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榮 霍建飛 孫淑琴 郝永娟
摘? ? 要:本文描述了天津地區(qū)水稻紋枯病的病原及危害癥狀,并針對該病進行了水稻抗病品種篩選及化學藥劑防治效果的比較。結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種對紋枯病抗性存在著較大差異,通過人工接種鑒定可以獲得抗性較好的品種,此外三唑類和苯并咪唑類化學藥劑對水稻紋枯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總結了最佳的化學藥劑種類、施用時期和使用方法,為該病的防治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水稻紋枯病;抗病性鑒定;化學藥劑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pathogens and symptoms of rice blight in Tianjin. And select resistant rice varieties, chemical agents against rice bligh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rice varieties to Rhizoctonia solani was different, the varieties with better resistance could be obtained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identify, in addition, Triazole and Benzimidazole chemicals agents had better control effect on rice blight. The effective chemical agents, time of application and methods were given,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rice blight; 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 chemical agents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我國有60%以上人口以稻米為食,水稻播種面積和總產(chǎn)量都位居糧食作物第一位。近年來,隨著“振興小站稻”戰(zhàn)略的發(fā)起,國家和天津市政府都非常重視天津水稻的生產(chǎn),栽培面積也由2014年的1.67萬hm2增長到2018年的3.33萬hm2,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水稻紋枯病與稻瘟病、白葉枯病被稱為水稻3大病害,它的病原為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稱瓜亡革菌,屬真菌界擔子菌門,無性態(tài)為Rhizoctonia solani Kuhn,稱立枯絲核菌[1],屬真菌界半知菌類。該病能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后秕谷較多,粒質量下降,嚴重影響水稻的產(chǎn)量和質量(圖1)。致病的主要菌絲融合群為AG-1,在PDA培養(yǎng)基上23 ℃條件下菌核形成需要3 d。菌核深褐色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較緊密,菌落色澤淺褐或深褐色(圖1),病菌主要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絲體在病殘體或在田間雜草等其他寄主上越冬,翌年春灌時菌核漂浮于水面與其他雜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稻近水面的葉鞘上,條件適宜時生出的菌絲侵入葉鞘組織危害,氣生菌絲又侵入臨近植株,水稻拔節(jié)期病情開始激增,病害向橫向、縱向擴展,抽穗前以葉鞘危害為主,抽穗后向葉片和穗頸部擴展[2-3]。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病原菌及培養(yǎng)條件? ?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iihn)由天津水稻種植區(qū)秧田病株上分離獲得,現(xiàn)保存于天津植保所。該菌所用培養(yǎng)基為PSA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溫度是25 ℃。
1.1.2 供試作物 選用31個水稻材料,分別為菡香9、華農198、慧粳1號、金稻88、宛粳3號、新稻51、玉粳3、中粳900、苑豐1517、光燦9號、新科稻35、新稻18、新稻569、連稻369、新稻567、鄭稻201、裕早粳1號、新稻10號、春優(yōu)917、晶粳1000、粳7699、賽粳168、新稻53、豫稻18、信粳5526、嘉粳1優(yōu)9313、宛粳68D、中種粳1508、信粳1787、豫稻16、9優(yōu)418,均由河南省種子站提供。
