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廉
“神仙多古貌,雙耳下垂肩。嵩岳逢漢武,疑是九疑仙。我來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終忽不見,滅影入云煙。喻帝竟莫悟,終歸茂陵田?!边@是唐代著名大詩人詩仙李白寫的一首《嵩山采菖蒲》詩。
菖蒲又有石菖蒲、菖陽、香菖蒲、藥菖蒲、野韭菜、水劍草、木蠟等多個別名。于秋季采挖,除去根須,曬干,切片入藥。
菖蒲味辛、苦,性溫,芳香而散,走心、脾、胃經。有醒神健腦、開竅益智、豁痰理氣、化濕和胃,祛風活血、聰耳目、發(fā)聲音等功效。醒神健腦多用于驚恐不得臥、癲癇、失眠健忘等癥,臨床常與人參、遠志、龍齒、茯苓、朱砂等為伍,方如《千金方》開心散、《醫(yī)學心悟》安神定志丸等;開竅除痰常用于濁痰蒙閉心竅、痰厥、神昏譫語等,多與郁金、半夏、竹菇、竹瀝、姜汁等配方,方如菖蒲郁金湯、菖陽瀉心湯等;化濕健胃主要用于痰多食少、胃痛之癥,多與郁金、半夏、佩蘭等同用,方如菖蒲六味飲;用于痢疾噤口不食之癥,常與黃連、石蓮子、茯苓等為伍,方如開噤散。此外,菖蒲還常用于氣閉耳聾耳鳴、熱病神昏、心胸煩悶、老年癡呆、風寒濕痹、赤白帶下、跌打損傷等癥的治療。正如《神農本草經》說,菖蒲“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聲音?!薄睹麽t(yī)別錄》說它能“聰耳目,益心智。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不利,治四肢濕痹,不得屈伸?!薄吨貞c堂隨筆》說:“石菖蒲,舒心氣,暢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藥也。清解藥用之,賴以祛痰穢之濁而衛(wèi)宮城,滋養(yǎng)藥用之,借以宣心思之結而通神明。”在《本草綱目》中還指出,菖蒲“心氣不足者用之,虛則補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補之是矣”。因前賢認為菖蒲有補五臟等作用,故李白在詩中說本品有延年益壽之功效。
遠志、菖蒲皆能入心開竅,但遠志交通心腎而補心益腎,偏用于驚悸、善忘、失眠、失神之癥。而菖蒲開竅、宣氣、豁痰而益心肝,偏用于痰氣迷心、耳聾、目瞀、失語等,二藥常配成藥對同用,使醒神開竅之功效大增。臨床對氣閉于胸膈之間而胸悶脹痛者用菖蒲開通有良效。根據上述經驗,治療心絞痛偏于氣閉不通者,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加菖蒲6~10克,能明顯增加除悶止痛之功效。此外,在使用地黃、麥冬、玄參、玉竹等滋膩藥物時,佐用一些菖蒲,可宣導醒脾健胃而不使其生滯礙胃。
菖蒲其性溫燥,故凡陰虧血虛陽亢、煩躁多汗、咳嗽吐血以及精滑者慎用。臨床內服煎湯常用量6~10克,或入丸散,亦可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現代研究表明,菖蒲的根莖葉中均含有揮發(fā)油,還含有氮基酸、有機酸和糖類。有明顯的鎮(zhèn)靜作用,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腸異常發(fā)酵,并有緩解腸管平滑機痙攣的作用(據報道,用菖蒲粉2克,竹瀝30克,沖服,對治療流腦嘔吐,具有滿意功效)。此外,本品對皮膚真菌還有抑制作用。用菖蒲、艾葉、雄黃合劑可作煙熏消毒用。
正是:菖蒲辛苦其性溫,開竅益智醒心神,豁痰理氣聰耳目,化濕和胃發(fā)聲音,祛風和血通九竅,舒心安神交心腎。
編輯:遲昊? XuDaPing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