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高校公益組織逐漸增加,除了常規(guī)的大學生公益活動,更多的高校針對本校特長發(fā)展特色公益組織,倡導學生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技能積極開展特色公益活動。以四川音樂學院傳媒學院學生獨立公益組織——“川音多背一公斤”為例,展開對藝術類高校公益組織的建設與運作的討論,并分析藝術類高校公益組織從起步建設到發(fā)展運作的全過程,希望以此完善藝術類高校對學校公益組織的管理,并促進藝術類高校公益組織的良性發(fā)展。
關鍵詞:藝術高校 公益組織 四川音樂學院 多背一公斤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2-0021-03
公益事業(yè)一直被認為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第三力量,而我國公益事業(yè)起步較晚,相較西方一些國家的公益事業(yè)發(fā)展,我國公益事業(yè)仍然處于初級階段。近些年,中國公益組織不斷增多,規(guī)模不斷擴大。以大學生為主要組織成員的公益組織相繼出現(xiàn),推動了公益組織的發(fā)展勢頭。2010年,我國發(fā)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要“增強社會服務能力。高校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鼓勵師生開展志愿服務”[1] 。除了常規(guī)的大學生公益活動,更多的高校針對本校特長發(fā)展特色公益組織,倡導學生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技能積極開展特色公益活動。如醫(yī)學院開展學生義診,師范類大學開展義務支教,等等。本研究著眼于實際,立足于實踐,以四川音樂學院傳媒學院學生獨立公益組織——“多背一公斤”為例,展開對藝術類高校公益組織的建設與運作的討論,并分析藝術類高校公益組織從起步建設到發(fā)展運作的全過程,希望以此完善藝術類高校對學校公益組織的管理,并促進藝術類高校公益組織的良性發(fā)展。
四川音樂學院傳媒學院獨立公益組織“川音多背一公斤”成立于2012年11月。這個最初只有幾位同學加入的獨立公益組織經(jīng)過6年的歷練,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為由20余名骨干成員和200多名活躍志愿者組成的能夠獨立運作的高校公益組織。伴隨著義工的增加,這個團隊每年有序組織其中相對積極的20名骨干成員分成項目、外聯(lián)、新聞、宣傳四個小組,分門別類地對組織進行管理,團隊骨干成員以“老帶新”的形式每年更新。他們先后組織了平安夜蘋果義賣、綠色騎行、關愛老人、愛之家關愛小動物、暑期夏令營活動,等等,并將其中優(yōu)秀的項目發(fā)展成長期固定項目,暑期夏令營活動就是一個長期的計劃,學生每年會到固定的兩所學校進行支教活動??梢哉f“川音多背一公斤”從建立之初至今,都表現(xiàn)出了高校特別是藝術類高校公益組織發(fā)展的鮮明特征。因此,選擇以“川音多背一公斤”為本研究突破口,探討藝術類高校公益組織的發(fā)展情況。從藝術類高校公益組織的建設、良性運作及發(fā)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這三個方面,以四川音樂學院“多背一公斤”為具體剖析的案例,展開分析和討論。
一、藝術類高校公益組織的建設
當下,大學生公益組織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由學校牽頭設立的公益組織。如很多大學都設立的學生會志愿者部或公益部等。對于此類公益組織,學校的重視程度較高,組織相對完善,資金的來源穩(wěn)定,一般由學校負責,管理起來也相對容易。學校有專門的教職工與之對接,最終由學校教師負責,但同時,這一形式的高校公益組織的弊端也很明顯。在團隊管理上,學校參與度較高,活動的內容及形式都有所限制。組織活動的報備審批程序比較冗雜,看上去是由學生自己管理的團隊,實際上學生的活動和自主意識受到很大局限。雖然團隊的生存有保障,但是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甚至出現(xiàn)了將公益項目當任務來完成的現(xiàn)象。
