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澤鋒
“每一幅地王背后都是一部血淚史。”莆田商人歐宗洪創(chuàng)辦的融信中國(03301.HK,以下簡稱融信)對此應該深有感觸。
一切都源于那場震驚全國的土拍。2016年8月17日,融信力克萬科、仁恒等18家房企,以總價110.1億的價格拿下了上海靜安區(qū)中興社區(qū)宅地,較起始總價46億元溢價139%,樓面價超過10萬/平方米,可售部分實際樓面價預計達到14.59元/平方米,刷新了全國紀錄,成為新的中國地王。
一戰(zhàn)成名,融信瞬間成為業(yè)內關注的焦點。但正因為2016年火爆的土拍市場,房地產調控由此進入高壓態(tài)勢,上海也相繼出臺了限價令。
頂著“地王收割機”的融信倍感煎熬,開始主動降速,試圖擺脫“地王”的標簽。
2020年5月13日,耗時多年,幾經波折的中國“地王項目”——中興路一號終于開盤。據(jù)悉,此次共推出了229套約50-210平米的房源,總體均價為12.98萬元/平米,具體一房一價。
只不過,融信已經退居幕后,轉由萬科操盤?!队⒉拧酚浾叻喨f科財報發(fā)現(xiàn),萬科于2016年12月披露,其以53.95億元入股該項目,持股49%;而在2019年報中,萬科在該項目中持有的比例升至49.7%。
更令人關心的則是該樓盤的售價,要知道該地塊樓面價就已經超過10萬/平米,而13萬/平米的均價,能否讓開發(fā)商盈利仍舊是一個疑問。
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上海區(qū)域本部首席執(zhí)行官張海去年就曾表示,中興路一號預計單價13萬元/平方米,這是個“不賺錢的價格”。
相比上海豪宅樓盤,中興路一號的價格并不占優(yōu)勢。13萬元的價位在上?;究梢愿采w所有高檔項目。綠地收購后,中民投的董家渡項目也已經開盤,命名為綠地海珀外灘,售價為13.8萬/平米左右。這一黃金地段聚集了融創(chuàng)外灘壹號院、景瑞尚濱江等項目,售價也都在12萬-13萬左右。而中興路一號的地理位置優(yōu)勢并不如外灘,這樣的價格,自然難以吸引買家。
鏈家官網(wǎng)顯示,與該地塊僅一街之隔的萬科翡翠雅賓利目前二手房均價約92227元/平米。位于附近的華僑城蘇河灣二手房均價為121129元/平米。而數(shù)據(jù)顯示,萬科翡翠雅賓利在售的324平方米別墅,平均售價不到10萬/平米。
據(jù)悉,上海萬科于2015年進入靜安中興板塊,而雅賓利約50萬方超體量住宅才是萬科的重磅產品,中興路一號緊鄰雅賓利項目,與雅賓利1-4期滾動開發(fā),資源和配套共享互補。
萬科此舉,可能希望通過翡翠雅賓利的配套帶動中興路一號的銷量,而通過中興路一號的高價格,提升周邊項目的售價。
面對高壓的房地產調控,對于未來的“豪賭”已經無法實現(xiàn)。此后,融信一直想盡辦法擺脫“地王”帶來的束縛。“我們一直想把激進這個帽子摘掉,一個地王就把我們搞得夠嗆。我們不是激進,我們還是很穩(wěn)健的?!?/p>
此后,融信出售其近半數(shù)股權給萬科,回血53.95億元,但這仍舊無法在短期內改善融信的財務狀況。
據(jù)觀點地產統(tǒng)計,2016-2017年,融信在全國范圍內分別新增21宗和78宗地塊(包括29億收購海亮集團資產包55%股權中的30余個項目),支付權益地價為246.2億元和342.4億元。
其中,由于數(shù)宗高地價地塊進賬,2016年融信的新增土地成本高達12936元/平方米;與此同時,年內已交付物業(yè)的確認平均售價為14384/平方米,地售比高達90%。
大手筆斬獲土地的背后,融信的負債率也在2017年達到高峰。數(shù)據(jù)顯示,2016-2018年,融信的凈負債比率分別為98%、159%和105%。
經歷了快速擴張后,融信在2019年業(yè)績發(fā)布會上再次向市場表明其降杠桿的決心。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底,融信凈負債率大幅降低至70%。
此前幾年的銷售帶來了利潤規(guī)模的充實。2019年融信毛利潤為125億元,同比增長約55%;毛利率約24%;凈利潤約為58.9億元,同比增長70%;歸母核心凈利潤約31.8億元,較去年增加27%。
但從盈利能力來看,融信表現(xiàn)不佳,近4年毛利率20.2%、16.6%、23.5%、24.2%;凈利率僅為15%、8.7%、10.1%、11.5%。
而融信降低凈負債率的“玩法”,也跟部分高周轉房企一樣,通過降低權益占比,提高整體股東權益。
資料顯示,在2019年融信新增土儲中,土地總成本368億元,而融信的權益代價僅163億元,權益占比44%,尚不足一半,低于同規(guī)模房企平均水平。
同時,在2700萬平米的總土儲,融信應占的建筑面積為1331萬平米,占比49%,同樣不足一半。
克而瑞公布的2019年房企銷售排名中,融信的權益銷售額為833.9億元,權益占比僅有59%,甚至低于2017和2018年的69%和68%。
猛踩剎車,提質增效是融信在未來幾年的主基調。2019年融信的合約銷售額達到了1413億元,同比增長16%,完成了全年1400億元的目標。
但僅不到20%的增速,連創(chuàng)年度銷售額增長的新低。要知道,這個增幅在2016-2018年分別高達107%、104%以及73%。
而在業(yè)績發(fā)布會上,管理層對2020年并沒有具體的數(shù)字要求,只是表示“保證10%-12%的增長”。2018年,融信提出主動降負債,2019年里,融信開始囤積現(xiàn)金,截至去年底公司有息負債增長1%至631.78億元。貨幣儲備方面,融信擁有貨幣資金343.09億元,同比增長37.26%,一年內的短期借款為187億元,現(xiàn)金短債比1.8倍,短期內沒有償債壓力。
看來,融信已經對速度沒有太高的要求,從收割地王到財務良好,融信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