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質是什么?人的存在有何意義?我是誰?從哪兒來?又要到哪兒去?我們生來就是自私的?”別誤會,老師不是要跟同學們]探討哲學,一切的問題都要從英國作家理查德·道金斯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這本書說起。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觀點——“一切生物,包括人類,都只是基因的生存工具。任何生命體,都是基因建造和操縱的一臺機器”看完這兩句話,你定嚇壞了。在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2單元《遺傳變異》的第3課《尋找遺傳與變異的秘密》》中,同學們了解了生物的遺傳與變異和基因有著密切聯(lián)系,那理查德.道金斯為什么說一切生物都只是基因操控的機器呢?難道基因才是生物的統(tǒng)治者?人類能否擺脫這種操控?
別著急,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跟著南京市鼓樓區(qū)赤壁路小學吳雯婧老師走進本期“加油科學課”共同探秘“自私的基因——病毒的遺傳和變異”!
20世紀中葉,人們在生物體內(nèi)發(fā)現(xiàn)了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基因。對于一個生物來說,某個基因可能就會決定它的身高、體重、眼睛的顏色以及行為方式。每個生物都可以看成是各種基因的不同組合,繁衍就相當于把父母體內(nèi)的基因各自復制一半,然后把兩者重新合成一個新的基因組合。理論上說,我們的長相應該一半像爸爸,一半像媽媽。但是,生活中,常有人這樣對我們說——“你長得和你爸爸一模一樣”“你媽媽的基因真強大,連單眼皮都遺傳給你了”。這里的“一模一樣”和“基因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爸爸或者媽媽一方的基因是“自私”的呢?
其實,所謂“自私的基只是一種擬人的修辭手法,因為基因本身并不會思考,基因唯一知道的就是不停地復制自己。按照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大自然的優(yōu)勝劣汰是為了篩選出更優(yōu)秀的生物個體??陀^上說,只要有利于生存的基因復制得越多,那么,越優(yōu)秀的生物就會在漫長的自然選擇和競爭中存留下來。這才是真正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么,經(jīng)過千百萬年的進化后,生物都保留了哪些“自私”的基因呢?
我國是水稻的發(fā)源地,在長達7000多年的馴化過程中,水稻演化出了秈稻和粳稻兩大亞種。但是,目前的雜交水稻都集中在單一亞種之間,比如袁隆平爺爺研發(fā)的雜交水稻、綠色超級稻等,都是在秈稻亞種之間進行的雜交。為什么不把秈稻和粳稻的優(yōu)點雜交在一起呢?這是因為一旦秈稻和粳稻雜交,水稻會出現(xiàn)花粉不育、小穗結實率低、籽粒不飽滿等雜種不育現(xiàn)象,通常有50%左右不能結實。粳稻和南方野生稻進行雜交后,粳稻的“自私基因”將南方野生稻的配子殺死,同時保護了自己的配子,這就是自私現(xiàn)象。
動物世界就更復雜了。螞蟻的每個群落所有成員都是一母(蟻后)所生,它不干活,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繁殖后代。后代里,雄性負責交配,雌性則會分化為不同的類型,有的負責尋找食物,有的負責養(yǎng)育后代,還有的負責防衛(wèi)和戰(zhàn)斗,它們統(tǒng)稱為“職蟻”。看起來,蟻后總是奴役子女來滿足私欲,職蟻們則顯得非常無私,不僅任勞任怨地工作,必要的時候還會犧牲自己。但是,這其實是“自私”的基因偽裝出來的假象:職蟻不僅不是女王的奴隸,恰恰相反,它們主動喂養(yǎng)有生殖能力的女王,驅使女王提高繁殖力。而雄性不論基因多優(yōu)異,在和女王交配后都會死亡。所以,在螞蟻大家族中,職蟻們的“無私”反倒是基因“自私”的體現(xiàn)。
而人類的“自私”之處則表現(xiàn)在不同的親戚血緣關系遠近,表現(xiàn)出來的關心程度也會有很大的差別,比如父母對子女的愛。從生物學角度來說,子女身上有父母各一半的基因。但在自然界,與其說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子女,不如說父母體內(nèi)的基因“要求”父母保護好子女體內(nèi)同樣的基因。更嚴謹?shù)卣f,父母對子女的關心愛護是一種“投資”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基因更廣泛地遺傳。所以,父母之愛總是最深的,其次是兄弟之愛,然后是其他親戚的關愛。這么說,人類的情感都被基因所操控了?
