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偉,鮑健青
(浙江省松陽縣林村林場,浙江 松陽 323400)
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麗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鐵站周邊山體區(qū)塊的發(fā)展,從2012年開始,組織社會各界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新建道路路沿泥土傾倒所形成的裸露面、新墾區(qū)域出現的新剖面、部分疏林地和林中空地進行了綠化補植,共種下了楊梅容器苗、木荷、紅豆杉等喬木樹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麗水高鐵站座落于麗水市蓮都區(qū)紫金街道水東村,位于市區(qū)東面,與麗水市主城區(qū)隔好溪相望,通過水東大橋相連。高鐵站后山體林相猶如一幅全景圖畫。高鐵站后山體為低山地貌,坡度在6°~35°之間,地勢下部平緩中上部陡峭。第一層山脊線最高海拔495 m,土壤主要為紫砂土。
該區(qū)域總面積7673.6畝。按權屬分,河村面積最大為2301.3畝,占總面積的30.0%。青林村最小為1129.3畝,占總面積的14.7%。按林種分,經濟林和以馬尾松為主的防護林(含部分用材林)面積相當,分別占總面積的46.64%和46.10%;其他556.7畝,占總面積的7.26%,詳見表1。
表1 地類(林種)分村統(tǒng)計 畝
按常綠/落葉分,常綠樹種面積6109.5畝,占總面積的79.63%;落葉樹種面積1063.7畝,占總面積的13.86%。
防護林(含用材林)中主要樹種為馬尾松和少量闊葉樹;經濟林中主要樹種為楊梅、枇杷、桃、李、梨、桔類(桔子、甌柑、椪柑)板栗、桑樹、油茶等,詳見表2。
表2 經濟林分樹種分村統(tǒng)計 畝
按樹種分,楊梅/枇杷面積最大2240.4畝,占經濟林總面積62.6%,桃/李次之893.1畝,占經濟林總面積的24.95%。按產期分,產前期266.4畝,占經濟林總面積的7.44%,初產期95.9畝,占2.68%,盛產期3058.4畝,占比85.45%,衰產期158.4畝,占比4.42%。
按經營現狀分,集約經營面積為3531.4畝,占經濟林總面積的98.67%,撂荒的有47.7畝,占比1.33%。
冬季綠色覆蓋率最高是青林村96.67%,依次是黃泥墩79.73%,河村74.08%,水東64.4%,蘆埠61.36%,平均為74.31%;最高和最低兩者相差35.31%。就夏季而言,夏季綠色覆蓋率最高仍然是青林村99.47%,其它依次是河村99.74%,黃泥墩98.64%,水東92.92%,最低位蘆埠87.59%,平均為96.1%,最高最低兩者相差11.88%。冬夏兩者平均綠色覆蓋率相差21.79%。
20世紀80年代分山到戶后,水東片區(qū)由于田少人多,又位于城市近郊,“農業(yè)學大寨”又風頭正勁,因此,村民逐漸向山上發(fā)展種植柑橘。由于當時經濟效益好,帶動了周邊村莊發(fā)展,山上開墾了大面積的柑橘園。到了2000年以后,隨著柑橘經濟效益的下滑,以及農村勞動力的減少,部分柑橘園荒蕪。
水東片區(qū)原本田地偏少,隨著火車站建設和城區(qū)不斷的擴展,原本種植經濟作物的田地基本被征用,村民只能向山上發(fā)展,只要有點土的地方就被村民開墾種植,經濟林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對黃泥墩村就山上種植經濟林收入做了一個初步調查,黃泥墩村一般農戶種植楊梅、枇杷、桃子等3個品種以上的經濟林,一年收入4~5萬元;大戶豐年可達10多萬元。楊梅畝產值豐年可達2~3萬元,桃子畝產一般也能達到0.6~0.7萬元;白枇杷畝產一般也能達到0.5~0.6萬元。
樹種選擇以景觀經濟并重為原則[1~2]。優(yōu)先選用樹形優(yōu)美、觀賞價值高、經濟效益好的鄉(xiāng)土經濟樹種,上層可考慮楊梅、枇杷、梨、桃子、柚子、柿子樹,地被層可考慮茶葉、藍莓、多花黃精等林下經濟作物,單一樹種可以考慮竹子、油茶等,以形成地域特色明顯,季相變化豐富,喬灌草相結合的多層次、多收益的景觀林[3]。
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滿足生態(tài)和經濟新平衡[4]。當前全域旅游方興未艾,依托公司+農戶經營模式,才有可能肩負起雙贏的責任。公司負責該區(qū)塊全域旅游管理宣傳推廣,如結合市民(游客)爬山健身和市區(qū)全景觀光的需要,修建游步道,完善騎行道,設立經典取景點、建立生態(tài)采摘園生態(tài)科普教育基地等,根據市民和游客的活動規(guī)律和需求,營造宜人舒適的環(huán)境。農戶負責按全域旅游的要求和各種作物的生長規(guī)律進行農事活動。政府或公司從全域旅游收入中抽出適當資金給予林農以損失性的補貼,引導林農逐步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理念[5]。
政府高層推動,有關部門出臺政策,財政部門負責資金供給,農林旅等部門提供技術指導,屬地鄉(xiāng)鎮(zhèn)街道負責宣傳發(fā)動和政策處理落實,項目運行單位負責項目及資金落地,林農積極配合[6]。區(qū)域內的公益林林相改造則可利用中央森林撫育項目,省彩色健康珍貴森林建設項目實施的優(yōu)勢,整合項目資金和技術,采用工程管理模式進行改造,力爭通過3~5年建設,把該區(qū)塊建設成為色彩斑斕,珍貴、健康的大徑級風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