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云
摘 要:本文基于對水稻種植過程的簡單了解,依靠于新技術的基礎上,為探索水稻種植減肥增效最佳模式提供技術支持。因此,想要看出具體的種植效果,首先需要進行試驗研究,對試驗結果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在具體應用時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相應整改,為我國水稻種植技術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水稻種植;減肥增效;試驗結果
隨著我國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水稻作為人們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種植方式越來越引起人們的研究興趣,為了從水稻種植中提升社會和經濟效益,我們需要針對地方性質的不同,全面優(yōu)化水稻種植技術,但是需要先進行一定的試驗研究,為后續(xù)栽培施肥工作做好準備。
一、試驗準備與過程
(一)試驗材料
供應試驗水稻品種:徽兩優(yōu)898,屬于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供應試驗水稻肥料:51%、54%、50%復合肥、16%有機——無機復合肥、46.4%尿素、海硅、黃金甲以及以雞糞為主要原料的有機肥,其主要內涵有機質,且有機質含量≥45%,要素分別為N、P2O5、K2O含量≥5%。
供應試驗土壤:該品種屬于多穗型,株型較緊湊,分蘗力較強,因此試驗地點選擇在地勢平坦,土地平整開闊且土壤肥力中等及以上田塊種植,酸堿度保持在中等,周圍環(huán)境基礎設施齊全,包括排水灌溉設施配套完善,為方便試驗人員進行及時檢查,還要保證周圍交通便利的栽培地點。以江蘇省邳州市水稻試驗田為例子,試驗田面積為0.5hm2。土壤類型為水稻土,質地為中壤。主要養(yǎng)分含量為有機質23.6g/kg、有效磷14.9g/kg、速效鉀151mg/kg、全氮1.05g/kg,土壤酸堿度為pH5.3。
(二)試驗設計
此次試驗設計一共可分為以下幾部分。
具體設計種類有A:傳統(tǒng)施肥;B:有機——無機肥;C:高濃度腐殖酸復合肥;D:水稻專用免追肥;E:無機肥;F:空白對照
在固定的試驗田上,傳統(tǒng)施肥施加51%的復合肥35kg、46.4%的尿素12.5kg、海硅1kg、50%復合肥10kg;有機——無機肥施加16%的有機——無機肥80kg、25%的沃農寶11kg、51%復合肥15kg;高濃度腐殖酸復合肥施加54%的腐殖酸復合肥35kg、25%的沃農寶11kg;水稻專用免追肥施加50%免追肥45kg;無機肥則需要施加65kg以雞糞為主要原料的無機肥;空白對照則不需要施加任何肥料,順其自然生長,讓其充分展示出對比性。
(三)試驗過程
播種時間在4月30日,播種量為16.2g/mg。5月30日移栽,秧齡為33d,畝載1.5萬穴左右,每穴1~2粒種子。葉齡為7.5葉,苗高為106.8cm,重0.84g。6月20日進行追施分蘗肥,并且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促進分蘗早生快發(fā)。7月28日施用拔節(jié)肥,8月5日第一次噴灑黃金甲,9月20日噴灑第二次。
