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
(三明市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福建 三明 350400)
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是一種具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等作用的傳統(tǒng)中藥材,可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腎炎、紅斑狼瘡、腫瘤等[1]。同時它也是一種良好的殺蟲植物,具有胃毒、拒食、抑制生長發(fā)育等殺蟲活性[1],可應用于無公害蔬菜、水果與有機茶等生產[2]。泰寧縣是野生雷公藤道地藥材的重要產地,藥效成份含量高,經江西藥物研究所檢測,泰寧產雷公藤總生物堿含量達1.51%、酯醇含量達11×10-3,藥材品質優(yōu)良[3]。隨著應用領域的拓寬,需求量日趨增大,人工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雷公藤林分中病蟲害危害也日益加重,嚴重影響了雷公藤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麗長角巢蛾(XyrosarialichneutaMeyrick),屬鱗翅目(Lepidoptera)巢蛾科(Yponomeutidae),在我國浙江、江蘇、湖北、河北、河南、福建、臺灣等地均有分布,已知寄主有南蛇藤和衛(wèi)矛屬植物,是雷公藤的主要食葉害蟲之一。它在福建省泰寧1年發(fā)生5代,以幼蟲大量取食葉片、吐絲結網,造成葉片粘連、卷曲、干枯,破壞光合作用,對雷公藤的生長和經濟效益造成嚴重影響。為尋求高效、環(huán)保的無公害防治技術,筆者選用植物源殺蟲劑1.2%煙堿·苦參堿乳油,對雷公藤麗長角巢蛾幼蟲進行防治試驗。
2.1.1 供試藥劑
1.2%煙堿·苦參堿乳油(內蒙古赤峰市帥旗農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煙堿含量0.7%、苦參堿含量0.5%。按試驗設計要求,加無菌水配置成1∶1000、1∶1500、1∶2000倍液。
2.1.2 供試昆蟲
麗長角巢蛾幼蟲2~3齡,來源于福建杉陽雷公藤產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在泰寧縣的雷公藤種植基地,用于室內藥效測定的用盆栽雷公藤集中飼養(yǎng)。
2.1.3 實驗器材
小型手持噴霧器、背負式噴霧噴粉機、培養(yǎng)皿、量筒、量杯、透明塑料瓶及盆栽雷公藤等。
實驗地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泰寧縣境內(東經116°54′~117°24′,北緯26°34′~27°07′),屬中亞熱帶季風型山地氣候,四季溫和濕潤、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1~17.60 ℃,年降水天數(shù)180 d左右,為豐水濕潤區(qū),適合雷公藤的生長發(fā)育。福建杉陽雷公藤產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建有2800 hm2雷公藤人工種植基地、27 hm2標準化種苗基地。
2.3.1 室內藥效試驗
用手持噴霧器按1∶2000、1∶1500、1∶1000倍液的順序,對麗長角巢蛾幼蟲定量噴液,對照組噴等量無菌水。每處理選擇30頭蟲態(tài)一致的健康幼蟲,設3個重復。處理后將幼蟲移入透明塑料瓶,內置濾紙與棉球保濕,紗布封口防逃逸,每日添加雷公藤鮮葉,室溫下飼養(yǎng)(平均溫度23~30℃)。藥后24、48、72、96 h觀察記錄幼蟲死亡數(shù),計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用手持噴霧器均勻噴灑1∶1000倍液煙堿·苦參堿乳油在雷公藤葉片正反面,以葉尖微滴水為度,對照組噴清水。連續(xù)數(shù)日摘取霧干后的葉片置于玻璃培養(yǎng)皿中,內置濾紙與棉球保濕,接入30頭蟲態(tài)一致健康幼蟲,每處理設3個重復;24 h后觀察記錄幼蟲死亡數(shù)量,計算幼蟲死亡率和幼蟲校正死亡率。重復以上試驗,直至處理組死亡率低于50%時結束。
死亡率=(死亡蟲數(shù)/處理蟲數(shù))×100%,
校正死亡率=(處理組死亡率-對照組死亡率)/(-對照組死亡率)×100%。
2.3.2 林間防治試驗
雷公藤麗長角巢蛾幼蟲在林間呈聚集型分布狀態(tài)[4],林間防治試驗在雷公藤種植基地選擇3塊實驗地,采用對角線法設立0.067 hm2的標準地,施藥前每塊標準地隨機選擇5株標準株,選擇蟲口較多的樣枝,先行調查蟲口數(shù)量,再用尼龍網袋套住封口,樣地間距20 m以上。用背負式噴霧噴粉機常規(guī)噴霧不同濃度藥液,以葉尖微滴水為度。不同濃度處理各設3個重復,每個實驗地設不施藥對照區(qū)。施藥當天晴,氣溫22~32 ℃。施藥后的第1 d、2 d、3 d、5 d、7 d,調查統(tǒng)計套袋中的活蟲數(shù)、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
