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鳴旭
段奕宏是一位以作品說話的實力派好演員,憑借在《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等軍事題材電視劇中的出色演繹獲得了眾多獎項,硬漢形象深入人心,在《戀愛的犀?!贰栋茁乖贰冻h傳奇》等作品中塑造了多個令觀眾難忘的角色。談起印象深刻的前輩,他提到了合作過的許還山、朱旭、陳道明、李雪健幾位老師,他們認真敬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教科書式的演技都讓段奕宏受益匪淺,十分欽佩。網友們評價他是在專業(yè)方面擰巴認真的好演員,在日常生活中鮮有緋聞,非常孝順父母,讓我們和《新天地》雜志一起走近段奕宏,傾聽他對家中長輩的心語。
老段說孝順其實不應該是一個屬性標簽,而是每一個人都該有的本心,百善孝為先,生活不同于按劇本演戲,對待自己的家人和老人,不存在刻意:“對于我個人來說,對父母的這種留戀和關愛,其實也是隨著經歷不斷增多,處于人生不同階段不斷領會到的一些理解和感受”。事實如此,大多事物都需要經歷一定的過程,就像年齡增長需要一天天累積,我們對父母的認識,需要一點點去延伸。
當被問起,他眼中什么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好兒女”時,老段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像面臨這次疫情,我們要感謝醫(yī)務工作者、新聞從業(yè)者、社區(qū)服務者等各行各業(yè)的每個人,是每個人的努力和奉獻,換來了今天的安定,這些‘每個人真的在這場戰(zhàn)役當中都稱得上是國家的‘好兒女。有國才有家,有長輩才有我們每個人生命的延續(xù),所以歸根到底,‘好兒女離不開父母從小對我們的諄諄教導,悉心養(yǎng)育。”這個回答也讓人看到了他“硬漢”標簽外,對待親情堅守本心的一面。
父母用身體力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
談起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段奕宏說是品質。在他看來,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學業(yè)、工作會對他產生影響,他的一言一行和他的價值觀、世界觀都是至關重要的,其中家庭的土壤是最重要的。
“我的父親是一名老兵,他樸素的生活習慣和不爭的處世哲學深深影響著我?!倍无群昊貞?,父親曾受過兩次腰傷,都是因為不服老,最嚴重的一次受傷躺了三個月,起因是院子里的井蓋被別人拿走了,父親想拿塊青石板蓋上,這一下腰椎就出了狀況,為此他躺了三個月,家人難免有些牢騷,但父親覺得沒什么,自己可是老兵。父親的這種心態(tài)也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了兒女們,包括段奕宏和家中的哥哥姐姐,從小也能看到這種堅韌不拔。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是一方面,同時他們多年來的生活處事之道,為人及素養(yǎng),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段奕宏說,記得他第一次來北京上學,母親送他到班車,囑咐他在外面對人一定要以誠相待。段奕宏開玩笑地說,萬一我對別人以誠相待,但別人騙我怎么辦?母親回應道:騙人的人只能成功兩三次,誰都不是傻子。 當時的段奕宏經歷尚少,還不明白母親話里的意思,但母親教了他就記住了,他告訴自己要先做人,對人以誠相待,先不考慮別人對自己如何,若被辜負被騙,也總會慢慢反應過來的。對方的行為跟自己如何做人關系不大,善待他人,也一定會有好的結果。母親的教導讓他受益匪淺,在段奕宏看來,這是生命中父母給子女最好的禮物。
一瞬間意識到:
是我們離不開父母
段奕宏剛畢業(yè)參加工作時,他第一次把父母從新疆接來北京共同生活一段時間,他想著,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養(yǎng)育成才,看到兒子同電視劇《渴望》的女主角張凱麗老師同臺表演話劇,心里一定是自豪的。
在一起生活的那幾個月,段奕宏并沒發(fā)現(xiàn)初次來京的父母有多離不開他,但也沒發(fā)現(xiàn)父母需要什么。直到有一天他晚上回家,發(fā)現(xiàn)都已經十點了,父母依然在等他吃飯。那頓飯父母吃得很開心,段奕宏才發(fā)現(xiàn),父母想要的是在一起,是陪伴,是一家人共進晚餐?!凹幢阍谖疑磉?,他們多少會有一種寂寞,我當時也沒去關注他們需要的是什么,父母不會主動提出來,總是抱著別給孩子添麻煩的心態(tài),告訴你工作永遠第一位,久而久之我也認為自己的工作是第一位,可好在我還是有感受的人,也才后知后覺的注意到了他們的想法?!?/p>
父母和段奕宏一起住了幾個月,當他把父母送上回新疆的火車后回到家,突然心里空落落的,一直不忍心去動父母喝過的茶杯,坐過的椅子,回想著他們幾個小時前還在家中的情景。段奕宏回憶道:“我當時覺得我失控了,離不開他們。”緊接著痛哭一場并打電話給姐姐,姐姐驚訝于獨立堅強的弟弟從未哭過,那這次究竟是為什么?
