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
摘 要:青島某地鐵站后折返線區(qū)間,采用暗挖礦山法施工,長度229米,拱頂埋深22.386~27.562米,隧道開挖斷面尺寸12.1米*10.505米,為單洞雙線隧道,采用CRD工法開挖,上部采用雙側壁導坑法開挖,下步采用臺階法開挖。由于隧道拱頂局部覆巖厚度薄,且大部分位于卵石土層中,卵石層內(nèi)多夾有粗粒砂、粘性土,卵石塊直徑從幾厘米至幾十厘米不等,局部含有大型漂石,拱頂穩(wěn)定性差;且本區(qū)間位于某河流邊上,距離河流河堤內(nèi)側最小水平距離11米,場區(qū)內(nèi)含水量較大并具有承壓性,承壓水頭為12.6m至15.0m,極易發(fā)生拱頂坍塌事故,傳統(tǒng)的洞內(nèi)帷幕注漿加固技術在富水量大、且有壓力的情況下,很難滿足加固效果,經(jīng)與設計溝通后,采用地下連續(xù)墻封閉+分倉疏干降水+加注漿加固的方法,將隧道開挖拱頂卵石土層進行加固后,再進行隧道開挖。
關鍵詞:地鐵;地下連續(xù)墻;暗挖隧道
隨著城市可用空間的不斷壓縮及城市軌道交通的不斷發(fā)展,地鐵工程已成為各個城市競相興起的公共交通工具。伴著一個城市地鐵的規(guī)劃和發(fā)展,以及越來越多的換乘車站的出現(xiàn),地鐵車站位置越來越深,因此施工中,深基坑、超深基坑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地下連續(xù)墻以其墻體剛度大、可承受較大的土壓力、防滲效果好等優(yōu)點,已成為目前基坑開挖最安全的支護方式;且功效高、工期短、質(zhì)量可靠、適用范圍廣、可作為主體永久結構使用等特點,越來越多的被城市地鐵明挖車站所采用。而本文從地連墻在暗挖隧道中的比較獨特的一方面應用,介紹地連墻封閉+分倉疏干降水+注漿加固方案在復雜地質(zhì)礦山法暗挖隧道中的應用、施工過程控制、應用效果等。
1? 施工工藝介紹
1.1? 地連墻施工
本區(qū)間長度229米,采用地連墻分隔成封閉的5個倉,地連墻厚800mm,構造配筋,主筋采用φ25mm鋼筋。地連墻作為隧道暗挖過程中臨時輔助施工措施,主要起到隔斷地下水的作用,地連墻底部須全部入巖隔斷地下水,地連墻標高不高于設計圖紙中所給標高,且入中風化、微風化巖層不小于1.5米;如遇破碎巖段,連續(xù)墻插入結構以下破碎巖深度不小于2.5米。
地連墻施工完畢后,地連墻范圍內(nèi)采用分倉降水,降水范圍長232.5m,寬18.1m。由于施工范圍緊鄰河流,地下水水位埋深1.5m,隧道地埋深35.455m,降水的設計水位降深為34.955m,降水水位深,因此降水井應合理布置以滿足降水效果的要求,且保證水位在隧道二襯達到設計強度100%始終位于隧道仰拱外輪廓標高以下1m。
本工程降水井共18個,觀測井共24個。降水試驗井選擇1號倉施工JK1、JK18號2個降水井,2號倉施工JK02、JK03、JK16、JK17號4個降水井,3號倉施工JK15號降水井,4號倉施工JK07號降水井,5號倉施工JK10號降水井,合計共9個試驗降水井
1.2注漿施工
當降水井降水水位穩(wěn)定在隧道仰拱外輪廓標高以下1m后,經(jīng)各方確認后,可進行地表注漿加固施工,對卵石層土中的裂隙進行填充,排除裂縫中的水分、氣泡,對卵石、漂石進行固結。本工程土體加固采用袖閥管后退式工藝,后退長度0.5m/段,袖閥管采用直徑50mm的PVC管,套管跟進式。注漿加固范圍頂部進入粘土層、分支粘土層1.5米,同時距離拱頂距離不小于8米;注漿加固范圍底部標高采用雙控原則:一是不高于圖紙中設計底標高;二是注漿范圍底標高入中風化及微風化巖面1.5米,遇破碎帶加固至仰拱外輪廓標高2.5米以下。
2? 施工過程控制
2.1地連墻施工質(zhì)量控制
由于地連墻在本工程中作為止水帷幕,主要起到地下水的作用,因此,地連墻底部、接縫處的防滲處理尤為重要,同時,地連墻穿過卵石土層,如何保證成槽質(zhì)量也是過程控制的重點。
2.1.1接縫處理
本工程地連墻接頭采用工字鋼剛性接頭。首先,應控制導向墻的垂直度,保證成槽的垂直度,確保鋼筋籠的下放精度,保證鋼筋籠接縫無偏差。其次,從接縫的處理及混凝土澆筑控制接縫的質(zhì)量。
(1)新成槽鋼筋籠下放前應將已澆筑完成幅的工字鋼接頭進行刷壁,確保槽段接頭處無夾泥為止。
(2)刷壁完成后,安裝防止混凝土擾流的吊拔管,并在吊拔管后回填土袋;澆筑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混凝土繞流,應及時采用專門鏟具進行清除,必要時采用成槽機抓斗配合,保證后行幅施工時,混凝土殘留。
(3)連續(xù)墻接頭工字鋼位置預埋兩根φ48mm的袖閥管,長度與地連墻等長,下端進行封閉,上端采用臨時封堵,后期如出現(xiàn)滲漏水,進行注漿止水。必要時,尤其在砂土狀、塊狀碎裂巖槽段,可在墻身1/3L處預埋兩根φ48mm的無縫鋼管,下端采用單向閥式注漿器,后期根據(jù)開挖過程中滲漏水情況進行跟蹤注漿。