1.1.3 供試藥劑 所用藥劑均是在紋枯病上登記的化學藥劑分別如下。430 g·L-1戊唑醇懸浮劑,上海興農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農藥登記號為PD20090969;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巴斯夫植物保護(江蘇)有限公司生產(chǎn),農藥登記號為PD20152385;30%己唑醇懸浮劑,江蘇建農植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chǎn),農藥登記號PD20150691;50%多菌靈懸浮劑,山東先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農藥登記號PD20093432;30%氟環(huán)唑懸浮劑,河北冠龍農化有限公司,農藥登記號PD20161031;5%多抗霉素水劑,遼寧科生生物化學制品有限公司,農藥登記號PD20120816;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興農藥業(yè)(中國)有限公司,農藥登記號PD20132297;240 g·L-1噻呋酰胺可濕性粉,海利爾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農藥登記號PD20150687;20%井崗霉素可溶粉劑,浙江省桐廬匯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農藥登記號PD88109-5;250 g·L-1嘧菌酯懸浮劑,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chǎn),農藥登記號為PD20060033。
1.2 試驗方法
1.2.1 人工接種方法 于水稻分蘗盛期進行,將馬鈴薯培養(yǎng)基上生長2~3 d的含稻紋枯病菌平板,用打孔器打成直徑為5 mm的菌絲塊,取其中一塊粘附在水稻葉鞘外緣,或輕輕張開葉鞘附著在葉鞘內側,每株接種2~3部位,然后進行保濕,48 h后進行常規(guī)管理。
1.2.2 調查方法 在水稻孕穗末期調查發(fā)病結果,先測量出接菌稻株病斑擴展長度和該稻株本身高度,然后按下列公式計算比值,比值(%)=病斑擴展長度/對應植株高度*100。
1.2.3 評價方法 根據(jù)‘金剛30 和‘秈優(yōu)63的抗性指數(shù),將水稻紋枯病抗性分級為:
1.2.4 菌種的培養(yǎng)和菌餅的制備 選皿底平坦直徑為8 cm的潔凈培養(yǎng)皿,經(jīng)干燥滅菌,在無菌操作條件下,傾入PDA培養(yǎng)基,制成平板。待冷凝后接入供試菌種,置于25 ℃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待菌絲均勻布滿培養(yǎng)皿時,將紋枯病菌用直徑為0.5 cm的打孔器在菌落邊緣切下帶菌培養(yǎng)基,即為菌餅[4]。
1.2.5 帶毒培養(yǎng)基的制備 帶毒培養(yǎng)基的制備均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將藥劑用無菌水配成含毒溶液。將計算好的一定量(根據(jù)預備性試驗得出的抑菌率為10%~80%時的藥劑濃度范圍)藥劑加入40 ℃左右的PDA培養(yǎng)基中,充分震蕩均勻后,傾入直徑為8 cm的滅菌培養(yǎng)皿中,重復3~4次,同時設含有無菌水的平板為空白對照。
1.2.6 藥劑對病原菌的毒力測定[5] 藥劑對紋枯病菌的抑菌試驗采用平皿法[6]進行:用接種針將上述菌餅分別移入不同濃度的帶毒培養(yǎng)基上,正面向下,(每皿1餅),3次重復,置于25 ℃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分別于48 h時調查菌落直徑。
1.2.7 毒力方程的計算 用計算機進行直線回歸運算,以藥劑濃度的對數(shù)值為X,抑菌率查機率值表得到的數(shù)為Y,求出藥劑的毒力方程,計算出有效中濃度EC50、EC90值進行藥劑的毒力比較[7]。
2 結果與分析
2.1 水稻品種抗性鑒定結果
31個試水稻供試品種中,對水稻紋枯病表現(xiàn)高感的品種有2個,表現(xiàn)感病的品種有5個,表現(xiàn)中抗的品種有24個(表1),可以看出水稻紋枯病一旦感染水稻植株,或多或少發(fā)病,表現(xiàn)高抗或免疫的品種幾乎沒有,但是發(fā)病非常嚴重的高感品種,后期幾乎整株死亡,差異還是很明顯的,對于育種家來說對水稻品種或資源進行抗性篩選是非常有必要的。
2.2 化學藥劑對紋枯病毒力測定結果
