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岳峰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已對世界高等教育格局產生了諸多影響。美國波士頓學院國際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創(chuàng)始人、終身教授菲利普·G.阿特巴赫(Philip G. Altbach)和該中心主任漢斯·德維特(Hans de Wit)于2020年4月4 日在大學世界新聞網(wǎng)上發(fā)表題為《后疫情時代高等教育前景:最貧困地區(qū)最暗淡》(Post Pandemic Outlook for HE is Bleakest for the Poorest)文章,展望后疫情時代全球高等教育發(fā)展新趨勢。作者們認為,雖然目前尚無法明確預測新冠病毒危機所造成的后果,但是這場危機對于高等教育的影響將是相當大的,而且大多是負面的,從而加大了各個學習者、各個高等院校和各國之間的差距和不平等,而世界最貧困地區(qū)的大學受到的影響可能會更加嚴重。
新冠肺炎疫情繼續(xù)蔓延,其波及范圍及其帶來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因此準確預測新冠病毒大流行對于高等教育或者對于整個社會可能產生的影響還為時過早。我們早些時候曾認為,國際化的基本布局可能維持不變,且全球高等教育大致將會保持基本穩(wěn)定,但是,各種重要的短期、中期,也許長期的后果和混亂仍不可避免(見2020年3月14日刊發(fā)于大學世界新聞網(wǎng)的《新冠病毒:那不是一場國際化革命》一文)。隨著疫情繼續(xù)蔓延,這些后果將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本文旨在概述疫情可能帶來的各種影響。當然,對全球范圍的高等教育(其擁有超過2萬所大學和2億學生)的主要面貌進行過度概括是愚蠢之舉。無論何處,高等教育都是細分的和差異化的,各所公立和私立高等院校滿足不同的需要,而且各自擁有的資源也千差萬別。這一點無論在各國內部還是跨越國界都是如此,因此,對個別國家或者對整個世界進行概括的做法不是很有用。
此外,疫情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危機結束后新形成的更加廣泛的政治和經(jīng)濟狀況。毫無疑問,全球經(jīng)濟和各國經(jīng)濟體將會遭受重大打擊。低人均收入國家可能會遭受更大打擊,而且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恢復。經(jīng)濟復蘇將需要時間,許多人認為這場危機影響的嚴重程度將超過經(jīng)濟大蕭條,而且認為高等教育似乎不可能在各國的復蘇計劃中成為優(yōu)先事項。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這場危機是否會增強許多國家目前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趨勢,但是有跡象表明,這些有害趨勢將會繼續(xù)。不過,盡管如此,推測未來的趨勢也許是值得的。考慮各種可能性好過于被蒙蔽。
盡管21世紀的基本現(xiàn)實可能會使全球化得以存續(xù),但是全球化的前景也許會遭受質疑。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取決于全球化:不僅包括學生流動和各種國際化倡議,而且包括協(xié)作性研究、全球性知識網(wǎng)絡等。這場新冠病毒危機總體上正在威脅全球宏觀環(huán)境和高等教育的基本要素,而且,這對人們對于國際化的支持度可能會產生消極影響,但同時,國際合作的需要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
一、適者生存
國內外公認的且擁有穩(wěn)定收入來源的研究型大學和教育質量一流的高等院校,如印度理工學院(The 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和美國各類私立的精英文理學院以及全球各地類似的高等院校,將會更快地恢復,更快地擺脫這場危機,而且它們幾乎不會受到太大沖擊。它們在高等教育頂端的角色將會保持不變,甚至有可能增強??傮w上,在一場危機暴發(fā)期間,這些高等院校能夠更好地保護各自的員工和學生,而且吸引新學生并且克服各種招生亂象和其他不穩(wěn)定因素。
此外,那些處境最危險的高等院校往往是資金不足、完全依賴于學費的私立高等院?!沂澜缟?0%的高等院校都是私立院校。這種現(xiàn)實尤其會影響到各個低收入國家,在那些國家,低質量的私營部門正在越來越多地主導著高等教育。
正如西蒙·馬金森(Simon Marginson)于2020年3月26日在大學世界新聞網(wǎng)上所指出的,中產階級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全球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及國際學生流動——這些群體在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后因高等教育領域的調整而可能受到最大的影響。針對美國的一項估計顯示,可能有高達20%的高等院校將被迫關閉。
