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娜
摘 要:本文結合筆者工作經驗分析花生種植的相關內容,探討花生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的相關內容及注意事項,并對病蟲害防治策略進行研究,為今后更好的提升花生種植效果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花生種植;高產栽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一、花生栽培的現狀分析
目前來看,花生栽培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選種方式落后。廣大種植戶還是按照老傳統、老習慣選留種子,普遍會選擇同一品種的莢果,不注意淘汰貪青晚熟、過早死亡或曾遭受病害的植株莢果,種子活力不足,極易遭受病害侵襲,影響后期生長發(fā)育,品質產量下降。缺乏創(chuàng)新性,沒有行之有效的科學手段。出于人力、財力等成本考慮,部分花生是以大規(guī)模撒網的方式進行種植,導致花生密度高低不一,出苗率低,影響后期管理,造成大量優(yōu)質土地的浪費,也缺乏對花生新品種選擇的主動性。缺少集約化管理。大部分土地分散在一家一戶的客觀事實,使得優(yōu)質高產高效花生不具備在大規(guī)模的生產土地進行種植的條件,由此導致科學有效的集約化管理方式不能大面積、大范圍推廣應用,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和種植成本的提高,收益下降。缺少科學的田間管理。
二、花生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分析
(一)品種選擇
結合地區(qū)的氣候環(huán)境、種植方式、土壤條件等因素科學選擇高產穩(wěn)產、適應性強、抗病能力強的花生品種。
(二)土壤選擇
花生屬于地下結果類農作物,土壤適應性廣,但要求高。確保優(yōu)質高產就需要具備良好的土壤條件,最好選擇地勢較為平坦,具有一定排水能力的沙壤土地。同時,花生忌重茬,宜植新茬地,普遍采取輪作倒茬的方式確保產量,可與小麥、玉米、水稻等作物輪作改善土壤條件。除此之外,土壤有機質應大于1.0%,pH值控制在6.5~7.5之間為宜。
(三)整地準備
做好整地準備工作,是打好優(yōu)良種植基礎的重要措施,對花生優(yōu)質高產栽培非常重要。種植之前需要深翻土地,耕層深度20~30cm,翻后鎮(zhèn)壓2遍使土地平整,確保土層上松下實,不板結。深翻時最好添加適當的農家肥,為花生生長提供良好養(yǎng)分。
(四)種子處理
要選擇飽滿雙仁果花生,晴朗天氣晾曬2~3d以喚醒種子活力,后剝殼進行選種分級,排除小粒、破碎粒、病蟲害粒、發(fā)芽粒、霉變粒等不合格種子,盡量選大粒種子進行種植,避免出苗不整齊現象。播前可用衛(wèi)福、多菌靈或千金粒進行拌種,提前預防莖腐病、根腐病和蚜蟲等苗期病蟲害。
(五)播種時間的選擇
花生播種時間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過早,會影響花芽分化,出苗慢,病蟲害易發(fā)生,一旦遭遇低溫陰雨天氣就會出現爛種現象;播種過晚,則不能充分利用生長季節(jié),影響生長發(fā)育,結莢少,產量品質降低。
(六)田間管理
合理控制種植密度,一般種植8000~10000穴/667m2,每穴播種2粒,出苗后及時補苗,并清除雜草,定期做好翻土、除蟲等工作。當花生種子處于種苗期時,應當預防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生長中期,應及時補充水分和養(yǎng)分,同對肥料數量合理把控;初花期,可在花生葉面上噴灑適當的硼砂水,促進葉片生長速度,加強光合作用,增加植株內的營養(yǎng)積累和結果數量,對蟲害進行防治;在生長后期,運用根外施肥的方式,降低花生根莖與葉片出現過早衰老的現象,為花生健康生長提供營養(yǎng)保障。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花生下針期后需水量逐漸增大,要及時澆水補充水分,同時注意不能有積水,否則影響根部呼吸,甚至導致爛根。總體上,施肥要科學合理,原則上應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有條件的地方應采用測土配方施肥,針對性更強。
三、主要病蟲害和防治策略
(一)主要病害
莖腐病是花生病害的主要病害,被稱為爛脖子病,危害很大。主要發(fā)生在連作多年的花生地塊,一般在花生成長的中后期,感病后很快枯萎死亡。此類病害具有較強的潛伏性和爆發(fā)性,田地發(fā)病率為20%~30%,嚴重者達到60%~70%,造成花生成片死亡,嚴重影響產量。
防治方法:提前預防,選種發(fā)現霉變或腐爛的種子及時剔除,做好晾曬工作,通過紫外線殺死種子上攜帶的病菌,降低病害的侵害率;科學種植方式可避免殘株上的病菌對花生根莖造成損害,如合理輪作,最好和小麥、高粱、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輪作,降低土壤中病菌,控制菌源;藥劑防治,通過使用25%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根據種子重量的0.3%~0.5%拌種,亦或根據種子量0.5%~1%藥劑兌水配成藥液浸種,以淹沒種子為準,浸泡24h取出播種。另外,在藥劑防治中還包含農業(yè)防治、藥劑噴霧、生長期藥劑防治等方式。
(二)主要蟲害
花生在成長期間常見的蟲害有蠐螬、棉鈴蟲、蚜蟲、紅蜘蛛等,本文主要分析蠐螬和棉鈴蟲的應對和預防??傮w上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可提前處理土壤,采取翻土利用紫外線直射殺消蟲子或蟲卵,或對土地進行消毒滅菌。
1.蠐螬。主要發(fā)生在花生苗期和莢果期,苗期導致缺苗斷壟,莢果期幼蟲不僅侵蝕果殼也易在果實內部滋生。防治方法:防治適期是幼蟲1~2齡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開始防治,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蠐螬極易產生抗藥性,可輪換用藥、使用新農藥或農藥復配劑等手段,如甲基異柳磷與辛硫磷、毒死蜱等輪用,聚酯類農藥與甲基異柳磷混用。對于覆膜種植的田塊,要確保藥液注入土壤,達到滅殺目的。
2.棉鈴蟲。主要以幼蟲食害花生葉片和花蕾。防治方法:提前調查蟲情,最好在卵盛期開始調查,5點取樣,每點查花生20~25株,當有蟲株量達到5%~10%時,可運用化學防治手段應對,普遍使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3000倍液,或15%茚蟲威乳油2500倍液進行防治。
四、結束語
花生種植業(yè)正走向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隨著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要想種植出優(yōu)質高產的花生,需要選擇優(yōu)良的適合本地區(qū)生長的花生品種,并配套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策略,因地制宜科學種植花生,并走產業(yè)化發(fā)展為一體的道路,實現花生生產機械化,降低種植風險和成本,形成規(guī)模效應。
參考文獻:
[1]宋開斌,呂偉,申加孟.花生高產種植及田間管理技術的分析[J].農業(yè)與技術,2019,39(15);109-110.
[2]代玉金.花生高產種植技術及應用推廣實踐[J].農家參謀,2019(13);80.
[3]程立清.花生優(yōu)質高產種植技術及田間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19(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