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學生居家在線學習,“自主學習”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一位老教師和我說,有的學生上網(wǎng)課時被提問沒有反應,實則在玩手機游戲,原先在課堂上被“壓抑”的很多行為,在線學習期間都“迸發(fā)”了出來。原先只是“神游”,現(xiàn)在則徹底“掉線”了。然而,我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學期做了一項規(guī)模性調(diào)查,初步發(fā)現(xiàn),很多中學生居家學習期間的英語學習動機不僅沒有減退,反而得到增強。那么,學生到底是變得更加被動了,還是更加自主了?
在中文語境下,自主的概念并不復雜,簡言之就是從心所欲、不受約束。從心所欲則自發(fā),不受約束便自由。然而,自發(fā)和自由都只是自主的表象或前提,并不是自主的核心意義。自主的根本體現(xiàn)是自己可以控制自己,有如《聊齋志異·西湖主》中的“實憐君才,但不自主”??傊?,自主從根本上說是一個自我概念。英文里的autonomy雖和中文的“自主”不完全一樣,但兩者意義相近,在柯林斯詞典中autonomy的解釋為:the ability to make your own decisions about what to do rather than being influenced by someone else or told what to do.
因此,探討自主學習或讓學生在學習中變得更加自主,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提升學生的“自我掌控”能力。自我掌控最重要的驅(qū)動力是興趣和習慣。一個有強烈認知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通常都能很好地掌控自己。作為教師,我們在不少方面都可做可為。一方面,我們選擇的學習材料和對學習材料的加工,都是激發(fā)學生認知興趣的重要中介。沒有好的材料和引導,學生很難自發(fā)地投入注意力。而對教師來說,一場沒有新內(nèi)容、不能啟發(fā)新思考的教師培訓,恐怕也只能讓人“自發(fā)”地分心了。另一方面,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基本保障。試想,穿著睡衣,吃著零食,開著音樂,接著快遞,如此自由,何來自主?自主學習中的自由,是在紀律和規(guī)范內(nèi)的自由,而不是擺脫了良好習慣的自由。因此,教師不能期待學生自發(fā)地成長,更不能片面理解自由的含義——自主學習中的自發(fā)和自由都是有條件的。
本期的“熱點·觀點”欄目中,我們刊載《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zhuǎn)變?》《激發(fā)、梳理、模仿與創(chuàng)作——基于自主學習的高中英語讀后續(xù)寫教學策略實踐》《以個性化英語筆記為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運用可視圖提升小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研究》《外語自主學習能力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五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探討促進不同學段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