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迎
蘇絲斯黎的紅沙丘
“時間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禮物,而對所有人都相同的是:
它然后又帶走了一切禮物,不管這禮物是好是壞?!?/p>
——周國平《人與永恒》
自由馳騁的越野車沿著B1公路北上,向賽斯瑞姆而去。遠(yuǎn)處是稀稀落落的駱駝刺樹,最高可達(dá)十幾米,是非洲的標(biāo)志。駱駝刺樹的羽狀復(fù)葉細(xì)小密集且長有防御性的尖刺,蓬松茂盛的葉簇在枝杈的上端匯聚成大片大片的樹冠,平平地向四周空氣中鋪開。這些樹在廣闊低矮的草原上,恍若一雙雙攤開的大手舉向天空,虔誠地向神靈祈禱。駱駝刺樹為這里的鳥獸提供食物和居所,它們是長頸鹿最喜歡的食物,巨大的非洲織布鳥的鳥巢掛在樹上,更是常見的奇景。越野車駛過紹恰布干河谷后,視界被一分為二:右邊是納克魯夫特突兀陡峭的山巒,整齊嚴(yán)肅,反射著金屬般的光芒,左邊是納米布起伏平緩的沙丘,錯落慵懶,煥發(fā)出蒸騰的熱火。越野車加速,賽斯瑞姆營地到了。
賽斯瑞姆營地位于納米布-納克魯夫特國家公園的腹地,國家公園占地近5萬平方公里,是納米比亞最大的國家公園,也是全球第四大主題公園。這里最為知名的是蘇絲斯黎的紅沙漠和死亡谷,長年累月吸引了數(shù)以萬計的觀光客、徒步者和探險家,但讓它們聲名鵲起的卻是攝影師和眾多的攝影愛好者。不知道多少無名的攝影師跋涉萬水千山來到這片不毛之地,按下無數(shù)次快門,“謀殺”無數(shù)張底片,終于把它變成了納米比亞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顆紅色寶石。
駱駝刺樹
蘇絲斯黎的紅沙丘在漫長的地質(zhì)年代里褪去白色的紗幔,披上紅色的霞帔。其中最美的是45號沙丘,它的脊線近乎南北垂直,太陽的移動軌跡垂直跨越脊線。在白天,沙丘總是一面向陽一面背陰,陰陽分明。它的脊線是一條“S”曲線,一端正好對著公路,另一端則消逝在視野中心,為在路邊的觀賞者提供了絕佳的視角。陽光和陰影讓45號沙丘形成了一幅明暗對比強烈的圖案,S脊線則優(yōu)雅地彎曲了這幅圖案,讓它變得生動而富有韻律。每當(dāng)日出或日落的時候,廣角鏡頭里的太陽裹在赤橙黃的云霞錦緞中升起或墜落,紅沙丘向陽面迸發(fā)出火燒一樣的彤紅,背陰面則是深沉隱秘的黑色,紅與黑的交界線蜿蜒卷曲如同一個巨大的回音符號,仿佛在說:這樣的日與夜,它已經(jīng)重復(fù)了百萬年。戴姆·文德斯在他那本圖片日記中說道:“攝影是一種走入時間的動作,從中撕扯出一些什么,然后以另一種持久的形式定格。” 這些古老的紅色沙丘自己就是一張照片,不再需要攝影師按下快門,它們本尊就是從時間中撕扯出來的“定格”,500萬年如此,現(xiàn)在依然如此。
非洲織布鳥
納米布千萬年的沙漠和蘇絲斯黎百萬年的沙丘搭建了這個星球上最為古老的舞臺,舞臺的主角是草叢、樹木、昆蟲、走獸和飛鳥。換上一只長焦距鏡頭,取景器里出現(xiàn)了一只非洲直角大羚羊,它正從沙丘的陰影中低垂著頭走出來。一米長的羚角頂在前方,巨大羚角的影子落在紅沙丘上仿佛一把大劍緩緩插入血色的虛空。這只接近200公斤重的生物緩步而行,從容的姿態(tài)如同一個國王。駱駝刺樹的樹冠是國王的荊棘華蓋,走累了,“他”就在樹下休息,順便讓發(fā)燙的皮毛接受樹蔭的禮遇。