第二種是學生自發(fā)成立的公益組織,像學校的一些公益社團等。如初期的“多背一公斤”就是這樣的公益組織,此類公益組織是由熱愛公益事業(yè)的學生自發(fā)組織起來的。它也可細分為兩種:一種是像“川音多背一公斤”這樣向學校提出申請的獨立公益社團;另一種是沒有向學校提出申請,純粹是學生自己的行為。這種由學生建立起來的公益組織,學生占主導地位,組織的領導者或領導團隊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組織有針對性的公益活動。比如“川音多背一公斤”就利用年輕人喜歡旅行,藝術類大學生喜歡采風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去一些風景較好、民俗文化很深厚,但相對偏遠的山區(qū)學校進行支教活動。使公益活動不僅給需要幫助的人帶來福利,也給志愿者自身帶來提高。但是這樣的公益組織所面對的問題和困難是相當多的。首先就是資金問題?;旧蠜]有資金來源,全部由志愿者自行解決。其次是組織管理問題。當下,大學生特別是藝術類大學生自我意識比較強,一個沒有權威制約的組織是否有凝聚力,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三是志愿者本身的問題。公益本來就是一個非盈利、不求回報的事業(yè)。在諸多的困難面前個體能否繼續(xù)堅持下去,堅持多久,這都是威脅到大學生自發(fā)公益組織生存的最關鍵因素。
“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其公益精神的主旨可以理解為大學生群體基于一定的自愿、關懷和奉獻意識,自覺參與到社會服務中,弘揚時代主旋律,傳遞道德正能量,實現(xiàn)個人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精神追求?!盵2]這是高校公益組織的內涵。以上兩種公益組織,前者比后者生命力更強,更穩(wěn)定;后者比前者更活躍,更受學生歡迎。學生公益組織要想做到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需要學校給學生充分的發(fā)展空間。高校需要踐行一套基于以上兩種組織優(yōu)點的高校特色公益組織。建立一個能生存下來、能發(fā)展下去、能壯大起來、能形成規(guī)模的公益組織,需要學校與學生的深度溝通與協(xié)調,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奉獻社會的價值追求,同時也要讓學生從服務中得到自身的提升。
第一,政策支持,科學管理?!按ㄒ舳啾骋还铩惫娼M織建立之初是附屬于“多背一公斤”總部的。“多背一公斤”總部是一個有著專業(yè)管理經(jīng)驗的公益組織,其科學的管理思想給“川音多背一公斤”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一個大學公益組織的建立過程中,科學的管理理念是大學生公益組織能得以發(fā)展下去的保障?!按ㄒ舳啾骋还铩背闪⒁荒暌院螅岸啾骋还铩笨偛抗芾砣藛T撤離。在這種情況下,四川音樂學院傳媒學院的輔導員和領導及時向“川音多背一公斤”組織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使這個獨立的公益組織在原有良好的管理基礎之上得以健康地生存下去。四川音樂學院傳媒藝術學院還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和“川音多背一公斤”獨立公益組織的支教公益項目結合,在政策上給了這個年輕的獨立公益組織最大程度上的幫助。
第二,準確定位,發(fā)揮特長。當今高校大學生多數(shù)為“95后”“00后”,“95年至2012年這一段時間應該是中國經(jīng)濟變化最大的時期,中國龐大的人口資源讓中國制造與世界經(jīng)濟緊密連接在一起,他們見證了中國經(jīng)濟的變化,就認知水平而言,他們應該是較強的一代,也恰巧因為這種強大的認知水平讓他們有了很強的個人意識”[3]。大學生是一個充滿公益激情的群體,發(fā)揮個人專長更能調動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積極性。在藝術類高校中,學生大多數(shù)都擁有一技之長,如唱歌、跳舞、樂器、繪畫,等等。從性格上講,他們由于所學專業(yè)的關系更外向,更擅長與人溝通。基于此,在組織成立大學生公益組織的時候,要充分發(fā)揮藝術類高校學生的特長優(yōu)勢與性格優(yōu)勢。準確定位公益組織的發(fā)展方向,設立相對固定的公益項目。如“川音多倍一公斤”的關愛老人相關固定公益項目中,公益組織定期去固定的兩家敬老院慰問演出,很好地利用了藝術類院校學生能歌善舞的優(yōu)勢;他們的到來,驅散了長期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的孤獨感,同時又發(fā)揮了特長,增加了社會實踐經(jīng)驗和舞臺表演經(jīng)驗。
