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姝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石油資源已成為發(fā)展不可或缺的能源,石油開采成為當前龐大的工程,石油開采技術也在不斷的提升。目前,在稠油的開采方面主要使用熱采和冷采兩種技術,每一種技術都存在其優(yōu)缺點,因此需要對稠油開采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不斷改善,得出更加優(yōu)良的技術。
關鍵詞:稠油;開采技術;發(fā)展;趨勢
稠油也可以稱之為重質油,由于其粘度高,流動的阻力大,而難于開采。通過原油粘度改善,可以提高抽油開采的效率。稠油在油層和井筒中流動的速度都很慢,給開采帶來一定的難度。而且由于深井的特點,采用常規(guī)的蒸汽吞吐的開采方式,很難見到效果。注蒸汽開采,由于井深的影響,熱能的利用率低,導致熱量損失大,熱力采油的效果不佳。由于深井稠油油藏的儲油物性差,應用熱力采油措施的效果不佳,必須對其進行優(yōu)化設計,采取最優(yōu)的開采技術措施,才能得到更高的稠油產量。通過對稠油油層的改造技術措施的應用,如油管壓裂技術措施的應用,提高油流的流動特性,提高開采效率。
1 稠油的定義
在國際上往往把重質油和重油當作為稠油。但是,稠油和重油是不能混合一談的,二者之間有著不同的分類標準。重油主要是看油的粘度,也就是膠體、瀝青以及原油的蠟含量,不同的含量有著不同的名稱。而重油的分類是看原油的密度,根據(jù)密度的大小對油進行分類,因為油里面的金屬、機械混合物及硫含量都不一樣,根據(jù)他們之間的大小進行分類。在我國對于稠油的分類標準不一樣,我國的分類是把粘度大于50mPa·s,相對密度大于0.92的原油稱為稠油。
2 稠油的特點
在我國稠油油藏絕大部分都是在砂巖儲集層,且不同的油藏埋藏的深度不一樣,大部分在10米到2000米之間不等,分布非常廣泛,類型繁多,收采情況技術也就千差萬別。但稠油的特點與其他國家沒有什么差別,具體主要有以下特征:
(1)稠油的粘度和密度都比較高,很難流動。所以開發(fā)的成本會增加很多,對于技術的要求難度也比較高,但油田的采收率卻很低,以至于油田開發(fā)利潤低。(2)重油的粘度與溫度是成反比的,它對溫度的敏感度非常高。據(jù)許多實驗研究表明,溫度每降低10攝氏度,原油的粘度相應的增加一倍。也就是根據(jù)稠油的這一特性,熱力開采法才得以在國內外廣泛使用。(3)在稠油的組成成分當中輕質組分的含量很低,而相對含量比較高的是焦質和瀝青質。
3 稠油油藏在我國的分布情況
在我國的石油資源當中,重油和瀝青資源大概占總量的20%,資源也是很相當不錯的。到目前為止已經發(fā)現(xiàn)的重油資源有20.6億噸,已經使用開發(fā)的在13.59億噸。我國重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各大盆地,例如松遼盆地、二連盆地、渤海盆地、南陽盆地、蘇北盆地、江漢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哈盆地等。大量石油儲備是遼河油田,勝利油田以及新疆克拉瑪依石油地區(qū)的石油儲備位居第二,大量的石油開采是在勝利油田。由于我國重油油藏形成的特性,是陸相沉積產生的,因此油藏儲層會有相當嚴重的非均質性,復雜的地質構造也會造成重油油藏的開采困難,且類型又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儲層埋藏深度。儲層深度超過800米的粘性原油儲量占探明儲量的80%以上,其中的大約一半的儲層埋深在1300米到1700米。吐哈油田儲層的深度在2400米到3400米,也是非常難于開采的深度,更深的油藏是塔里木油田,大概在5300米。
4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技術
4.1 注蒸汽熱采技術
蒸汽吞吐是最早稠油開采技術,也相對簡單。這項技術開發(fā)的比較成熟。蒸汽吞吐技術主要是針對原油的粘性與溫度成反比這一特性,它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將靠近油井的原油加熱,原油的粘性就會降低,然后提供氣體驅動力。
4.2 螺桿泵舉升采油技術