死亡谷相距4 5號沙丘的直線距離約20公里,是一個黏土洼地,四周都是高大的沙丘。死亡谷有著和蘇絲斯黎紅沙丘同樣的“高齡”,幾百萬年以來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干枯的。只有遇到長雨季,山脈中的河流蓄積了足夠多的水才有長足的氣力沖進這片沙漠洼地,但又很快被蒸發(fā)殆盡,留下來經(jīng)過洗滌、曝曬后煥然一新的龜甲般的地面。死亡谷幾乎沒有活物,只有一具具駱駝刺樹的死亡軀殼,或立或躺,或直或斜,姿態(tài)各異,保持著百萬年前死去的樣子。
蘇絲斯黎的紅沙丘
蘇絲斯黎的紅沙丘
非洲直角大羚羊
在太陽底下,死亡谷的景色相當(dāng)單調(diào)——枯樹、旱地、沙丘和影子——一瞥間盡覽眼底,但所有置身其間的人還是會被它的美震撼,它用一種簡潔傳遞美的力量。攝影也遵循同樣的美學(xué)表達(dá)。拍攝一張好照片就是把你想要的畫面從復(fù)雜紛亂的環(huán)境中剝離出來,大多數(shù)人需要長期的拍攝才能累積這種技巧,而到了死亡谷,一下子就簡單了。這里沒有難以取舍的主體,沒有迷亂雙眼的背景。只要找到一棵樹、一個沙丘、一只鳥或者一塊龜裂的地皮,把它們放入鏡頭,死亡谷便自動匹配上影子、沙漠、天空和地平線,主體突出,簡潔絕美。每個到此一游的觀光客都成了專業(yè)攝影師,無論相機還是手機拍出的每一張照片都是佳作。死亡谷用抹掉一切生命的簡潔來嘲笑人類的徒勞。
納米布自然保護區(qū)的黑暗星空是國際暗空協(xié)會(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 IDA)于2012年認(rèn)定的“國際暗空保護區(qū)”(DSR)。到目前為止全球只有13個地點得到了IDA此榮譽的授權(quán)牌。獲得這個榮譽非常困難,尤其是核心區(qū)需要達(dá)到波爾特暗空分類的一級標(biāo)準(zhǔn):完全黑暗!對于觀測星空的人來說,能夠用裸眼輕易看到大氣光、黃道帶。銀河中心的光芒可以在地面照射出環(huán)境的影子,甚至可以直接看到三角座星系——位于300萬光年處的一個螺旋狀星系,它是個彌漫性天體,輕微的光污染都會讓其不可觀測,因此成為波爾特暗空分類的一個重要指示性天體。
星河下的死亡谷
星河燦爛的死亡谷,枯萎的駱駝刺樹在明亮的銀心照射下甚至連影子都蜷縮起來。漫步在這銀色之下,周遭一切似乎都被抽空,唯有蔓延的思緒。周國平說:“時間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禮物,而對所有人都相同的是:它然后又帶走了一切禮物,不管這禮物是好是壞?!边@段話來自他那本《人與永恒》中篇名為“死”的章節(jié)。死亡谷曾是綠洲,生命曾是它的禮物。非洲直角大羚羊有幾十年的生命,箭袋樹有幾百年的生命,千歲蘭有幾千年的生命,唯有死亡才是永恒。
飛躍萬里來此佇立,突然醒悟到時間饋贈禮物是按秒予奪的:給你一秒,收回一秒,不爽須臾。每一次快門都是時間的切片和憑證,而每一張時間切片終將砌成一座紀(jì)念碑。等這一切都結(jié)束了,這座時間切片壘積的豐碑并不會崩塌,它將留給所有看到它的人們,告訴他們你曾經(jīng)活過。
死亡谷
死亡谷(多重曝光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