第三,積極宣傳,擴大規(guī)模。公益組織,尤其是以大學生為主的公益組織,由于沒有相關機構的物質資源支持,“人”就成為組織能否運轉下去的關鍵因素。宣傳是吸引廣大志愿者一個相當重要的手段。綜合類藝術高校有很多傳媒相關的專業(yè),可以讓傳媒相關專業(yè)對公益活動有興趣的志愿者去做宣傳工作,利用其所學的傳播及影視知識展開各種形式的宣傳推廣,如建立公共微信平臺、以微電影的形式宣傳公益組織活動。“川音多背一公斤”就利用了自身宣傳推廣的優(yōu)勢。“川音多背一公斤”發(fā)源于四川音樂學院傳媒學院,組織的創(chuàng)始人就是學習傳媒的學生。因此,團隊建立之初就有著良好的宣傳平臺的意識,先后建立了“川音多背一公斤”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及線上QQ交流平臺。截至2019年4月下旬,“川音多背一公斤”公眾號粉絲人數(shù)達到2474名,微博粉絲量2510。據(jù)微信公眾號閱讀來源數(shù)據(jù)分析(表1),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期間的閱讀來源,43.81%為朋友轉發(fā)。作為當代大學生主要成員的“95后”“00后”是新媒體的原住民。新媒體成為信息的主要傳播通道,要善于利用新媒體的宣傳力量與宣傳平臺,打造藝術高校特色公益組織。
作為校方,可以幫助公益組織推廣自己的媒體平臺,在校報、學校廣播、網(wǎng)站等學校相關的媒介資源上給與支持。同時,也可以結合藝術類院校專業(yè)實踐課,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公益微電影的打造,以得到專業(yè)訓練,增強社會公益意識,一舉多得。
二、藝術類高校公益組織的良性運作
“多背一公斤”成立6年來,一直以學生管理為核心、以專業(yè)管理為基礎、教師給與管理意見的方式管理運作;這種方式避免了以教師為主管理公益組織的種種問題。在這6年的運作中,“川音多背一公斤”還順利地完成了核心管理人員的新老交替工作??偨Y下來發(fā)現(xiàn),藝術類高校公益組織要想良性運作下去,要注意以下三點:
首先,以學生管理為主,形成教師反過來服從學生安排的管理新理念。學生更了解學生需要什么,更清楚大學生需要通過公益組織實現(xiàn)什么樣的自我價值。因此,實現(xiàn)學生全程管理公益組織是對學生的信任,也是對學生的認可,更是對學生的磨練。反過來,教師作為被領導者,則加強了學生的組織權威;教師的參與會更加深入直觀地了解學生管理漏洞,為下一步對學生公益組織管理進行指導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適當給與公益組織管理者指導意見,積極配合工作。以學生為主要管理者的公益組織的主要問題就是管理經(jīng)驗的不足;因此,教師在必要時給與管理上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在“川音多背一公斤”的發(fā)展過程中,輔導員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
再次,與學校相關活動合作,給獨立公益組織發(fā)展機會。公益組織在發(fā)展過程中需要權威機構的扶持。在學校舉辦官方活動時,可以更多地給獨立公益組織機會,讓他們以獨立組織的形式加入學?;顒?。在“川音多背一公斤”的發(fā)展過程中,學校多次將暑期實踐活動與“川音多背一公斤”的暑期支教活動相結合。這樣既方便了學校暑期實踐活動的管理,又使獨立公益組織的經(jīng)費問題得以解決。將公益與實踐完美結合。
三、藝術類高校公益組織發(fā)展中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1.資金問題
