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質骨釘道(CBT)技術可最大限度地增強疏松骨質下螺釘的抗拔出力,減輕對軟組織的損傷,降低后路手術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然而,要將椎弓根螺釘沿理想釘道置入皮質骨,仍有較高的技術要求,與患者匹配的3D打印導板將有助于該技術的應用。
本研究納入11例需行腰椎固定手術的腰椎退變性疾病患者,平均年齡49歲。所有患者均采用MySpine MC技術置入CBT螺釘。該技術基于患者脊柱CT圖像實現(xiàn)3D術前規(guī)劃,確定最佳釘道,選擇尺寸和大小最為合適的椎弓根螺釘。具體步驟是首先建立患者椎體3D模型,生成精確匹配椎體表面的相應框架,設計可完美貼合椎板及關節(jié)突下緣骨質的導板,然后打印3D解剖模型(圖1),術中借助3D導板引導CBT螺釘置入(圖2),同時行腰椎椎間關節(jié)固定術。
圖1 患者L5椎體3D打印解剖模型 1A L5椎體 1B,1C L5椎體導板
圖2 3D導板輔助L4置釘術中圖片
每一患者置入4枚椎弓根螺釘,共置入44枚螺釘。將術前和術后重建椎體重疊,測量實際置釘與術前規(guī)劃參數之間的任何偏離,以此來確定CBT置釘的準確性(圖3)。結果表明,實際置釘距規(guī)劃椎弓根中點的平均誤差為0.91 mm,偏離規(guī)劃釘道2°以內的螺釘占85.2%。共2枚A級螺釘(穿透椎弓根壁<2 mm),無B級(2~4 mm)或C級(>4 mm)螺釘。實際進釘點偏離規(guī)劃進釘點的距離均在2 mm以內。
本研究首次對匹配患者的個性化3D打印導板輔助后路CBT置釘技術進行臨床描述,該導板的應用增加了置釘的準確性,降低了神經損害的風險。
圖3 術前規(guī)劃和術后實際置釘在CT掃描片上的重疊影像
(摘自Marengo N,Matsukawa K,Monticelli M,et al.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 placement accuracy with a patient-matched 3-dimensional printed guide in lumbar spinal surgery:a clinical study[J].World Neurosurg,2019,130:e98-e104.白朝暉摘譯,馬向陽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