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一個清晨,我去菜市場買菜,看到一菜攤上堆滿了新鮮的春筍,望著這一根根可愛的春筍,我的思潮立馬回到了大山深處的老家,想起童年時在鄉(xiāng)下老家竹林里挖竹筍,在鄉(xiāng)下老家吃竹筍的情景,仿佛聞到了來自故鄉(xiāng)的春筍散發(fā)出的那淡淡的清香。
我的老家在湘西一座大山的深處,是一片林區(qū)。山一座連著一座,近山連著遠山,遠山之外會還是重重疊疊連綿不斷的山峰,群峰之上又露出更秀雋的山峰。村子里山上山下,全是綠葉茂密的樹林或是滿山的翠竹,郁郁蔥蔥的樹林和青翠碧綠的竹林,彌漫著大山熟悉的味道。
記憶中,清明前后,經(jīng)過一個冬天的蟄伏,不知是春姑娘把它們喚醒,還是雷公公把它們吵醒,在春雨的滋潤下,春筍像趕趟似的破土而出,家鄉(xiāng)的大山里漫山遍野都是春筍。
現(xiàn)在正是草長鶯飛春意濃的時節(jié),我在想,此時的家鄉(xiāng),竹林里早已是生機勃勃的景象了,隨處可見正破土而出,或已經(jīng)鉆出地面的鮮嫩而富有活力的春筍,鄉(xiāng)親們也許正帶著喜悅的心情在忙碌著挖春筍呢。
春筍因其清香酥脆、鮮嫩可口、營養(yǎng)豐富而深受大家喜愛,自古就被人們稱作美味佳肴?!对娊?jīng)》里有云:“其籟伊何?惟筍及蒲”。唐代大詩人杜甫在《詠春筍》里亦云:“無數(shù)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卑拙右滓灿小按酥菽酥襦l(xiāng),春筍滿山谷?!钡脑娋洹LK東坡更是喜愛竹筍,在詩中寫道:“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每日須實筍燒肉?!?/p>
春筍是山里人春天常吃的一道菜,吃法也有很多種。比如竹筍燒臘肉、青椒炒竹筍、油燜春筍……還有把竹筍煮熟后晾曬制作成筍干的,鄉(xiāng)親們稱之為“玉蘭片”,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春筍炒家鄉(xiāng)的黃菜。剛從山上挖回的吸足了一冬水分的鮮嫩春筍,與家鄉(xiāng)的黃菜一起炒,那真是難得的美味,其味鮮嫩清脆,滿口青草味,滿嘴春筍清香。這種春天的味道,讓人久久不能忘懷,我那好客的鄉(xiāng)親們也常常將黃菜炒春筍作為招待貴賓的美味佳肴。
山里人的生活與竹筍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對竹筍有著特別的感情,自然也流傳下來很多有關竹筍的故事。記得小時候,大人們常會在夏夜,在我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梨樹下,或在曬谷坪里,或在地里干活時,給我們講那些流傳久遠的故事,每次聽我都覺得津津有味。其中有一個母親給我講的經(jīng)過她改編過的“哭竹生筍”的故事,我現(xiàn)在印象都特別深刻。
說有一少年孟宗,從小父亡,由母親拉扯大,但在一嚴冬,母親也病危在身,請來鄉(xiāng)里郎中說要鮮筍為湯做餌才能治好病。而在冰封雪飄的寒冬,哪里有鮮筍。不想失去母親的孟宗沒有灰心,哭著來到竹林,由于他的誠意感動了竹神,從此便有了冬筍,孟宗也因有了鮮筍,終于治好了母親的病。
這雖然是個傳說,主要是反映孟宗的孝心,但這個故事卻深深地影響了我,那種不輕言放棄的精神也激勵著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不斷努力。
小時候,特別是碰上雨過天晴、日暖風輕、天高云淡的醉人春日,我常會跟父親隨著山風的腳步,鉆進綠色的竹林去挖春筍。
我清晰地記得那是讀小學六年級的一個周末,我跟隨父親去竹林里挖春筍。我看著在春雨的滋潤下破土而出的那一根根粗壯的竹筍,一邊挖筍,一邊好奇地問父親,春筍為什么長得這么快,感覺一夜之間就長成了呢?
父親說:“春筍并不是一夜之間就長成的,它在地底下汲取了一冬的水分和養(yǎng)料,直待到春暖花開,催春的‘甘霖降下,才強勁地長出來。沒有經(jīng)過在地底下默默地汲取,沒有積蓄力量,哪來春天的脫穎而出?!?/p>
父親接著說:“春筍的成長是這樣,我們做人做事未嘗不也是這樣。只有打好基礎,有了扎實的基本功,在‘甘霖灑下之時,才能破土而出。如果基礎不牢,?;茏?,沒有積蓄足夠的力量,即使有溫煦的陽光,有春雨的滋潤,也很難破土而出?!?/p>
父親那天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在后來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都是扎扎實實打基礎,默默積蓄力量,用心用情用功做好每件事,從不?;茏?。父親關于春筍的哲學至今讓我很受益。
關于家鄉(xiāng)的春筍,還有一件事讓我記憶特別深刻。那是有一年我回鄉(xiāng)下老家看父母,我們兄妹在閑聊時,我隨口而出說想吃家鄉(xiāng)的春筍。那時還不是春筍破土而出的時候,春筍還在地里沒長出來,剛破土裂開縫,很難找。沒想到父親聽到后,他瞞住母親,偷偷地扛著鋤頭,到很遠的竹林里去挖春筍??吹礁赣H挖回的那一根根白白胖胖的鮮嫩的春筍,看到那被一路的荊棘劃傷的他那蒼老的雙手,我的眼睛濕潤了。那天晚上,我吃著父親挖回的竹筍,感覺味道特別好。
我離開老家已經(jīng)很多年了,也很多年沒回鄉(xiāng)下老家去挖春筍了。盡管現(xiàn)在我還時常在家里做春筍這道菜,在飯店也常會點春筍這道菜,也曾在不少的地方吃過當?shù)氐拇汗S,但我卻總感覺吃不出故鄉(xiāng)春筍的那種味道來。靜夜清晨,坐在電腦前,有關故鄉(xiāng)春筍的一個個溫暖而又恬靜的鏡頭浮現(xiàn)在了腦海,我在想,這也許就是氤氳在心底濃濃的鄉(xiāng)愁,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對家鄉(xiāng)和家人那難以割舍的牽掛。
王繼懷簡介
先后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人民政協(xié)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湖南日報》《教師報》《演講與口才》《南方雜志》《湖南教育》《廣州文藝》《散文選刊》《小品文選刊》《作文周刊》《做人與處世》等報刊上公開發(fā)表稿件150余萬字,曾獲中國地市報好新聞一等獎、湖南新聞獎等省級以上新聞獎14次,多次在全國各類征文比賽中獲獎,文章被文摘類報刊轉載或入選圖書文集,《傳遞》《母親心中的路》《感謝父親》等文章被廣東、北京、上海、重慶、安徽、河南、遼寧、山東、湖北等地選作中考模擬考試、期末考試等語文試卷閱讀試題;《希望的力量》《鄉(xiāng)愁是最詩意的風景》《在城里有塊菜地》《金櫻子酒》《鳳凰最美在清晨》等文章被學習強國全國平臺選用。著有《歲月未曾抵達》《怎樣采寫基層教育新聞》《燭光璀璨》《跋涉放歌》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