“之前我一直覺得我要努力給父母營造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給他們物質上的改善,比如接到北京來,但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好傻,從精神上和心靈上,我從來就沒有試圖關注過他們真正的需要是什么,他們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陪伴。只有當我意識到自己強烈的離不開他們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其實父母也一樣,而他們一定有更多的這種感受,且積累了很多年。”這件事情對段奕宏來說,延伸了他對自己的人生,對父母的關系,對家人情感的維度,得以迅速成長。
作為孩子,我做得遠遠不夠
隨著工作順利,生活水平的改善,段奕宏也曾試圖安排父母去旅游,給家里安裝電話,給父母購置生活用品等,去做他認為對父母好的事情。但他也慢慢發(fā)現(xiàn),這些“我以為”未必是父母喜歡的??桃獾陌才哦嗌賻е┮粠樵福改高€是會擔心給子女添麻煩,畢竟更高的花費就意味著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他們永遠舍不得孩子受累。
當采訪中再一次提起段奕宏是網友心中的孝心典范時,他謙虛的說到:“我很幸福,因為有哥哥姐姐,他們幫我做了太多照顧家中老人的事情。作為孩子我做得還遠遠不夠,我想盡量做得再好一些?!彪m然段奕宏的姐姐、姐夫和家人覺得他事事做在先,已經非常用心了,但他自覺不能時刻陪伴父母,是莫大的遺憾。他說工作忙是一種借口,因為在近幾年他開始發(fā)現(xiàn),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如何協(xié)調好工作與生活,用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是一生的必修課。
段奕宏希望父母心情舒暢,因為老人只有心情好才能真正的身體健康,平時他遠在千里之外,但每天起碼可以和父母聊微信、通電話,過程中如果能讓他們開懷一笑,就太重要了。他還會建議家人把平時拍的照片都洗出來讓父母翻閱,這種翻閱的感覺,就可能支撐父母幾天的快樂。他也是這樣慢慢放棄了自己起初的“一廂情愿”,不光是在物質上,而是更用心的站在父母的立場思考他們所需。
只有加倍用心,才能不留遺憾理解父母心
談及和家中長輩相處的細節(jié),段奕宏回憶起了近些年來的“三酸一暖”。
第一件事和枕頭有關。母親之前用的是段奕宏從泰國帶回來的乳膠枕,最近換了新枕頭,用過一晚第二天閑聊起來,母親和姐姐說這個枕頭不好,原因居然是用之前的枕頭她每天晚上起兩次夜,換了新枕頭一次都沒起,擔心自己會不會睡過去。聽到母親的顧慮,當時正在和姐姐視頻聊天的段奕宏整個人停頓在那,他一下子意識到了:這是一種對生命的危機感,母親是怕自己一覺就睡過去了。“父親17年離開之后,我18年回家就多些,那時還沒有過度擔心她失去父親后的情緒變化,但我突然意識到,其實這件事后母親對生命是有思考的,是有心理負擔的,而幾年過去后,她的顧慮和不安是不斷加深的,我當時就覺得心里好酸?!倍无群暾f,心結不是靠平時的簡單陪伴,電話問候,視頻聊天就能解開的,一定是需要和母親耐心講明白,問題沒出現(xiàn)在枕頭上,重要的是一起放下顧慮,重設目標,安心生活。