最近十多年來,螺桿泵采油在各國油田得到廣泛的應用,特別在歐美等國發(fā)展迅速。理論排量3.5~400m?/d,最大揚程500~2100m。近年來螺桿泵采油技術在海上油田應用普遍,陸上中、深井逐步推廣,發(fā)展較快,有望成為油田主要的機采方式之一,螺桿泵正在朝著規(guī)范化、系列化方向發(fā)展。螺桿泵又叫漸進式容積泵,由定子和轉子組成,兩者的螺旋狀過盈配合形成連續(xù)密封的腔體,通過轉子的旋轉運動實現(xiàn)對介質的傳輸。向組成一系列封閉腔,這些封閉腔從泵入口向出口方向移動,將液體由進口端推向出口端。井下單螺桿泵由定子和轉子組成。定子由鋼制外套和橡膠襯套組成,螺桿泵定子是用丁腈橡膠襯套澆鑄粘接在鋼體外套內而形成的一種腔體裝置。定子內表面呈雙螺旋曲面,與轉子外表面相配合。轉子由合金鋼的棒料經過精車、鍍鉻并拋光加工而成。由于螺桿泵具有輸送高粘度液體的特性,螺桿泵只有運動部件螺桿,沒有閥和其他的運動部件,結構簡單,對稠油的影響不大,因此,將螺桿泵安裝于稠油井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泵效,達到稠油井開采的預期產能指標。合理選配抽油桿扶正器,避免井口偏斜而導致油管的磨損,引起管柱損壞事故,而需要進行井下作業(yè)維修,增加油田開采成本。優(yōu)選合適的地面驅動的螺桿泵系統(tǒng),并安裝防反轉設備,保證螺桿泵安全平穩(wěn)地運行,提高螺桿泵運行的效率,減少螺桿泵故障的發(fā)生率,提高螺桿泵運行的效率,才能完成稠油油田開采的任務。
4.3 蒸汽萃取技術
萃取是指根據(jù)溶解度的不同利用特定溶劑將混合物中不同成分予以分離的一種方法。其中液體混合物一般用溶劑予以分離,這種方法又稱溶劑萃取。萃取劑是指在萃取過程中所利用的溶劑,萃取劑要求具有將混合物分離的特定功能。
4.4 化學驅
根據(jù)特定的篩選方法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潛力進行定向分析,以及進行一定的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當前我國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還是化學驅動法,占我國儲備油以及產量八成以上的油田開發(fā)都是利用此方法,與此同時運用恰當?shù)姆椒ㄝo助,那么可以將采收率提升至76%,是主要的攻擊方向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研究在中國。然而,在重油開發(fā)方面,和主要化學驅室內同時進行研究,但仍然是很少有現(xiàn)場試驗。
4.5 注氮氣與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
與國內外高溫泡沫劑調整蒸汽吸收,注射溶劑溶解以及諸如的二氧化碳、空氣等氣體能夠為其補充地層的能量,從而來提升重油油藏開發(fā)的成效。因為部分是普通重油、天然氣、二氧化碳和廢氣源是有限的,因此,氮注入和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重油研究,優(yōu)化。
4.6 微生物采油技術
人類有關微生物采油的技術是從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的。而在更早的二十年代出,美國專家貝克曼就曾提出過利用細菌開采石油的想法。在歐美國家,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了對稠油的開采,而這一技術在我國還是較晚的時候才出現(xiàn)。大慶、勝利、新疆、大港、青海油田開始重油開采技術研究和應用的微生物。一般來說,目前該技術在我國還停留在在實驗室實驗階段,尚未投入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生產中。最近幾年,隨著微生物技術的進步,展示出在重要開發(fā)方面有力的發(fā)展前景,這一技術也開始受到各方的追捧。
參考文獻:
[1]孫江河,范洪富,張付生,劉瓏.提高稠油采收率技術概述[J].油田化學,2019,36(02):366-371.
[2]張家燁,于興河.稠油開發(fā)技術進展及未來展望[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9,45(05):77-82.
[3]張小蓉.魯2稠油油藏泡沫驅可行性研究及方案設計[D].成都理工大學,2019.
[4]方舒,王杰祥,李偉玉,褚國宇.特、超稠油油藏三元復合吞吐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J].石化技術,2019,26(03):156.
[5]劉寧.基于不同稠油油藏模式高輪次蒸汽吞吐后生產特征及調整對策分析[J].新疆石油科技,2018,28(04):37-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