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峰 邵彬
【摘 要】 目的:研究微創(chuàng)旋切術以及傳統(tǒng)手術治療乳腺炎性疾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本次樣本研究選取時間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研究對象為本院接受治療的50例確診為乳腺炎性疾病的患者。按照患者就診的先后順序,將50例乳腺炎性疾病患者分別成立兩組,對照組25例與研究組2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手術的方式治療,研究組患者采用微創(chuàng)旋切術的方式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手術和治愈的時間等臨床指標。結果: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的效果顯著提高,術中的出血量、手術和治愈的時間等臨床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微創(chuàng)旋切術對乳腺炎性疾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手術治療的治療效果,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乳腺炎性疾病;微創(chuàng)旋切術;傳統(tǒng)手術
乳腺炎性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疾病,治療過程較長,病情也很難控制,容易反復發(fā)作,如未進行及時治療可能會產生囊腫[1]。乳腺炎性疾病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常規(guī)的手術治療對乳房的傷害極大,需要長期堅持換藥,可能會造成病情反復,同時也會產生難看的疤痕,讓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受到嚴重的打擊[2]。而已有研究表明,微創(chuàng)旋切術在乳腺炎性疾病治療中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控制手術對乳房的傷害,創(chuàng)口一般在4mm左右,康復后不會留下明顯的疤痕,同時手術過程可以實時通過超聲對手術過程進行監(jiān)控,治療過程更安全,杜絕病情反復的可能[3]。故本次研究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接受治療的50例確診為乳腺炎性疾病的患者,分別探討了微創(chuàng)旋切術以及傳統(tǒng)手術治療乳腺炎性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3年期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乳腺炎性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計50例。納入標準:1)確診為急慢性的乳腺炎并發(fā)膿腫;2)乳房的局部皮膚未出現破損,凝血功能處于正常狀態(tài);3)未處于月經期;4)患者及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將所有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n=25)與研究組(n=25)。對照組25例患者中最大年齡為43歲,最小年齡為22歲,平均年齡為(29.46±1.67)歲,最長病程25d,最短病程3d,平均病程(10.58±2.16)d;研究組25例患者中最大年齡為45歲,最小年齡為23歲,平均年齡為(30.27±1.92)歲,最長病程26d,最短病程3d,平均病程(10.62±2.18)d。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基本均衡,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開展臨床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的手術治療,根據患者的病變情況在接近膿腫的皮膚處做適當大?。ㄒ话?~6cm)的放射狀切口,用于清除膿液、壞死組織以及清洗創(chuàng)腔,切口不縫合,給予患者采用日常膿腔換藥處理;研究組患者行微創(chuàng)旋切術的方法治療,治療過程中使用安珂真空輔助全自動乳腺微創(chuàng)旋切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主要由旋切刀手柄、控制主機和真空抽吸泵三大裝置組成,患者需要保證正確的姿勢仰臥,保證可以通過超聲對傷病處進行探測,保證可以掌握病變處的具體情況,手術執(zhí)行前要進行再次檢查保證無誤后進行手術治療,手術過程會在病變處特定位置進行4mm左右的切口,當旋切刀進入切口后通過旋切刀對病灶進行處理,當病灶切除完成后對創(chuàng)口進行處理,吸盡腔內積血進行消毒處理后將負壓引流裝置置入,進行細微調整后包扎處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和治愈的時間等臨床指標。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本次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核實無誤后將其輸入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應用%描述,組間經χ2檢驗;計量資料(年齡)應用(±s)描述,組間經t檢驗,P<0.05時,代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的術中的出血量較少、手術和治愈的時間明顯較短、瘢痕長度較短,經比較,差異都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乳腺炎性疾病是常見的乳房疾病,在臨床中頗為常見,平均每4個治療乳房疾病的患者中就有一位是乳腺炎性疾病的患者,我們根據乳腺的功能和狀態(tài)將乳腺炎性疾病分為非哺乳期乳腺炎和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一般發(fā)生在哺乳期內[4],多因為細菌感染或奶汁淤積造成的炎癥,如能及時進行治療一般情況下不會發(fā)生囊腫,但如果患者拖延治療時間,在發(fā)病48h后會出現囊腫等情況。非哺乳期乳腺炎引發(fā)可能比較多,臨床中主要有導管擴張癥、乳腺周圍炎、肉芽腫性乳腺炎等[5]。本次研究在給予乳腺炎性疾病患者微創(chuàng)旋切術或者傳統(tǒng)手術治療后,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相關臨床指標的對比,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術中的出血量較少、手術和治愈的時間短,并且瘢痕長度較短,治療效果具有明顯優(yōu)勢,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上的結果均與目前國內相關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因此可以認為,給予乳腺炎性疾病患者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對患者的臨床療效十分的顯著。
綜上所述,針對乳腺炎性疾病患者,采用微創(chuàng)旋切術的治療方法,可以獲得較高的治療效果,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偉.乳腺炎性疾病經微創(chuàng)旋切術和傳統(tǒng)手術治療的臨床價值探析[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8,(06):33-34.
[2] 蔣雪梅.Mammotome微創(chuàng)旋切術加置管沖洗引流在漿細胞乳腺炎診治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9,14(06):22-23.
[3] 張海燕,萬航宇,王品,等.微創(chuàng)旋切加引流與開放切除病灶治療肉芽腫性乳腺炎對照研究[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9,26(01):67-71.
[4] 劉彥章,劉皎玲,陳建安,等.超聲引導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臨床效果[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18,12(06):360-364.
[5] 陳春燕,胡壽祥.安珂微創(chuàng)旋切術加置管沖洗引流治療慢性乳腺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8,25(06):71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