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長沙段從南往北81公里,興馬洲、鵝洲、巴溪洲、柏家洲、柳葉洲、橘子洲、傅家洲、瀏陽洲、龍洲、月亮島、香爐洲、馮家洲、蔡家洲、洪洲、甄皮洲15座洲島,宛如翠玉,靜靜漂浮在江心之上,從而造就了長沙“山水洲城”的城市特色。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屬橘子洲。
橘子洲是一個形如長龍的江島。它西望岳麓山,東臨長沙城,四面環(huán)水,縱貫江心,綿延數(shù)十里,狹處橫約40米,寬處橫約140米,如曳帛帶,在山林城市之間,既具有山村水鄉(xiāng)之趣,不覺偏僻,又瞻華廈燈火之繁,不聞喧囂。唐代詩人呂溫有“昭潭無底橘洲浮”之句,其中一個“浮”字極其精辟與勾魂。瀟湘八景——瀟湘夜雨、山市晴嵐、遠浦歸帆、煙寺晚鐘、漁村夕照、洞庭秋月、平沙落雁、江天暮雪。而橘子洲正是八景之尾“江天暮雪”的所在地。宋代書法家米芾為其題詞說:
歲暮江空,風嚴水結(jié)。馮夷剪冰,亂飄灑雪。浩歌者誰,一篷載月。獨釣寒潭,以寄清絕。
更有名的是元代著名詩人和史學家揭奚斯的詩作《江天暮雪》,更形象地刻畫了橘子洲清絕的冬雪晚景:
孤舟三月住,不見有人家。
紛紛竹籬處,卻恐是梅花。
橘子洲的形成至少已有一萬年。1985年,考古工作者曾在洲北端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的火坑遺址,證明早在幾千年前長沙先民已在這里繁衍生息。
橘子洲中部水陸洲上曾建有水陸寺、拱極樓、裴公亭、洞庭廟、江心閣、屈賈祠等著名建筑,它們點綴洲上,近撫湘流,清寒水氣,蕭疏落木,瀟湘清絕,仙閣瓊樓,獨擅其間。
近代,來自英、日、美、德、俄等國的官員、商人、傳教士紛紛在洲上建領(lǐng)事館、洋行、別墅,橘子洲一時成為外國人的樂園。今橘子洲中部尚存美孚洋行、英領(lǐng)事館、教會別墅及新關(guān)舊址,這是橘子洲僅能尋訪到的“古跡”了。
如今,橘子洲有頌橘亭、漢白玉詩詞碑、銅像廣場、藤架廣場、毛主席暢游湘江紀念點、攬岳亭、枕江亭、盆景園、大門廣場、毛澤東青年藝術(shù)雕塑、百米噴泉、沙灘公園、綠色草地公園等,組成了流動的風景。
在歷史的長河中,橘子洲本身就是一首詩,它又是一座承接歷史的橋,浸染著湖湘文化,形成了濃厚的歷史底蘊。
洲以人傳,詩壯名城。橘子洲能博得“中國第一洲”的美譽,更要感謝一代偉人毛澤東。
1913年至1918年,青年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就讀。當時的毛澤東為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經(jīng)常與同學游過湘江,到橘子洲頭開展各類活動。
1925年,毛澤東從廣州回到湖南領(lǐng)導農(nóng)民運動,寒秋時節(jié),重游橘子洲,寫下了《沁園春·長沙》這首膾炙人口的詞。
據(jù)專家統(tǒng)計,1949年后,毛澤東共有七次到橘子洲附近湘江水域游泳。2007年2月經(jīng)中共中央辦公廳批準,毛澤東青年藝術(shù)雕塑作為長沙橘子洲景區(qū)最大景觀工程而修建。一代偉人的雕塑,終于永久地留在了橘子洲,終于日夜可翹望其鐘愛的山水洲城!
(摘自《點墨長沙》岳麓書社出版 龔軍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