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稱代人作文為“捉刀”,這個說法源自這樣一則故事。
曹操統(tǒng)一北方后,聲威大振,各少數(shù)民族部落紛紛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來了大批奇珍異寶,使者請求面見曹操。曹操自認為相貌不夠威猛,將聲姿高揚、眉目疏朗的崔瑛召來,要他代替自己接見使者。接見時,崔瑛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賀,曹操卻扮作侍衛(wèi)模樣,手握鋼刀(“捉刀”),挺立在坐榻旁邊。接見完畢后,曹操派間諜去詢問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道:“魏王俊美,而風采高雅,但榻側(cè)捉刀的那個人氣度威嚴,非常人可及,是為真英雄也!”曹操聽了匯報,派人趕去將使者殺了。后來,人們便稱代替別人做事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代人寫文章,如“捉刀代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