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影
(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陽江529500)
斷指再植術是一種在光學顯微鏡下將患者離斷(不完全或完全)的指體進行徹底清創(chuàng)、血管吻合及皮膚、血管、神經與骨骼重新整復的高、精端手術[1]。影響手術療效與斷指存活率的因素眾多,如術者專業(yè)技術、患者本身病情、圍術期護理管理等[2-3]。本研究探究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斷指再植術后斷指存活率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陽江市陽東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50例斷指再植術患者,根據入院時間先后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20~61歲,平均(45.3±3.5)歲;斷指原因:切割傷13例,絞軋傷7例,旋轉型撕脫傷5例。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21~62歲,平均(44.8±3.7)歲;斷指原因:切割傷12例,絞軋傷6例,旋轉型撕脫傷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確診為斷指。
1.3 排除標準 凝血功能障礙者;意識障礙者;有精神病史者;嚴重心、肝、腎等功能障礙者。
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常規(guī)護理包括環(huán)境護理、指導用藥、健康教育及檢測生命體征等。
2.2 觀察組 給予圍手術期護理。具體方法:①術前評估?;颊呷朐汉蠼o予綜合性評估,包括受傷事件、全身狀況、心理情緒、創(chuàng)面污染程度及創(chuàng)緣整齊程度等。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解釋治療方法和預期效果,并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變化,引入成功的醫(yī)療記錄,針對性地說服和鼓勵患者,從而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并消除其不良情緒。③術中護理?;颊哌M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進一步講解手術操作方法、流程及目的等,同時對患者存在的疑惑給予耐心解答。此外,在術中需注意維持手術室溫度與濕度,溫度以25℃為宜,濕度保持在60%~70%。④術后護理。保持病房干凈整潔與空氣流通,溫度需維持在22~25℃,濕度需維持在60%~70%,同時需使用紫外線對病房進行消毒,每日1~2次。給予患者持續(xù)臂叢神經阻滯自控鎮(zhèn)痛,并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7~10 d,可于其患肢下墊軟枕(略微高出心臟水平即可),同時進行局部制動,以維持肢體功能位。由于再植指體低溫可造成患者出現(xiàn)血管痙攣情況,甚至可導致血栓形成,故護理人員需每1 h監(jiān)測1次再植指體的末端溫度,同時采取40~60 W烤燈對患者的再植指體照射,距離以30~40 cm為宜,每次30 min,每日2次,連續(xù)照射10 d。對患者再植指體與前臂采取保暖措施,可用棉絮進行包扎。需每日對患者再植指體指端進行放血處理,腫脹不明顯者,每日1~2次,持續(xù)放血5 d;腫脹明顯者,以每0.5~1 h放血1次,直至患者再植指體指端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及皮膚張力、顏色恢復正常。上述放血時間均為10 min,放血量以每次0.1 mL為宜。護理人員還需對患指進行紅外線照射,距離以30~50 cm為宜,每次20~30 min,每日2次。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以高度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為主,并適量補充鈣、鐵,可多食新鮮蔬菜、水果、魚、雞蛋、肉及豆制品等,同時嚴禁辛辣刺激性飲食,并忌煙酒。術后3周時,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進行再植指體功能鍛煉,需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活動范圍從小至大,功能鍛煉時注意動作輕柔,可訓練指間關節(jié)的被動與主動功能。
3.1 觀察指標 ①斷指存活率。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結果
(1)斷指存活率比較 觀察組斷指存活率為96.00%(24/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20/2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4.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斷指再植術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斷指不僅可造成患者身體上的損傷,還會造成其心理與精神創(chuàng)傷,大多斷指患者因過度疼痛、擔憂手術效果及預后手指功能等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從而不利于手術療效與預后[4-6]。因此,為斷指再植術后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服務十分重要。
相關研究表明,對斷指再植術后患者實施強化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斷指存活率[7]。完善術前準備、術中科學配合手術及術后有效綜合護理是提高斷指存活率的關鍵。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斷指存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斷指存活率,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術前評估完善手術準備,緩解、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快速進行手術,積極配合手術治療,避免了患者因情緒過度波動引起血管痙攣等;術后采取正確體位可減輕患者肢體腫脹,促進靜脈回流;局部放血處理促進損傷組織修復及再植指血液循環(huán);功能鍛煉以恢復神經功能;持續(xù)神經阻滯自控鎮(zhèn)痛以阻滯患肢交感神經興奮、降低循環(huán)阻力、擴張小動脈及預防小血管痙攣;飲食指導以滿足機體營養(yǎng)需求等,最終提高斷指存活率。綜上所述,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斷指再植術后斷指存活率具有積極影響,值得臨床推廣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