二、研究的重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不久,決策者和公眾便開始意識到研究對于管控和解決這場危機、發(fā)明各種疫苗以及用各種相關聯(lián)的關鍵項目支持社會的重要性。因此,一流研究型高等院校尤其是那些專門從事生命科學的一流研究型高等院校可能會獲得更大的重視,并且有可能獲得更多的資金。
三、嚴重的金融危機
各所公立和私立大學自從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期間關閉,就面臨著各種財務問題。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大學未來一兩年將如何處理招生錄取事宜,許多大學已不再雇用新職員。
對于聲望卓著的私立大學(主要是在美國)來說,由于股市暴跌,各種捐贈基金市值已大為縮水。雖然大多數(shù)捐贈基金市值將會逐漸恢復,但是,就中期而言,這種情況將會影響到這些私立大學。在這場危機期間用于穩(wěn)定經(jīng)濟的支出巨大,因此未來用于高等教育的公共撥款數(shù)量可能會減少。
四、不平等問題加劇
高等教育——全球范圍和各國內部——的特點之一是存在各種不平等現(xiàn)象。如上所述,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加劇各種不平等現(xiàn)象:迎合大眾的私立高等院校在這場經(jīng)濟大蕭條中將首當其沖,與此同時,對于美國社區(qū)大學以及其他地區(qū)收費較便宜的專業(yè)學校(Professional Schools)的需求也許會有所增加。在失業(yè)時期,雖然教育是一種替代性選擇,但是它必須是可負擔的。
五、遠程教學與面對面教學
全球各地大學已不得不轉向100%在線教學。雖然有報道稱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也不乏認為失敗的報道。獲取合適的技術和網(wǎng)絡速度——或者哪怕接入網(wǎng)絡——已變成為一項重大挑戰(zhàn),從而再次反映出不同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嚴重不平等。
在吸取各種教訓的同時,教學人員的技能獲得了提升(其中很多是通過邊做邊學而習得),而且各種學習平臺和在線課程的質量得到改進,但是,對于高等教育將會發(fā)生一場深刻而持久的“技術革命”的說法,我們表示懷疑。不過,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將會大大增加遠程教育的使用,而且,從現(xiàn)在開始,教學人員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意愿可能會增強。然而,出于多種原因——行業(yè)圈子、聲譽、教學聯(lián)網(wǎng)、學習優(yōu)勢等——學生和學者們將會繼續(xù)偏愛面對面的高等教育。這種傳統(tǒng)大學體驗可能越來越變成那些已在一流大學注冊的較富有學生的一項特權。
六、國際學生流動
正如我們在有關這場危機可能造成的短期影響的評論中所寫的那樣,其對國際學生流動性所造成的影響尚不確定。依賴國際學費收入的那些高等院校和國家將會盡快設法重新進入這個市場。正如西蒙·馬金森所觀察到的那樣,這個市場將會變成一個買方市場,各個高等院?!霸谖磥韼啄陜葘ふ蚁∪钡膰H學生”, 但是,這個市場將會變得更加脆弱,更具競爭性,而且,其規(guī)模將會變得更小,而供應在某種程度上也許從高收入國家向那些能夠提供較低費用的中等收入國家轉移,國際高等教育流動估計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才能恢復。
但是我們將不會回到以前那樣了。在過去幾十年發(fā)展起來的這個行業(yè)——各個代理機構、大學銜接課程和招聘公司——將會急劇下滑,而且將需要適應新模式才能生存。諸如費用、學生安全、福利之類問題在學生及其父母所做出的各項決定里將變成更加重要的因素。
隨著學生們針對各自學業(yè)成功所必需的各種體驗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挑戰(zhàn)進行評估,其所參加的為期一年、一個學期甚至更短時間的各種出國留學項目也許會遇到更加嚴重的問題。在歐洲,與人們原先所預期的相反,旗艦型計劃“伊拉斯謨+”(Erasmus+)項目的資金可能會遭到大幅度的削減。在美國——該國是較大的留學提供國之一,美國國際教育交流協(xié)會(Council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CIEE)已宣布將裁撤600個工作崗位。
編輯 呂伊雯? ?校對 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