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機構改革背景下的新形勢給國家知識產權局地方公共服務機構帶來了一系列機遇和挑戰(zhàn)。文章以知識產權局地方代辦部門的角度,通過分析國內知識產權地方公共服務機構現狀,從體系建設、人才培養(yǎng)和環(huán)境配置三個方面分析如何在現有服務工作基礎上實現服務能力的提升, 從而實現知識產權代辦事業(yè)穩(wěn)中求進高質量發(fā)展。
[關鍵詞]知識產權;專利;知識產權代辦信息化建設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2.099
1?國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背景分析
1.1?知識產權管理體系重組帶來新問題
根據2018年3月公布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以下稱《方案》),國家知識產權局重新組建。新的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知識產權管理、商標管理和原產地地理標志管理三大體系整合,由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管理。從《方案》可以看出,新的管理體制盡力在消除傳統(tǒng)機構設置弊端,即知識產權相關各部門職能劃分模糊、難以深入協(xié)作等,造成已經形成共識的知識產權戰(zhàn)略難以實施。新的機構改革正在打破傳統(tǒng)知識產權領域專利、商標及地理標志等各自“畫地為牢”的局面,商標、專利分頭管理和重復執(zhí)法問題會逐漸得以解決。在此基礎上,專利局代辦部門隨著知識產權管理體制的完善,面臨著全新的局面。
在湖北,2018年11月26日,湖北省知識產權局重新組建宣告成立;2019年6月2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湖北知識產權局商標受理窗口”在省知識產權局政務服務大廳啟動運行。為扎實做好機構改革期間專利代辦部門工作銜接,確保各項業(yè)務穩(wěn)定有序開展。
1.2?傳統(tǒng)的地方知識產權對外公共服務類別單一
傳統(tǒng)的地方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對外窗口,如專利局地方代辦部門,僅限于服務知識產權中專利這一個類別,服務主要依賴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所擁有的一手基礎數據資源,這些基礎數據資源來源于專利申請整個流程,正是因為這些資源的存在才能實現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服務職能,進而實現專利局代辦部門的專利服務職能。代辦部門傳統(tǒng)的主要業(yè)務包括:專利申請文件(紙件、電子)的受理、費用減緩請求的審批(現為費用減繳)、專利費用的收繳、電子申請紙件通知書打印及發(fā)文、本地與異地繳費票據打印、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專利登記簿副本制作及相關業(yè)務咨詢與指導服務等。代辦部門按照業(yè)務需求設置業(yè)務窗口,主要對外窗口包括咨詢窗口、申請文件受理窗口、繳費窗口、合同備案及專利登記簿副本窗口等。傳統(tǒng)的代辦服務體系基本滿足了專利申請人及發(fā)明人的需求,實現了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到地方專利局代辦部門專利申請的一站式服務。
1.3?地方代辦部門服務信息化進展緩慢
專利代辦服務經過三十三年的積累,通過自身服務體系和資源優(yōu)化,在無紙化操作逐步更新滲透各個工作流程的基礎上,傳統(tǒng)服務體系和業(yè)務結構較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信息化速度逐步提升但還不夠,離現代信息化公共服務機構還有一段距離。
自2004年,我國開始實施專利電子申請,不過初期由于注冊流程不太簡化,而且需要將注冊資料提交到代辦部門進行審核,都成為電子申請難以普及的障礙。隨著電子申請系統(tǒng)功能不斷完善,直至2016年10月,代辦部門已取消專利電子申請用戶注冊在窗口的業(yè)務,提供身份證、組織機構代碼或者統(tǒng)一信用代碼的用戶可以自行上網注冊賬號,省去了向代辦部門提交資料審核等待的過程,社會公眾得到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務。2010年來,我國電子申請率從一開始的26%一路直線上升,攀升到2017年的96.39%。
為了將“放管服”改革繼續(xù)深入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配合2016年9月1日起新的《專利收費用減繳辦法》的實施而開通運行專利費用減繳備案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實現了專利費用減繳辦理可以直接登錄系統(tǒng)進行網上備案,從而代替之前只能通過紙質文件請求的傳統(tǒng)模式,這標志著專利費用減繳工作全面向電子化管理的邁進。
2017年1月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面向公眾推出專利繳費信息網上補充及管理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借助互聯網技術,通過建立內網與外網的連接將專利繳費的流程操作簡化,實現信息化。該系統(tǒng)的上線,可完全替代傳統(tǒng)專利繳費模式,即繳費人在銀行及郵局匯款后,通過傳真及電子郵件補充繳費信息,而代辦部門工作人員進行人工核對的業(yè)務處理方式,以及窗口繳費時繳費人需提供紙件繳費清單,而工作人員需手工采集繳費信息的處理方式,這不僅為繳費人提供了更加便捷、準確的繳費信息補充渠道,大幅降低費用人工處理工作量,有效保障了專利繳費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通過專利繳費信息網上補充及管理系統(tǒng),繳費人還可以通過填寫郵箱信息得到繳費處理的及時反饋或者利用填寫的信息進行繳費信息的查詢。
2018年11月5日,商標網上服務系統(tǒng)全面上線運行后,商標注冊證明公示系統(tǒng)于2018年11月27日上線運行,社會公眾可從中國商標網查看使用。
2?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的建議
2.1?完善代辦部門服務體系建設