大部分公益組織都會遇到資金的問題。目前,學生公益組織資金的主要來源為:志愿者自身捐贈、社會捐贈、義賣及學校資助。對于還處于消費階段的學生來說,自身捐贈還有些困難,即便可以短時間施行,但從長遠發(fā)展來看并不實際。社會捐贈對于一個剛剛起步的公益組織來說其難度是相當大的,可行性也不高。學校資助,對于一個獨立公益組織來說并不利于其獨立發(fā)展。因此,義賣成了最適合的經(jīng)濟來源之一?!按ㄒ舳啾骋还铩痹诎l(fā)展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資金的問題,由此產(chǎn)生了“平安夜蘋果義賣”活動。此次義賣十分具有想象力,志愿者們從學校圣誕節(jié)互送平安果的習慣中找到商機,組織購買蘋果包裝出售,所得利潤全部用于公益金捐出。自2013年至2018年這6年的時間里,僅此一項活動累計捐贈款項58863.32元?;顒又跞狈?jīng)驗,2013年義賣所得凈利潤僅2460元,到2018年,義賣凈利潤已經(jīng)達到了18348元。連續(xù)6年的活動成為學校圣誕節(jié)、元旦節(jié)期間的一大特色。從開始的缺乏經(jīng)驗,到后來的有序組織、公開賬目、報告資金流向,在老師的財務建議下,“川音多背一公斤”蘋果義賣項目已經(jīng)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并同時配合支教、“多幫一”等相關活動,將所得義賣的款項捐贈出去。這種形式必須有學校政策上的支持,而獨立公益組織內部賬目的公開透明也非常重要。學校在給與支持的同時加以監(jiān)督,使獨立公益組織得以良性發(fā)展。
另外,“川音多背一公斤”另一個特色項目“多幫一”也是解決資金問題的有效途徑。所謂的“多幫一”就是多名大學生幫助一位貧困山區(qū)的孩子。這一活動在每學年開學時發(fā)起,“川音多背一公斤”公益組織在暑期7、8月組織支教活動的過程中,對支教學校特殊困難學生進行家訪。實地考查學生家庭情況,將資料帶回。9月大學開學后,將所幫助的貧困孩子的情況在網(wǎng)絡上推廣和宣傳,形成每20人為一組的幫扶小組,每人每月捐贈20元,連續(xù)捐贈四個月。在下一次支教活動中將這些捐贈的款項一并交給幫扶對象。這種形式對于純消費者的學生來說捐贈壓力小,積少成多。
2.“人”的問題
首先,是普通志愿者的吸收。藝術類大學生自由獨立,很多人對于公益的態(tài)度并沒有那么執(zhí)著,半途而廢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因此,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是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有學者在探討民間公益組織的時候提到,面對民間公益組織宣傳能力較弱的情況,“需要從傳播策略與規(guī)劃、尋求培訓支持、培養(yǎng)組織內部傳播人才等方面來提升民間公益組織的傳播能力”[4]。這樣的傳播策略對于規(guī)劃大學生獨立公益組織同樣也適用?!按ㄒ舳啾骋还铩笔怯蓚髅綄W院學生發(fā)起的,學院引導學生用自己所學的傳播學知識將公益組織宣傳工作做起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使公益成為校園的風氣,學生的習慣。另外,要多開展一些適合藝術類學生的公益互動,讓公益不再是死板的、悲傷的,讓學生在用公益行為溫暖他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提高。
其次,是核心領導者的更替。公益組織的核心領導以“年”為周期也會有所改變,選出合適的接班人繼續(xù)將公益組織發(fā)展下去是十分必要的?!按ㄒ舳啾骋还铩惫娼M織雖然隨著學生的不斷更替一直都在變換負責人,但始終保持組織內部“老帶新”的理念,平穩(wěn)完成工作交接。采用儲備核心成員的方式,將公益組織的核心成員范圍擴大,這樣就可以在上一屆學生畢業(yè)的時候將公益組織平穩(wěn)地交到下一屆學生的手中,并得以長久地發(fā)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李陽,韓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機制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5):106-108.
[3]沈宗奇,肖義慧.高校公益組織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以長沙理工大學麥田志愿者協(xié)會為例[J].中外企業(yè)家,2019(3):197.
[4]馬貴俠,謝棟.新媒體環(huán)境下民間公益組織傳播能力建設:現(xiàn)狀、反思與提升策略[J].新聞界,2015(6):36-42.
責任編輯:孫瑤
[基金項目]四川音樂學院資助科研項目“藝術類高校公益組織的建設與運作——以四川音樂學院“多背一公斤”公益組織為例”(CY2015171)。
[作者簡介]張旭,四川音樂學院思想政治輔導員,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