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曙光,金 真,黃國瑞,王興超,孫建寧,蘇德坦,任 玲,徐海洋, 吳 凱,金睦淳,黃之瑤,李 珅,顧 燕,王 寧,石夢瑤,張 成, 曹宜起,王 志,張昊達,湯偲晨
(1.北方夜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1106;2.微光夜視技術重點實驗室,陜西 西安 710065)
近年來,紫外探測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是繼可見光、紅外輻射技術之后又發(fā)展起來的一項重要的光電探測技術[1],紫外線輻射在很多現(xiàn)象中都存在,宇宙空間中太陽輻射、石油和酒精燈燃燒的火焰、氣體污染物分子、閃電放電以及高壓電力設備的電暈現(xiàn)象等都含有紫外線輻射[2]。由于大氣臭氧對波長200 nm~300 nm 的紫外光具有強烈的吸收作用,此區(qū)域被稱為日盲區(qū)[3],紫外光在大氣傳輸時損耗嚴重,不利于長距離通信,但對于局域通信和告警系統(tǒng),紫外光卻有極大的優(yōu)勢:紫外波段通信保密性高,紫外光不可見,且通過大氣散射方式向四面八方傳播信號,因而很難從傳播的信號中得到紫外光源的準確信息;紫外探測環(huán)境適應性強,具有全天候性,在近地面的日盲區(qū),紫外輻射強度十分微弱,白天和晚上干擾的暗噪聲都很??;紫外探測具有全方位的特點,可以以非視距的方式傳輸信號;紫外探測可實施性、可靠性高,紫外光通信可采用車載式、機載式、艦載式等,故也應用于“神光III”、“紫外通信”、“小彈頭”、“025 導彈驅逐艦”等重要軍事工程。
紫外探測技術的關鍵器件為紫外光電倍增管,光電倍增管是一種將極微弱的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的真空器件。光電倍增管分為傳統(tǒng)打拿極型和微通道板型兩種。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Microchannel Plate Photomultiplier Tube,MCP-PMT)是一種具有高增益、高分辨、快時間響應、低功耗的新型光電器件。它與打拿式倍增管相比,主要區(qū)別在于電子倍增采用的是多單通道列陣排列,厚度僅有0.4 mm 左右的微通道板。因此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引線少、耐沖擊與振動等特點[4]。目前,國外光電倍增管的研制和生產廠商有日本Hamamatsu(濱松)、英國ET、俄羅斯BINP 和MELZ 公司。其中日本濱松產品有紫外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代表型號分別是R5916U-53、R3809U-53,光陰極尺寸為φ10 mm,光陰極材料為Cs2Te,倍增結構為兩片微通道板,陰極輻射靈敏度30 mA/W@250 nm,增益為2×105,上升時間為0.18 ns 左右。
國內主要的光電倍增管生產廠家有:北方夜視、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55 所)、北京濱松、北京中核控制系統(tǒng)有限公司(CNCS)、華東電子管廠(741 廠)、海南展創(chuàng)公司和北京高新貝森公司。北京濱松為Hamamatsu 在中國的合資公司,主要生產低端的常規(guī)光電倍增管;CNCS 和741廠是生產光電倍增管歷史悠久的國有企業(yè),主要生產傳統(tǒng)的打拿極型光電倍增管;北京高新貝森公司為一家民企,主要生產一些特種功能的光電倍增管;55 所對光電倍增管的生產,主要是對基于小型近貼聚焦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的研制和生產;海南展創(chuàng)光電技術公司是引進法國Photonis 公司生產線的私營企業(yè),主要生產醫(yī)療配套用的打拿極型小尺寸光電倍增增管。
國外紫外光電倍增管對中國軍事禁運,而國內紫外光電倍增管起步較晚,產品技術性能薄弱,與國外差距巨大,55 所、741 廠具有研制紫外光電倍增管的能力,但目前市場上同類產品主要被日本濱松所壟斷,故對紫外光電倍增管的研究迫在眉睫。
北方夜視基于目前國內外的紫外光電倍增管的大背景環(huán)境下,自主研發(fā)紫外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MCP-PMT),并對其單光子特性和時間特性進行研究。
自主研發(fā)的紫外MCP-PMT 如圖1 所示。
其中進光方式為端窗式;光窗材料為MgF2;陰極為Cs2Te;微通道板數(shù)量為兩片疊加;金屬片作為陽極信號接收極。