第二件事是關于手表。枕頭這件事發(fā)生后,一次段奕宏過年回家,母親說想把父親那塊表留給他做個念想,又拿了一個小物件給他,也說留個念想。段奕宏當時不解母親為何給他這兩件東西,便沒有馬上收下,說先保管在母親這里。母親默默收回去后,居然流淚了,他當時才察覺這件事對母親來說一定十分重要,仔細想了想,心里一酸,說別哭我這就收著。他突然意識到母親這是在打提前量,可在他心里母親明明好好的,東西由她保管挺好,怎么會想到離別。說到這,段奕宏也反思了自己:“做兒女的和父母有些時候真的是無法在同一角度考慮問題,但試圖去理解父母的角度,是每一個子女必須做的,不要不經意間忽略了父母的心。我自責于沒有去過多關注她失去丈夫后的心態(tài)變化,甚至沒有設身處地的去想她現(xiàn)在做這件事的動機和念頭。我們憑借著自己現(xiàn)在的年齡和閱歷,如何能理解一位七八十歲老人的心態(tài)是很重要的問題,但我們要試圖努力去理解。如果努力和盡力,那就不是沒有答案了,至少是靠近她的實際狀態(tài)的答案?!?/p>
第三件是關于磕頭。父親走的時候,在送別儀式上段奕宏心里一酸:我們除了小時候過年磕頭收壓歲錢,現(xiàn)實中再沒向父母磕過頭,這是為什么?今天子女們在這里磕頭送別,他真的能看到嗎?是否只是讓子女心安。后來正逢那一年春節(jié),段奕宏便拉著全家人給老母親磕頭拜年,像做游戲般的,為了不讓母親害羞尷尬,他逗趣的說:“老太太你可得把紅包準備好”,兒女和孫輩便向老人家磕頭拜年,祝福她身體健康,老太太摸摸拜年孩子的頭,同時發(fā)給他一個裝著“壓歲錢”的紅包,互相表達了愛,往后年年如此,大家都特別開心。段奕宏說:“我意識到了,我就想這樣去做,讓她能感受到孩子給她的這種愛,因為父親走的時候,我的記憶中就有遺憾,現(xiàn)在趁她在,我要不留遺憾的讓她感受到。”這一酸,也換來了母親心中的一暖,就像段奕宏說的,只有加倍用心,才能不留遺憾地理解父母心。
用攢下的買車錢買了更重要的東西
2007年時段奕宏攢了12萬塊錢準備買車,方便把父母接到北京時出行用。但期間父母來北京住了幾個月依然想回老家生活,他這才發(fā)現(xiàn)是自己強求他們搬來了,就讓父母按自己的意愿,同時每年來北京住上一兩個月。實際上他擁有自己的車是在幾年后,因為在2007年時沒買車,而是買了房。
記得那是年前回家,半夜12:00時樓下傳來刺耳的接連不斷的“當當當”聲,段奕宏十分驚訝:大半夜怎么會這么吵。母親告訴他是樓下把房子出租給了一個小作坊,縫紉機的響聲常年徹夜不停,尤其年前做衣服的活多,母親說沒事,已經習慣了。這一下,母親習以為常的平靜又讓段奕宏的心揪了起來,母親習慣了他可無法習慣。觀察下來,這個小作坊除了年三十那兩天不干活,初三就開工了,之前附近住戶舉報過多次,但依舊無所顧忌。“我真的不知道父母是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常年如此會神經衰弱的,而母親當時安慰我,和我講一些自己年輕時的事,又聊到現(xiàn)在生活安定富足,院里的人都夸她的孩子,她非常高興知足,我心里難受極了”他回憶道。那幾天段奕宏坐立不安,每一次聲音響起都像有手在撓自己的心,他便下定決心必須讓父母離開這個有害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用買車的錢給他們換了房子。
