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第三位皇帝漢章帝劉炟向來健康,31歲時卻猝死,開啟了東漢皇朝的“短命模式”,后來的漢和帝活了27歲,漢殤帝8個月,漢沖帝3歲……東漢皇帝平均壽命僅26.71歲,遠低于西漢的37.67歲,這是怎么回事呢?
瘟疫多 公元75年9月,東漢第二位皇帝漢明帝猝死,時年48歲。
東漢短命的,其實不僅僅是皇帝,整個皇室壽命都不長,在整個中國歷史中都比較突出。漢明帝的9個兒子大多短壽,除六子劉衍(壽54歲)外,幾乎都沒活到40歲。
一方面,東漢中期氣候突然變冷。東漢初,洛陽還能種柑橘,到曹操時,已不結果實。氣溫下降造成瘟疫流行,當時中醫(yī)的應對辦法不多。另一方面,洛陽超過百萬人,城市管理能力卻沒跟上。許多貧民死后,無人收尸,引發(fā)疫病傳播。此外當時處死犯人需“棄市”,不許收尸,也是一個傳染源。
還有一點不容忽略,東漢時洛陽地震頻發(fā),大震后常有大疫。
愛吃老鼠肉 西漢御醫(yī)由兩部分組成:太常太醫(yī)主治百官之病,少府太醫(yī)主治宮廷之病。到了東漢,二者合并,統(tǒng)一歸少府管。
機構合并后,專業(yè)水平卻沒提升。東漢少府太醫(yī)的最高負責人是太醫(yī)令,屬高官,下設官醫(yī)、中宮藥長、嘗藥監(jiān)等職位,后二者都由宦官擔任。在東漢宮廷醫(yī)生中,還有一部分是巫醫(yī),可見當時醫(yī)療水平不高。
漢朝皇室有一個不衛(wèi)生的壞習慣,即喜食老鼠肉。老鼠生活環(huán)境骯臟,可攜帶50多種寄生蟲,可能給食用者帶來巨大傷害。在漢景帝墓中,代表御廚的藏坑中發(fā)現了鼠骨。此外,越王墓、湖南沅陵虎溪山漢墓、長沙馬王堆等漢墓中,都發(fā)現了鼠骨。特別是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中,耳室陶甕中有巖松鼠、社鼠、黃鼬之骨,他的妻子竇綰墓中陶壺里,也有鼠骨。在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老鼠甚至還入了藥。
這種奇特的食俗,加上氣候劇變,醫(yī)療水平不高,東漢皇室成員早夭應不意外。
外戚的陰影 值得注意的是:東漢以洛陽為都,皇宮分南宮和北宮。漢光武帝住在南宮,并在那里去世,漢明帝則遷到北宮。南宮、北宮只隔一條街,但皇太后、皇后都住在南宮。入駐北宮后,漢明帝對外戚大開殺戒。
漢明帝去世后,漢章帝意識到父親的“嚴猛之政”激化了各級矛盾,且登基后,旱災、牛疫、地震、蝗蟲不斷,不得不“每事務于寬厚”,對漢明帝重點打擊的外戚也給予優(yōu)待。去世前幾年,他突然搬到南宮,外戚專權可能是導致他猝死的關鍵原因。竇氏家族勢力逐漸變大,后來還暗殺過幾位東漢皇帝。
(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