10種化學藥劑對水稻紋枯病防治效果差異很大[8-9](表2),效果依次為30%己唑醇懸浮劑、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氟環(huán)唑懸浮劑、5%多抗霉素水劑、430 g·L-1戊唑醇懸浮劑、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20%井岡霉素可溶粉劑、250 g·L-1嘧菌酯懸浮劑、240 g·L-1噻呋酰胺懸浮劑,由此看出防治水稻紋枯病的化學藥劑主要是三唑類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效果較好,在水稻紋枯病防治上,盡量選擇效果好的藥劑,同時注意不同類型藥劑輪換施用,防止病原菌抗藥性的產(chǎn)生[10]。
2.3 施用方法及施藥量
通過田間小區(qū)試驗,也驗證了上述結果,化學藥劑施用方法和時期見表3。由表3可以看出,化學藥劑對紋枯病的防治多為發(fā)病初期開始施藥,15 d后進行第2次施藥。
3 結論與討論
水稻紋枯病是天津市水稻生產(chǎn)上的重要病害,從水稻苗期到抽穗期均可發(fā)生,以分蘗末期至抽穗期危害最重。由于該病主要發(fā)生在稻株的中下部,農民往往忽視對其進行防治,致使該病在天津市發(fā)生程度有逐年加重趨勢,高溫高濕天氣對該病的發(fā)生危害十分有利,一般可造成減產(chǎn)10%~20%,嚴重時可減產(chǎn)30%~50%。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絲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它寄主作物或雜草的殘體上越冬。水稻收割時落入田中的大量菌核是次年或下季的主要初侵染源。菌核的生活力極強,種植各種不同冬作物的稻田中,在土表越冬的菌核其存活率達96%以上,在土表下10~27 cm越冬的菌核存活率也達88%左右。春耕澆水耕耙后,越冬菌核飄浮水面,插秧后隨水漂流附在稻株基部葉鞘上,隨著稻株分蘗和叢莖數(shù)的增加,附在稻株莖部的菌核數(shù)量也加多。在適當?shù)臈l件下,浮沉在水中的菌核均可萌發(fā)長出菌絲,菌絲在葉鞘上延伸并從葉鞘縫隙進入葉鞘內側,先形成附著胞,通過氣孔或直接穿破表皮侵入。
因此,根據(jù)病原菌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以上試驗,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在防治上盡量選擇種植抗性好的品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該病的發(fā)生和蔓延,也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量,但是隨著病原菌的不斷變異,品種抗性也會逐漸喪失,化學藥劑作為必要的補充,建議施用近幾年登記的殺菌劑,同時注意不同類型的殺菌劑輪換施用,既可以保證藥劑的高效、低毒、低殘留,也可以減少抗性風險。
參考文獻:
[1]呂佩珂, 高振江, 張寶棣, 等. 中國糧食作物、經(jīng)濟作物、藥用植物病蟲原色圖鑒(上冊),第三版·無公害新版[M]. 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7.
[2]檀根甲, 陳莉, 胡道平, 等. 水稻紋枯病菌菌核存活力及地下侵染的研究[J]. 菌物系統(tǒng), 2000, 19(1): 142-145.
[3]張玨鋒, 夏樂舜, 李芳, 等. 水稻紋枯病菌侵染稻株對褐飛虱發(fā)生的影響[J]. 中國稻米, 2019, 25(1): 84-87.
[4]楊秀榮, 張華云, 閻瑞香, 等. 5%仿生殺菌劑對果蔬貯藏期主要病害的毒力測定[J]. 中國農學通報, 2006(4): 349-351.
[5]蔣家珍, 吳學民, 何鳳琦, 等. 幾種殺菌劑對4種坪草致病菌的毒力測定[J]. 植物保護, 2004, 30(4): 78-79.
[6]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NY/T 1156.2-2006). 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 殺菌劑 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絲生長試驗(平皿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7]張戈壁, 陽廷密. 己唑醇對水稻紋枯病的毒力測定及田間藥效試驗[J]. 植物保護, 2003, 29(3): 52-53.
[8]金周浩, 姚士桐, 陸志杰, 等. 拿敵穩(wěn)對水稻紋枯病防治效果及增產(chǎn)原因分析[J]. 中國稻米, 2013, 19(1): 76-77.
[9]茅忠權, 汪國文, 李章達, 等. 7種藥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J]. 浙江農業(yè)科學, 2019, 60 (1): 95-96.
[10]李熙英, 呂龍石, 權成武, 等. 水稻紋枯病化學防治初報[J]. 延邊大學農學學報, 1998 (4): 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