在防治病蟲害方面,及時清除雜草,采用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手段,采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鱗翅目、同翅目等害蟲?;瘜W防治則需要在秧田或大田前期,1hm2用20%氯蟲苯甲酰胺乳油75mL-150mL+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50g,主要防治灰飛虱、一代二化螟等害蟲。在生育前期至中期過程中,防治螟蟲和稻飛虱可以采用1hm2用20%氯蟲苯甲酰胺乳油150mL+25%吡蚜蟲可濕性粉劑360g兌水成450kg噴霧??筛鶕?jù)實際情況,觀察紋枯病的病變程度,加入40%紋霉星可濕性粉劑900g進行有效治療。如果葉瘟的情況較為嚴重,則需要1hm2用12%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600g兌水450kg均勻噴霧,每隔5~7d一次,連續(xù)噴灑2~3次。待到中期至后期時,根據(jù)紋枯病、稻曲病、穗頸瘟病變程度,將以上用劑進行混合兌水成600kg噴霧進行防治。
二、試驗結果與分析
(一)生長情況結果
根據(jù)這段時間田間的觀察可知,處理方式D水稻專用免追肥的生長速度和質量都顯示出明顯優(yōu)勢,生產出的水稻分蘗時間早且迅速,穗較大且籽粒數(shù)量較多,呈現(xiàn)出茁壯生長的趨勢;處理方式C高濃度腐殖酸復合肥和處理方式D前期長勢相似,但是由于后期肥量減輕至肥力不足,造成葉片偏早的出現(xiàn)發(fā)黃跡象;處理方式B有機——無機肥施用下水稻長勢一致較弱,且到了成長后期還處于發(fā)青狀態(tài),屬于晚熟種類;處理方式A傳統(tǒng)施肥與處理方式E無機肥施用下的水稻由于營養(yǎng)元素僅僅保持足夠狀態(tài)下,因此,一致處于中等狀態(tài)。而處理方式E由于沒有任何營養(yǎng)元素的供給和補充,所以長勢一致持續(xù)偏弱狀態(tài)。
在生育方面,處理方式D、A、C的表現(xiàn)較為優(yōu)異,方式B的種植周期明顯片長;在種植株高方面,處理方式C的水稻由于肥力因素影響,要高于其他種植方式的水稻;穗長方面,處理方式A與E則形成了最長與最短之間的對比,其余處理方式下的水稻則差別不大。
(二)經濟效益分析
根據(jù)不同的處理方式,對其產量、產值、肥料施加成本、施肥效益、施肥產總投比、與傳統(tǒng)施肥增產的上升與下降數(shù)額以及與傳統(tǒng)施肥增效的數(shù)額進行有效的經濟分析可知,在所有處理方式中,是處理方式D水稻專用免追肥水稻的施肥效益和產投比最為優(yōu)異,與之相似的則是處理方式A傳統(tǒng)施肥方式和處理方式B有機——無機物,但是處理方式D比處理方式A、B、C高處的數(shù)值逐漸呈遞增趨勢。
因此,從分析中可知,處理方式D50%免追加肥45kg,能夠充分地使水稻植株始終保持營養(yǎng)充足的狀態(tài),所以能夠使其質量和生速率具有明顯增長;處理方式A傳統(tǒng)方式,由于其施肥后水稻的產量和成長速度、施肥成本沒有明顯優(yōu)勢,所以這種方式相對來說產量比處理方法D產量較少;處理方式B有機——無機物化肥中含有的磷元素和鉀元素含量偏低,不能給予水稻充分地營養(yǎng)元素,以至于影響后期水稻產量;而處理方法C的腐殖酸復合肥能夠達到較高水平的施肥效益。
(三)產量分析
從研究結果統(tǒng)計參數(shù)可知,水稻專用免追肥的有效穗數(shù)遠遠低于傳統(tǒng)施肥和高濃度腐殖酸復合肥,而兩者之間并沒有明顯差異,而穗數(shù)最多的要數(shù)有機——無機物施肥方式;對于穗實粒數(shù)來說,水稻專用免追肥的施肥產量最高;千粒重則要屬有機——無機物施肥方式產量最高,產量最低的則是傳統(tǒng)施肥方式;而對于實際總體產量來說,應用水稻免追肥的施肥方式,實際產量最高,比其余施肥處理方法高出60kg左右。
三、結束語
試驗結果表明,實驗中6種施肥方式種植出來的水稻,其生長狀況、速率、實際產量都存在著一定差異,總體來說水稻免追肥施肥方式的實際產量遠高于其余施肥方法,而在防止病蟲害方面需在孕穗初期和灌漿期分別施加一次含鉀元素類的葉面肥,能夠有效提升水稻種植的社會和經濟雙重效益。
參考文獻:
[1]黎仲冰.芻議水稻種植中肥料施用的現(xiàn)狀和改進對策[J].種子科技,2019,37(05):143.
[2]宋小陽,黃為民.水稻種植減肥增效試驗研究[J].基層農技推廣,2019,7(0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