紫外MCP-PMT 可以使用分壓器對各電極進行電壓加載,也可以使用高壓電源對單個電極加載電壓,本文采用高壓電源加分壓器的方式對各級進行分壓,如圖2 所示。
1.3.1 陰極輻射靈敏度
硬件及連接如圖3 所示,光源為標準光源,測試光源強度在10-7W~10-4W。
圖2 紫外MCP-PMT 分壓器原理圖Fig.2 The voltage divider of UV MCP-PMT
圖3 陰極輻射靈敏度測試系統(tǒng)Fig.3 Cathode radiation sensitivity test system
開啟光闌,使用光功率計測量出射光的輻通量Φk,保持光源出射條件不變,使用待測紫外MCP-PMT接收光源輻射,在光陰極與聚焦電極之間加載合適的電壓,使陰極輸出電流達到飽和狀態(tài),測量待測PMT輸出光電流Ik,關閉光闌,測量PMT 輸出暗電流Ikd。陰極靈敏度按下式計算:
式中:Skr為陰極輻射靈敏度,mA/W;Ik是開啟光闌的陰極光電流,μA;Ikd為關閉光闌測得的陰極暗電流,單位為μA;Φk為輻通量,W。
1.3.2 單光子性能
當光通量變得微弱時,在光電倍增管的時間分辨率內(脈沖寬度)幾乎沒有兩個以上光電子存在的狀態(tài),就叫做單光電子領域。
如圖4 所示,信號發(fā)生器輸出兩路同步矩形脈沖信號,信號頻率1 kHz。一路作為電荷數(shù)字轉換器(Quantity-to-Digital Convertor,QDC)的觸發(fā)信號,脈沖寬度150 ns;另一路作為驅動信號驅動LD 發(fā)光。調節(jié)驅動脈沖幅度,使光源發(fā)光10 次,PMT 只探測到一次光電信號。將陽極輸出信號輸送到放大器,然后輸送到QDC 設備上測試單光電子譜。
圖4 單光子性能測試系統(tǒng)Fig.4 Cathode radiation sensitivity test system
典型的單光子譜如圖5 所示,PMT 探測到光子的概率服從泊松分布[5]。
探測到一個光子的概率是探測到多個光子的19倍,因此在所需的增益下,當信號峰的面積除以整個單光子譜的面積為10%時,此時的電荷譜認為是單光子譜。
圖5 典型單光子譜Fig.5 Typical single photon spectrum
單光電子譜有兩個高斯峰,一個為電子學臺階峰,另一個為單光電子脈沖電荷分布峰,電子學臺階峰和單光電子脈沖電荷分布峰,峰位分別為Xped和Xsig,測試儀器每道電荷量為q(其中QDC 設備每道電荷量q=25 fC),則電子增益為:
式中:e 為電子電荷量。
單光電子脈沖電荷分布峰的峰值計數(shù)為Np,兩個峰之間谷位置計數(shù)為Nv,則峰谷比P/V為:
單光子譜使用高斯函數(shù)擬合,擬合寬度為峰位正負1.5σ,σ為擬合函數(shù)的標準差,則能量分辨率為:
1.3.3 暗計數(shù)
光電倍增管的暗噪聲主要來源為陰極的熱發(fā)射,紫外MCP-PMT 陰極尺寸較小,故具有低噪聲的優(yōu)勢。
光電倍增管在無光入射的情況下,陽極也會產生計數(shù),即為暗計數(shù)。將紫外MCP-PMT 安裝在暗室里面,加載指定增益左右的工作電壓,老煉16 h。老煉后,調節(jié)輸出電壓值,使PMT 增益達到規(guī)定值,將陽極輸出信號輸送到放大器,經過放大后的信號輸送到閾值甄別器進行過閾甄別,甄別器閾值設置為1/4 PE 乘以放大器放大倍數(shù),超過閾值的信號被整形為矩形脈沖信號,經過甄別器后的信號輸送到定標器,定標器對矩形脈沖信號進行計數(shù),關閉測試光源,測試暗噪聲脈沖數(shù)量。暗計數(shù)率為暗噪聲計數(shù)值除以測試時間。
圖6 暗計數(shù)性能測試系統(tǒng)Fig.6 Performance test system of dark count
1.3.4 時間性能
如圖7 所示,信號上升時間指在單光電子輸入狀態(tài),在陽極輸出的信號波形前沿,脈沖幅值的10%和90%的點出現(xiàn)的時間間隔的平均值。信號下降時間指在單光電子輸入狀態(tài),在陽極輸出的信號波形后沿,脈沖幅值的90%和10%的點出現(xiàn)的時間間隔的平均值。
圖7 時間特性Fig.7 Time characteristics
按圖8 連接測試系統(tǒng),信號發(fā)生器輸出頻率為1 kHz 的兩路同步矩形脈沖信號,一路接到示波器,作為其觸發(fā)信號,脈沖寬度設為150 ns,;另一路作為驅動信號驅動LD 發(fā)光,調節(jié)驅動脈沖幅度,使光源發(fā)光10 次,PMT 只探測到一次光電信號。將陽極輸出信號接到示波器另一通道,使用測試軟件測試信號前沿從幅度值的10%上升到90%的時間和信號后沿從幅度值的90%到10%的時間,分別為單個波形的上升時間和下降時間,測試大量波形的上升、下降時間,統(tǒng)計上升、下降時間分布。
圖8 時間特性測試系統(tǒng)Fig.8 Test system of time characteristics
