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麗
月影徘徊,孤鴻哀鳴。登樓,望的是春近高樓,還是山河猶在卻無言國存的天下?幽幽思緒終是化作一聲無奈的嘆息。他,就是杜子美!
夜夜月高懸,照亮了無數(shù)游子的愁思,他也不例外,所以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的悲嘆。明月夜夜在頭頂閃光,他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日日生長。而歸家的路又在何方?他本可歸家,本可遠離是非,本可偷得一人安定;但是他沒有,因為他是杜甫,是心憂天下的詩人。他的抱負是天下和樂國家安泰,怎可貪得一人安定。
天下是杜甫心憂的天下,無數(shù)次“舊國霜前白雁來”,無數(shù)次“抱病起登江上臺”,卻空有一腔報國熱血無處施展,只得自嘆“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他不似李白瀟灑,不及蘇子豪邁,他的心中有的只是萬千辛苦,因為在他心中的是“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的百姓。
比起李白,我更愛杜甫。雖然李白有一種飄逸脫塵的仙氣,而杜甫在我的心中總是滿腹憂國情,正如他的詩一般,抑郁頓挫。君可聽見白鬢老翁放聲高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他的那種博大胸懷、心懷蒼生的氣魄,深深地震撼著我。那一夜風雨大作,茅廬破損,長夜沾濕不得眠。這樣的杜甫自身尚不得安寧,卻仍希望百姓可以安泰。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難得沒有悲傷,他贊李白為酒中仙,實際上他又何嘗不想像太白那樣一醉千古,活得逍遙自在!他卻不能這么做,佛曰:人世八苦,生,老,病,死,愛離別,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他求不得天下安康太平、朝廷盛世,放不下天下百姓的安危。他一生愁苦,兩鬢斑白,仍憂國憂天下。
他見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蕭瑟秋景。那時的他已是困苦不堪,“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他一生敬仰諸葛孔明,那首《蜀相》又何嘗不是在訴說著自己的心聲?!叭欘l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他慨嘆諸葛孔明“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其實又何嘗不是嘆自己,為自己傷悲!
如今回首,只依稀記得當初登上泰山意氣風發(fā),豪氣一吐便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而如今登上岳陽樓,望見“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浩大景象,卻只談“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處境。時光蒼老了容顏,但當初的那份報國的熱血之心卻從未黯淡。正如“國破山河在”一般,時光須臾百年,改變了什么?又見證了什么?最怕讀他的那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悲嘆,其中的愁苦滋味只有他一人品嘗。
終于,一只孤帆帶走了他,他的身軀隨著不盡的長江緩緩流向歷史的深處。留給世人的是他清癯的背影,是他如史詩般不朽的著作,是他離去時踩碎了一地月華的身姿。子美!子美!
★【文本聚焦】思維縝密,主題集中。文章通篇描述杜甫的全面人格,有條不紊地把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現(xiàn)出來,使得杜甫立場堅定、愛憎分明的形象躍然紙上,讓讀者眼前一亮。感情真摯,極富詩意。作者把自己的強烈情感融在字里行間,如開篇的“他,就是杜子美”,結尾的“留給世人的是他清癯的背影,是他如史詩般不朽的著作,是他離去時踩碎了一地月華的身姿。子美!子美!”真情流露,真實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