蟲口減退率=(防治前蟲口數(shù)一防治后活蟲數(shù))/防治前蟲口數(shù)×100%,
防治效果=(防治區(qū)蟲口減退率一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一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00%。
圖1表明,1.2%煙堿·苦參堿乳油對麗長角巢蛾幼蟲有良好的的致死效果,其中1∶1000倍液致死速度最快,噴藥后24 h幼蟲死亡率達100%,1∶1500倍液與1∶2000倍液分別在噴藥后48 h、96 h幼蟲死亡率也達到100%。
圖1 不同濃度1.2%煙堿·苦參堿乳油對麗長角巢蛾幼蟲的致死效果
圖2所見,1.2%煙堿·苦參堿乳油1∶1000倍液對麗長角巢蛾幼蟲的藥效持效期為7 d。幼蟲接觸、取食藥液處理過的雷公藤葉片,前5 d死亡率均為100%,之后隨著時間延長逐漸下降。第6 d、7 d幼蟲校正死亡率為90%、81.61%,第8 d、9 d幼蟲校正死亡率急速下降,分別降至55.17%、34.44%。
圖2 1.2%煙堿·苦參堿乳油對麗長角巢蛾幼蟲的室內藥效測定
林間防治效果如圖3所示,3種不同濃度藥液對麗長角巢蛾幼蟲均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1∶1000、1∶1500、1∶2000倍液藥后3 d,麗長角巢蛾幼蟲蟲口減退率分別為100%、95.35%、82.64%,防治效果100%、95.26%、82.29%;施藥后7 d蟲口減退率均達到96.69%以上,防治效果超過96%。說明相同調查時間,防治效果隨藥液濃度增加而增加;不同調查時間,則隨著施藥時間增加,防效也相應提高。害蟲死亡高峰在施藥后2~3 d,可見該植物源藥劑對麗長角巢蛾幼蟲具速效性,生產上可用于應急防治。
圖3 1.2%煙堿·苦參堿乳油對麗長角巢蛾幼蟲的林間防治效果
方差分析表明,3種不同濃度1.2%煙堿·苦參堿乳油的防治效果差異極顯著(F2,6=20.2954,P<0.01)。多重比較分析結果,1∶1000與1∶2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差異極顯著(P<0.01),1∶1000與1∶1500、1∶1500與1∶2000倍液之間的防治效果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
林間試驗表明,1.2%煙堿·苦參堿乳油1∶1500倍液處理后第2 d、3 d、5 d,麗長角巢蛾幼蟲蟲口減退率分別可達80.62%、95.35%、100%,生產實踐中,綜合考慮防治效果與成本核算,可選擇 1∶1500倍液作為高密度蟲口應急防治所需。
1.2%煙堿·苦參堿乳油是以中草藥為主要原料研制而成的植物源殺蟲劑,對害蟲具有較強的觸殺、胃毒和一定的熏蒸作用[5~7],在植物與土壤中易降解、殘留低,對作物與環(huán)境安全[5~8]。施藥后林間調查發(fā)現(xiàn),林地內螳螂、綠蜘蛛、螞蟻、瓢蟲等天敵昆蟲依然活躍,未見中毒死亡現(xiàn)象,有利于天敵昆蟲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利用,是一種環(huán)境友好型無公害殺蟲劑,符合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要求,是藥用植物雷公藤無害化生產的理想用藥。
試驗結果表明,1.2%煙堿·苦參堿乳油對麗長角巢蛾幼蟲具快速、高效的控制效果。1∶1000、1∶1500、1∶2000三種不同濃度藥液的室內防效測定,幼蟲死亡率分別在24 h、48 h、96 h達100%;其藥效持效期達6~7 d。林間防治藥后2~3 d,害蟲即現(xiàn)死亡高峰,1∶1000、1∶1500、1∶2000藥液的3 d蟲口減退率分別為100%、95.35%、82.64%,防治效果方差分析差異極顯著(F2,6=20.2954,P<0.01),其中1∶1000倍液與1∶2000倍液差異極顯著,其余為顯著;藥后第7 d的防治效果分別達100%、100%、96.56%,可用于林間害蟲的快速應急防治。
雷公藤麗長角巢蛾在福建泰寧1年發(fā)生5代,4月中旬第l 代幼蟲出現(xiàn),7月第3代幼蟲進入猖獗危害階段[9]。由于福建南方春夏多雨,施藥防治效果受天氣因素影響大。煙堿·苦參堿乳油對麗長角巢蛾幼蟲的致死時間短,只要施藥后24~48 h無雨就可有良好防治效果。綜合考慮防治效果與成本核算,生產上選用1.2%煙堿·苦參堿乳油1500倍液可實現(xiàn)對林間害蟲的快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