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洪英 楊艷梅
【摘 要】 目的:探討護理新模式在降低初產婦剖宮產率中的應用效果。方法:納入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接收的68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以硬幣投擲法為基準,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予以護理新模式,對68例患者剖宮產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行評估。結果:觀察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初產婦采用護理新模式干預,可以明顯降低剖宮產率,減少不良反應。
【關鍵詞】 護理新模式;初產婦;剖宮產率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ew nursing model in reducing cesarean section rate of primipara. Methods: Sixty-eight primipara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7 to August 2018 were enroll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ased on coin throwing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ew nursing mode.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68 cas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 of new nursing mode for primipara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New nursing mode; Primipara; Cesarean section rate
研究發(fā)現(xiàn),多數產婦由于對自然分娩存在恐懼心理,生產時均會選擇剖宮產方式。產科作為醫(yī)院重要科室的組成部分,護理人員不但需要具備專業(yè)的護理技巧,還需深入掌握新護理模式,以此確保產婦及腹中胎兒的安全及健康[1]。由于產婦分娩過程中存在不良情況、風險不一及變化迅速等臨床特點,除此之外,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產婦分娩安全性的關注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產房護理。若產婦在分娩過程中,護理人員護理不當,可能導致產婦出現(xiàn)產后出血等不良反應,同時可能造成新生兒窒息等不良情況,嚴重影響產婦及腹中胎兒的生命健康。針對這一現(xiàn)狀,本文主要針對護理新模式在降低初產婦剖宮產率中的應用效果展開討論,過程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入選標準:1)所有產婦均為頭胎,且懷孕36~41周;2)會陰條件好(無會陰體過短、水腫、疤痕、炎癥等產婦)。排除標準:1)臀位、橫位、疤痕子宮等妊娠期合并癥;2)嚴重抑郁患者。對照組產婦年齡22~36歲,平均(29.05±2.87)歲;孕周37~41周,平均(39.02±3.03)周。觀察組產婦年齡25~37歲,平均(31.05±3.64)歲;孕周37~41周,平均(39.02±3.32)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可比較。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指導產婦正確的分娩方式,密切監(jiān)測產婦生命體征,并做好數據記錄。
給予觀察組新護理模式,具體包括:1)產前宣教。多數產婦因分娩疼痛均會出現(xiàn)緊張及恐懼心理,因此,責任護士應對其進行產前宣教,降低剖宮產率。首先,責任護士可告知產婦相關分娩知識,并對產婦給予充分安慰和支持,確保其保持平靜心情完成分娩過程;除此之外,產婦分娩結束后,應指導其正確的母乳喂養(yǎng)技巧。2)心理護理。結合產婦具體情況以不同的方式與其進行溝通,如傾聽、以情勝情等,幫助產婦緩解內心緊張,同時,加以更多的支持、尊重,減輕焦慮、抑郁等情緒,使其以最佳的狀態(tài)面對分娩,盡量避免情緒處于波動狀態(tài),應調養(yǎng)心神,維持愉悅心情。3)飲食護理。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可降低產婦的早孕反應,促進腹中胎兒大腦健康發(fā)育,同時能合理控制胎兒體質量。懷孕初期,告知產婦應大量進食優(yōu)質豆制品及魚類、乳品等,在確保營養(yǎng)充分的基礎上,可大量進食新鮮蔬菜及水果,確保營養(yǎng)均衡;懷孕晚期,告知產婦及時補充維生素A及維生素E[2]。4)陪伴護理。分娩過程中,實行“一對一”陪伴分娩,在助產士陪同的情況下,可允許1名家屬陪伴;助產士應嚴密監(jiān)測分娩過程,并正確指導產婦進行深呼吸,以此降低宮縮疼痛;同時鼓勵產婦,積極配合生產過程,并給予心理疏導,提高分娩成功率。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產婦剖宮產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其中不良反應包括產后出血、陰道損傷,分值越低,說明不良反應越少。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以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n(%)]來表示計數資料,組間對比采取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剖宮產率
觀察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分娩屬于女性正常的生理過程,研究發(fā)現(xiàn),多數產婦由于懼怕疼痛,生產時均不會選擇自然分娩,因此,近幾年剖宮產率呈現(xiàn)只增不減的狀態(tài),雖然目前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剖宮產的安全性逐漸提高,但是相較自然分娩而言,仍然存在一定局限[3]。
通過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對初產婦采用護理新模式干預,觀察組剖宮產率5.88%低于對照組的26.47%,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88%低于對照組的23.52%,P<0.05。由此可見,護理新模式對初產婦具有明顯的臨床應用價值。責任護士在護理過程中,首先,要向產婦及產婦家屬詳細普及護理新模式的重要性,同時,要告知產婦護理新模式的基本知識;其次,要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緩解產婦的緊張、焦慮情緒,以此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率。同時,責任護士還應注重病房環(huán)境護理,及時進行消毒處理及通風措施,并適當為產婦病房播放輕音樂,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4]。除此之外,責任護士要告知產婦健康、合理飲食,前期飲食以清淡為主,后期可選擇各類肉湯,如雞湯、豬肉湯、骨頭湯等,在確保營養(yǎng)的基礎上,還要注意飲食均衡。分娩過程中,給予產婦相應心理支持,改善其不良情緒,以此提高產婦配合度,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保證分娩的順利進行。應用護理新模式護理的過程中,護理模式應由原來的無人陪同改為“一對一”陪伴分娩,在由助產士陪伴生產的情況下,可允許1名家屬陪同生產,給予產婦心理支持;陪伴分娩過程中,助產士應指導產婦正確吸氣、呼氣,并與產婦家屬共同鼓勵產婦,以此降低剖宮產率[5]。該護理模式相較常規(guī)護理而言,更具人性化,且護理過程以產婦需求為護理目的,通過具體化的護理方法,提升整體護理效果。且通過護理干預,明顯改善了產婦分娩過程中的不良情緒,從而可產婦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臨床作用重大。
綜上所述,對初產婦采用護理新模式干預,可以明顯降低剖宮產率,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鄒海青.探討初產婦孕期體質量管理及助產士連續(xù)護理模式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Z1):295-296.
[2] 石寶英.人性化護理模式對促進產婦自然分娩的效果評價[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07):1087-1088.
[3] 廖紅,李婉容,李明麗.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方式及母乳喂養(yǎng)的影響[J].河北醫(yī)學,2016,22(07):1182-1184.
[4] 陸海燕,李廣雋.聚焦解決模式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前焦慮狀態(tài)水平的影響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26(08):898-901.
[5] 任瑛.護理新模式在降低初產婦剖宮產率中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0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