段奕宏從小生活在大雜院里,將近成年時全家才搬到父親單位的公寓樓,小時候家里有一小塊自留地,父母特別愛養(yǎng)花、種菜,神奇的是,無論母親種什么都長得非常旺盛。所以當他看到了這套帶院的房子,就沒和家人商量,自作主張地把房子定了。新房子果然合父母親心意,他們也終于又有了一塊可以按照自己意愿種植的小菜園了,母親更是高興得晚上睡前還惦記著明天該澆哪顆菜。他一般是冬天過年時回家,恰巧一次趕在夏天回去,在自家的小院里摘上幾個茄子、辣椒,現(xiàn)摘現(xiàn)切,那種滿足感和幸福感無法言喻,簡直就是理想的生活。
孝心也要科學化
近些年老太太堅持一個人打理小菜園,家人開始擔心這會成為她的負擔,她有時全部心思都在菜地上,低頭勞作久了一起身,或誰突然一喊她就直接很快站起,這一下子腰椎和頸椎就可能會受傷。家人又無法時刻在她身邊提醒,一定要慢起慢蹲,著實讓人擔心。
“前兩天家人在視頻通話里和我說了一件事,姐夫讓姐姐把水龍頭關了,被老太太聽見了,她先起來想過去關水龍頭,結果啪的一下就摔在那了?!倍无群暾f:“這要是放在從前,我肯定會馬上埋怨母親干嘛這么著急,不知道自己年紀大了嗎?但我現(xiàn)在不像以前那樣急躁了,不再會有埋怨的情緒,我就開始分析她為什么會去搶關水龍頭。”
段奕宏想,從前家中大小事務都是母親操持安排,而現(xiàn)在和姐姐生活在一起,姐姐為了不讓母親累著,只是讓她享清閑、遛彎,母親自身反而沒有價值感。所有老人都需要社會價值和家庭價值感,母親也一樣,一旦把她當老人,不參與日常事務了,大腦、運動能力就容易退化,更趨老年化了,慢慢就真的老了。就此大家召開了家庭會議,研究調整策略,家人也都覺得段奕宏分析的有道理,全家統(tǒng)一了意識。還讓家中小孩傳話說:太姥姥,你現(xiàn)在可以洗碗,你也可以摘菜,喜歡做什么就去做。段奕宏又告訴母親,如果你要干這個事,就告訴大家:這事我來,然后就不會有人去搶著干了,讓她踏踏實實地去做。不然像這次,母親怕趕不上別人,去搶關水龍頭,這一搶一慌,思維很快,但身體的適應跟不上,不免存在隱患,還好這次沒有受傷。全家人為此做的調整,就是所謂的孝心要科學化。
關愛老年人,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我們每個人似乎已經做到盡心盡力了,可是面對親人老去,對老年心理精神的狀態(tài)變化,我們是措手不及的,因為我們沒有老過,但不能有所怠慢,否則當我們發(fā)現(xiàn)父母老去時再彌補,已然來不及了。段奕宏說:“我覺得關愛老年朋友不僅僅是子女、社區(qū)的問題,也是國家的問題,集體的問題。因為老年人有寶貴的財富和知識,同時他也是社會存在的基石,年輕人和他們雖然可能在方式方法上有一些碰撞,但是真正核心的東西是不變的,他們真的是一個民族代代傳承下來的基石。”關愛老年人,守住這些寶貴的社會基石,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他也在此為老年朋友們獻上了祝福:“希望老人們心情好,心情好不僅僅是靠兒女用心,個人也要科學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心情好就吃得好,睡得好,身體自然就好了,這是最重要的?!备兄x段奕宏,讓我們也祝福老段在未來一切順利,闔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