(4)挖槽時,應控制成孔深度,確保入巖的深度。成槽后應將槽底的沉渣等雜物清理干凈,槽底清理和泥漿置換結束1小時后,槽底500mm高度以內(nèi)泥漿比重不大于1.15,沉渣厚度不得大于150mm。
(5)地連墻施工完畢后,應進行垂直度檢測,并采用聲波透射法檢測墻體混凝土質(zhì)量,如有不合格,應采用鉆芯法驗證。地連墻全部封閉成倉后,應進行抽水試驗檢驗,滲透系數(shù)不應大于1×10-6cm/s。
2.1.2混凝土澆筑質(zhì)量控制
(1)混凝土到場后應做塌落度試驗,觀察混凝土和易性,確?;炷嗤临|(zhì)量,塌落度應控制在180-220mm?;炷临|(zhì)量不合格應及時清退。鋼筋籠就位后應及時澆筑混凝土,并不宜超過4小時。
(2)混凝土導管的設置應保證混凝土澆筑速度的要求,并保證混凝土面均衡上升,每幅槽段設置不少于2個。導管使用前應做氣密性試驗,合格后使用。
(3)封底混凝土的隔水栓采用預制混凝土塞,料斗做成圓錐形,容量不小于3m?,保證首灌混凝土埋管深度不小于500mm。
(4)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隨著混凝土面上升及時提拔和拆卸導管,導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宜為2.0-4.0m,澆筑面的上升速度不宜小于3m/h,不宜大于5m/h,相鄰兩導管內(nèi)的砼高差不應小于0.5m。
(5)每幅墻從底到到頂應連續(xù)澆筑,不得中斷,混凝土應澆筑密實,防止出現(xiàn)蜂窩麻面。
2.1.3穿越卵石土層處理
根據(jù)地質(zhì)條件,地連墻槽孔穿越卵石土層,卵石直徑從幾厘米到幾十厘米不等,且有大型漂石存在,因此,如何保證成孔質(zhì)量,不出現(xiàn)塌孔,也是成槽控制的難點之一。
(1)穿越卵石土層時應停止成槽機抓槽,采用沖擊鉆沖擊鉆孔。
(2)嚴格控制泥漿比重,確保泥漿護壁效果。泥漿應采用優(yōu)質(zhì)泥漿護壁,泥漿組成采用膨潤泥漿,加入CMC增粘劑(羧甲基納纖維素,又稱人造漿糊)、純堿等輔助材料,泥漿比重控制在1.06~1.08。泥漿護壁效果以護壁泥皮薄,韌性墻為標準。
(3)成槽機抓斗提出槽內(nèi)時,應及時進行補漿,減少泥漿液面的落差,始終維持穩(wěn)定的液位高度(導墻下30cm~50cm),并保證泥漿液面比地下水位高1m以上。
(4)穿越卵石土層時,應隨時檢測泥漿比重及泥漿液面,如發(fā)現(xiàn)泥漿突然變稀、翻泡、大量流失或地面有下陷現(xiàn)象時,不準盲目掘進,待研究后再行施工。
(5)穿越卵石土層時,應加大槽壁垂直度檢測,如發(fā)現(xiàn)垂直度偏差,及時進行糾偏,采用回填塊石或片石,重新沖擊,并注意防止一次性糾偏過大造成塌孔。
(6)如發(fā)現(xiàn)塌孔,應采用成槽質(zhì)量超聲波檢測儀進行掃描,根據(jù)塌孔大小采取適當措施處理后,再繼續(xù)鉆進。
(7)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地面超載,在成槽機、履帶吊等大型設備靠近孔槽時,下墊移動式鋼板,分散機械壓力。
3? 效果驗證
地連墻封閉成倉,降水效果達到注漿要求后,進行了注漿加固。通過滲透系數(shù)法進行了注漿效果的檢測,滲透系數(shù)滿小于1×10-6cm/s,地連墻起到了很好的防水效果。
隨著隧道開挖的掘進,通過掌子面拱頂觀察可見,注漿對卵石層的固結作用顯著,漿脈清晰可見,土質(zhì)密實,無明顯滲水,很好的改善了卵石土層軟弱地質(zhì)的圍巖力學性能,改善后的巖土層的自穩(wěn)能力完全能滿足隧道開挖支護所需時間的需要。
總結:
地連墻封閉+分倉疏干降水+注漿加固技術在本市地鐵首次應用,通過驗證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比傳統(tǒng)的洞內(nèi)帷幕注漿效果好、適用性更強,有效的改善在承壓水的卵石土層物理力學性能,確保了隧道暗挖的施工安全。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讓大家對地連墻封閉+分倉疏干降水+注漿加固技術有所了解,不當之處望各位讀者踴躍批評。
參考文獻:
[1] 王穎苗. 淺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術及其地面沉降控制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 2020(09)
[2]羅干筱. 淺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術及其地面沉降控制策略[J].? 住宅與房地產(chǎn). 2019(03)
[3]楊林. 談地下連續(xù)墻施工中常見問題及處理措施[J].? 山西建筑. 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