本次選用兩只紫外MCP-PMT,編號為PMT1、PMT2,響應波長為120 nm~300 nm,最大靈敏度波長為250 nm,按上述測試方法評估其8項關鍵性指標:陰極輻射靈敏度、單光子性能(增益、峰谷比、能量分辨率)、暗計數(shù)、時間性能(上升時間、下降時間)等,測試數(shù)據見表1 所示。
表1 紫外MCP-PMT 測試結果Table 1 The test results of UV MCP-PMT
2.2.1 陰極輻射靈敏度
目前濱松成熟產品R5916U-53、R3809U-53 的陰極輻射靈敏度(@250 nm)約30 mA/W,北方夜視自主研發(fā)的紫外MCP-PMT 已有試制管可以達到同等水平,但工藝還不夠穩(wěn)定,造成良品率低。而北方夜視所研發(fā)的紫外像管目前陰極輻射靈敏度可達 40 mA/W,后續(xù)將引進此工藝,繼續(xù)提升紫外MCP-PMT的陰極輻射靈敏度。
2.2.2 單光子性能
如圖9、圖10 所示,PMT1 和PMT2 的增益已達106,工作電壓較低(~2000 V),峰谷比較高(~5),能量分辨率較好(~20%);濱松 R5916U-53、R3809U-53 的工作電壓較高(~3400 V),增益在105數(shù)量級,故單光子性能遠超濱松同類MCP-PMT 產品。
分析增益較高的原因:紫外MCP-PMT 使用目前國際最先進的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 簡稱ALD)技術[6],如表2 數(shù)據所示。通過在MCP 輸入面沉積高二次發(fā)射電子發(fā)射層,可以使MCP 的探測效率突破開口面積比限制,大幅度提高其峰谷比和探測效率。同時通過在通道內壁表面沉積膜層,可以有效減小MCP 工作時的放氣量,維持工作環(huán)境的高真空狀態(tài),減少離子反饋,極大延長PMT 的壽命。
圖9 PMT1 單光電子譜Fig.9 Single photon spectrum of PMT1
后面需要從工藝上摸索,試驗不同的二次電子發(fā)射層材料,來提高微通道板的增益;試驗不同電阻層材料,優(yōu)化微通道板電阻一致性;通過在微通道板表面蒸鍍二次電子發(fā)射系數(shù)高的材料,提高入射電子收集效率;試驗不同鍍膜溫度、蒸發(fā)循環(huán)次數(shù)對微通道板的性能影響,優(yōu)化出最佳鍍膜溫度和摸索最佳循環(huán)蒸鍍次數(shù);優(yōu)化電極膜層與發(fā)射層的蒸鍍工藝,提高微通道板的能量分辨率,從而進一步提高紫外MCP-PMT 的單光子性能。
圖10 PMT2 單光電子譜Fig.10 Single photon spectrum of PMT2
表2 ALD 鍍膜前后增益情況Table 2 Gain before and after ALD coating
2.2.3 時間性能
陽極輸出波形如圖11 所示。由波形圖可以看出,此管型目前上升時間約1 ns。而濱松同類產品的上升時間可達180 ps,故在快速時間響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
圖11 紫外MCP-PMT 波形圖Fig.11 The waveform of UV MCP-PMT
針對時間性能的問題,擬采取以下方式進一步提升:縮短通道板到陽極距離,可提升時間性能[7];改進陽極結構,目前為單陽極片結構,如圖1 所示,由于通道板輸出到陽極電容較大,影響時間性能,擬計劃使用錐形陽極,如圖12 所示。利用電子光學仿真軟件CST Studio Suite,建立光電倍增管電子光學模型,如圖13 所示,仿真計算內部電場分布,計算光電子運行軌跡,提升上升時間。
圖12 錐形陽極設計圖Fig.12 The design of conical anode
圖13 仿真電場分布Fig.13 Simulation of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由于紫外MCP-PMT 研發(fā)時間較短,時間性能上還未達到濱松同類產品的水平。下一步,我們將在目前已有高增益、高分辨率產品優(yōu)勢的基礎上,繼續(xù)提升紫外MCP-PMT 的時間性能,爭取未來在紫外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領域上趕超濱松。
本文介紹了紫外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的應用領域、國內外現(xiàn)狀,研究了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的陰極性能、單光子性能及時間性能,相對國際目前同類型管型,具有高增益、高分辨率[8]等的特點,為紫外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的實際應用提供了可靠的實驗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