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蘭波 王志彬
(遼寧省盤錦遼油寶石花醫(yī)院,遼寧 盤錦 12401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感染所致,細菌也可直接感染或繼發(fā)于病毒感染之后。該病為包括鼻、咽、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發(fā)病率較高,發(fā)病人群較廣,且全年均可發(fā)病。臨床多表現(xiàn)為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發(fā)熱等,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嚴重感染者或者體弱、免疫功能低下、基礎疾病多等患者需積極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以免病情延長、加重或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1]。目前臨床治療多給予抗菌藥物或抗病毒藥物,以及根據(jù)癥狀給予解熱鎮(zhèn)痛、鎮(zhèn)咳、抗組胺等藥物治療,但是不良反應較多,部分患者出現(xiàn)耐藥情況,導致預后不良[2]。疏風解毒膠囊在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患者癥狀的同時,可有效抑制病原菌感染[3]。本研究觀察疏風解毒膠囊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風熱證的臨床療效,并對安全性做出評價?,F(xiàn)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納入標準:符合文獻[4]中關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符合文獻[5]中風熱證診斷標準;體溫大于37℃;發(fā)病到就診時間小于36 h;患者及家屬知曉本研究內(nèi)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jīng)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通過。排除標準:患急性傳染病、流行性感冒者;患嚴重臟器疾病者;治療前使用過其他藥物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合并精神疾病或溝通障礙者;已出現(xiàn)咽喉部并發(fā)癥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風熱證患者156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78例。研究組男性41例,女性37例;年齡19~52歲,平均(37.30±6.50)歲;體溫37.1~39.0℃;病程5~32 h。對照組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齡18~55歲,平均(36.80±6.20)歲;體溫37.3~39.1℃;病程6~34 h。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解熱鎮(zhèn)痛、抗病毒藥物等,在此基礎上,研究組患者給予疏風解毒膠囊(安徽濟人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90047,規(guī)格:每粒0.52 g)治療,每次4粒,每日3次,飯后口服。兩組均治療5 d?;颊咧委熎陂g體溫超過39.5℃,且4 h內(nèi)不退,可使用退熱藥物。
1.4 觀察指標 1)癥狀緩解時間。主要包括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從首次服藥開始計時),咳嗽、咽部紅腫消失時間。2)不良反應。比較兩組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主要包括腹瀉、惡心、肝腎功能檢查。
1.5 療效標準 痊愈:治療5 d患者體溫降至37℃,且體溫不再上升,同時咳嗽、咽部紅腫、流涕等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治療5 d患者體溫恢復正常,其他臨床癥狀發(fā)生好轉(zhuǎn)。無效:治療5 d患者體溫未恢復正常,其他癥狀未好轉(zhuǎn)甚至加重??傆行?(痊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研究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見表2。研究組患者體溫恢復至正常時間、咳嗽及咽部紅腫緩解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s)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n 78 78發(fā)熱恢復正常時間2.31±0.62△3.70±0.54咳嗽緩解時間3.01±0.95△4.16±0.88咽部紅腫緩解時間4.49±1.17△5.72±1.13
2.3 安全性評價 治療期間研究組出現(xiàn)腹瀉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8%;對照組出現(xiàn)輕微惡心2例,乏力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8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肝、腎功能檢查結(jié)果均無明顯異常。
機體受寒、淋雨等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使存在于上呼吸道的病毒或者細菌快速繁殖,或直接從外界入侵,導致整個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部出現(xiàn)炎癥,誘發(f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該病70%左右是由病毒引起,雖有自限性,但發(fā)病率較高,成人及兒童均會發(fā)病,全年患病次數(shù)不等[6]。目前臨床治療該病主要采用對癥治療和病因治療,細菌及病毒的耐藥性逐漸增強,治療效果越來越不盡如人意。研究發(fā)現(xiàn),中草藥在治療該類疾病上具有獨特的療效,并且毒副作用小,控制致病菌的效果好[7],逐漸在臨床得到廣泛的應用。
本病屬中醫(yī)學“傷風”“感冒”等范疇,多因風熱襲表,肺衛(wèi)失宣,熱毒結(jié)聚所致[8],治療應以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為主。疏風解毒膠囊主要由虎杖、板藍根、連翹、敗醬草、柴胡、蘆根、馬鞭草及甘草組成。其中虎杖為君藥,可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消腫止痛;板藍根可清熱解毒、涼血利咽;連翹可疏散風熱、清心利尿,共為臣藥。敗醬草、柴胡、蘆根、馬鞭草共為佐藥,敗醬草可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柴胡可解表退熱、升舉陽氣;蘆根可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馬鞭草可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甘草可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配伍使用,可直達上焦肺胃,發(fā)揮疏風清熱、解毒利咽之效[9]。
本研究采用疏風解毒膠囊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風熱證,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疏風解表膠囊可有效快速地降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風熱證患者的體溫,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研究組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咳嗽及咽部紅腫消退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說明該藥可快速退熱,加快咽喉部炎癥的恢復。研究發(fā)現(xiàn),疏風解毒膠囊可通過抑制內(nèi)源性發(fā)熱源TNF-α,減少外源性致熱源來降低體溫[10]。而且該藥具有抑制炎癥反應的作用[11],可減輕局部組織水腫滲出,從而有效改善咽部紅腫及咳嗽的癥狀。同時有研究發(fā)現(xiàn),疏風解毒膠囊可抑制細菌,并通過提高機體SOD活力及INF水平,提高機體免疫力[12],從而有效減輕病毒、細菌對人體的損傷,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疏風解毒膠囊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風熱證,可快速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