對知識產權領域系統(tǒng)化教育培訓,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行動協(xié)同化、聯動化做好充分準備。主動對接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聯合12330知識產權維權與舉報投訴熱線等,加強與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協(xié)調合作,將代辦業(yè)務滲透到國家各類創(chuàng)新中心、雙創(chuàng)示范基地和重點園區(qū),并逐步形成代辦業(yè)務與保護維權服務聯動機制。
加強對國家法規(guī)政策的反饋及建議,為推進中國專利法及其相關法規(guī)的修訂做出有力支撐。面對知識產權制度的國際變革與時代發(fā)展,對知識產權法律精神的挖掘和升華,有助于代辦部門更好地理解本職工作,在與人打交道的本職工作之余,更容易發(fā)現知識產權法律在現代社會的推進實施中的不和諧,而這些不和諧的部分會給我國知識產權事業(yè)的發(fā)展帶來效率和創(chuàng)新上的壁壘。例如,隨著信息化時代日新月異,收費業(yè)務已經引入了電子化的專利繳費補充及管理系統(tǒng),自2017年開通以來,已成功運行了兩年的時間,而相應的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并未及時將其歸納,以致出現了法規(guī)與工作無法對應,對公眾造成了困擾,代辦部門基于諸如此類的問題可形成意見及時反饋。
2.2?代辦部門人才隊伍優(yōu)化培養(yǎng)
實行輪崗可以有效儲備人才,通過有規(guī)律的崗位輪換,嘗試挖掘合適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有利于短時間內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在實際操作中,代辦部門可以按如下輪崗順序進行循環(huán):綜合咨詢→紙件受理→電子申請審批一采→電子申請審批二采→綜合受理→收費一采→收費二采→遠程票據打印→試點業(yè)務/新增業(yè)務等。新入職的工作人員可從綜合咨詢服務崗位進行入職培訓,從而進入其他空缺崗位進行正式工作。相鄰崗位可實行AB崗位,在缺崗時實行互為頂崗,不會因人員缺崗影響公眾辦事,避免讓上門的服務對象再跑第二趟。輪崗實施的時候,可將AB崗適當調整成對外窗口和后臺操作區(qū)對應,來緩解“惰性疲勞”的現象。
2.3?推進代辦部門信息化建設
現階段,數字治理是專利代辦工作的短板。目前為止,公眾進行專利申請涉及辦理流程的各類網絡并沒有完全實現互聯互通,即中國專利電子申請網(http://cponline.sipo.gov.cn/)、專利事務服務系統(tǒng)(http://cpservice.sipo.gov.cn/index.jsp)、中國及多國專利審查信息查詢(http://cpquery.sipo.gov.cn/)及專利繳費信息網上補充及管理系統(tǒng)(http://fee.sipo.gov.cn/)四個系統(tǒng)只在小范圍內有信息的交叉利用。目前,這四個系統(tǒng)相互信息的傳送需要人工操作,申請人無法及時得到專利信息的更新推送,時間間隔有時會長達數周,遇到這種情況時,會給心急的申請人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和誤解。比如中國專利電子申請網和專利事務服務系統(tǒng)辦理流程涉及用戶注冊,注冊過電子申請的用戶,可用相同的賬號登錄專利事務服務系統(tǒng)辦理業(yè)務,但僅在專利事務服務系統(tǒng)上注冊過的用戶并不能用相同的賬號登錄中國專利電子申請網。又如,在專利收費工作中,繳費信息暫時還無法實時反映到公共專利信息查詢的網站上,未能及時更新導致費用信息的狀態(tài)暫時變?yōu)閷@麢嗟膯适Щ蛘邷{金的產生,這種信息遲到的時間差也會給代辦部門工作人員增加咨詢解答的難度。
對于代辦部門工作人員利用的收費系統(tǒng),中國電子審批系統(tǒng)(簡稱E系統(tǒng))、收費系統(tǒng)和專利繳費信息網上補充及管理系統(tǒng)間目前還沒有實現及時的信息共享,收費的過程中需要進行人工處理將繳費人提交的訂單信息推送至收費系統(tǒng),這個過程需要服務器和網絡的雙重保障,如果一方出現問題,遇到現場繳費高峰期,那就給工作人員維持服務大廳的秩序帶來隱患,造成不必要的混亂。而對于繳費人,填寫專利繳費信息網上補充及管理系統(tǒng)的訂單時并不能直接調出繳費人應繳費用的相關信息,繳費人需要自行填寫專利號、費用種類、費用金額等明細,繳費人在繳費后無法及時在中國及多國專利審查信息查詢等網站上看到繳費信息的更新,繳費人無法利用手機登錄進行操作等,這些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系統(tǒng)的普及和繳費業(yè)務電子化管理,也是近幾年國家局亟待解決的難題。
為了減少繳費人的負擔,建議使用補繳系統(tǒng)時,取消收款單位這項信息的選擇,生成的訂單號不再區(qū)別是哪個代辦部門的訂單,如果要統(tǒng)計每筆繳費訂單的收款單位信息,可以在代辦部門提取訂單時并成功推送的時候做相應的記錄提取,這樣的話也會一定程度上消除繳費人對補繳系統(tǒng)填寫的抵觸情緒,從而削弱推廣補繳系統(tǒng)出現的阻礙。
參考文獻:
[1]張磊,馬治國,成方舟.三維視角下中國特色知識產權強國理論體系建構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8,35(8): 106-111.
[2]張敏.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推進知識產權法制建設[J]. 理論導刊,2016(2):78-81.
[3]賈春暉,張濤.?數據采集服務器系統(tǒng)軟硬件優(yōu)化組合策略 [J]. 甘肅冶金, 2017(5): 51-54,68.
[4]AKKAWANITCHA C.?The moder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on frontline employee emotional labor[C].Faculty of management science,2015:75-80.
[基金項目]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知識產權推進計劃項目“信息光電子創(chuàng)新中心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設指導與推進”(項目編號:GZF02-2018)。
[作者簡介]邵瀟瀟(1987—),女,湖北武漢人,湖北省知識產權發(fā)展中心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知識產權、專利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