
3) 將煤泥干燥到水分含量15%時,熱風—微波聯(lián)合干燥過程能耗最??;
4) 單一干燥及熱風/微波聯(lián)合干燥過程對煤泥的性質不發(fā)生變化,僅影響干燥過程,故兩種干燥方式下煤泥干燥后的水分復吸率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