其實不然。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進化出來兩樣東西:一樣叫作文化,另外一樣叫作理性。有了這兩樣武器之后,我們已經(jīng)徹底地擺脫了基因的束縛,我們可以不必時時刻刻按照我們的生物本能來行動。所以,哪怕我們體內(nèi)的基因是“自私”的,但是這也并不妨礙我們可以產(chǎn)生無私的道德觀念,并且認為這才是我們值得追求的目標。事實上,正是因為我們能夠克服自己的生物本能,才更加凸現(xiàn)了人類思想的可貴。
今年春節(ji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一個摸不清“脾氣”的病毒新型冠狀病毒上。因為它的出現(xiàn),熱熱鬧鬧的街道變得異常安靜,人山人海的商場變得空無一人。大人們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瀏覽新聞和朋友圈,關注疫情發(fā)展動向。孩子們沒有串門,沒有聚會,沒有旅行,甚至環(huán)能按時上學。一時間,新型冠狀病毒成為全人類的“公敵”,它們“自私”的行為就讓人既害怕又好奇。接下來,讓《科學大眾》雜志的小記者來到第一現(xiàn)場,采訪一下這些“壞家伙”!
新型冠狀病毒,你們長得像皇冠一樣美麗,為何要害人?
害人?哼,別冤枉我們!我們只是在地球上混口飯吃而難道只允許其他生物生存,不允許我們病毒生存嗎?
可是,你們已經(jīng)威脅到我們?nèi)祟惖纳?,你們太自私了?/p>
自私?我們不懂什么叫自私,我們只知道,要想好好地存活下去,就要住在你們的細胞里。有了細胞這個家,我們就可以安心繁殖,我們的家族才可以永存!
你們是怎么做到在細胞里面繁殖的?就不怕我們?nèi)祟惖拿庖呦到y(tǒng)嗎?
免疫系統(tǒng)?一開始進攻是有些困難,不過很快我們就找到了策略——我們病毒的遺傳沒有你們?nèi)祟惖哪敲磸碗s。由于沒有細胞結構,只有一件名叫蛋白質的衣服披在外面。一到“家”(細胞),我們就會把外面的衣服脫下來,暴露出自己的遺傳物質,再找到細胞核這個好幫手,它們自然會來幫助我們復制繁殖的!
可惡!那你們?yōu)槭裁匆奶巶鞑ィ?/p>
個人的細胞怎么能住下我們家族那么多成員?我們當然要想辦法順著你們的飛沫、接觸出去找新家。
哼!你們別想了,科學家們已經(jīng)在研制疫苗,到時候你們就完蛋了!
真是天真的孩子,你們會研制疫苗,我們就不會進化再變異了?不是我吹牛,我們家族世世代代都會在遺傳的時候悄悄變異而變得更強大呢!還記得SARS病毒嗎?它們可是我們家族的老前輩,當年的“豐功偉績”至今口口相傳。在這點上,我們新型冠狀病毒可不能認輸!
走著瞧,你們這些“自私”的病毒,我們一定會勝利的!
別白費力氣了,要知道你們?nèi)祟?,哦,還有動物,你們的遺傳可不像我們脫個蛋白質衣服這么簡單。還是先在家試著提取自己的DNA,看看有沒有我們家族的遺傳物質厲害吧!哈哈哈哈……
在家提取自己的DNA?這怎么做?
實驗材料
自己的唾液、玻璃杯1個、洗滌劑(洗衣粉或洗潔精均可)、食用鹽、果汁(酸性)、75%酒精、吸管1根、牙簽1根。
實驗過程
1.在玻璃杯里吐入唾液,滴入幾滴洗滌劑,倒入一些果汁,撒入一點鹽,搖晃均勻(這時,細胞已經(jīng)破裂成碎片)。
2.把酒精瓶放在裝有冰塊的杯子里,對酒精進行預冷處理。再把預冷的酒精沿著吸管慢慢加入以上的混合物中(DNA是不溶于酒精的,酒精是將DNA與蛋白質分離的關鍵,該步驟需要輕柔一些)。
實驗現(xiàn)象
在加入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會有一團黏稠物(或類似絮狀物)形成,那就是你的專屬DNA,用牙簽挑起來仔細觀察吧!
DNA飾品
你還可以選擇挑一些出來,放到小容器里,放上酒精封存起來,做成一個DNA小飾物。
聽了小記者和新型冠狀病毒的對話,我們可以確定新型冠狀病毒是極其“自私”的。它們不僅可以利用人類的細胞快速遺傳,還能在遺傳的過程中變異,讓自己更強大。但是,換個角度來看,病毒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一樣也要生存,它們不斷地進化,同時不斷地入侵生物細胞,利用這些生物細胞復制更多的病毒,使自己的家族得以生存,這是個很正常的現(xiàn)象,只是人類往往要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如果你感到發(fā)燒或渾身酸痛,這恰恰說明了你的免疫系統(tǒng)在發(fā)揮作用。不過,有很多時候,只靠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是無法完全戰(zhàn)勝病毒的。
當然,隨著病毒不斷進化、基因突變,除了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新型冠狀病豐毒等,我們以后還會碰到各種新型病毒,我們能做的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如勤洗手、戴口罩等,增強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遇到疾病時,科學看待問題,及時就醫(yī),不要讓病毒這樣“自私”的基因有可乘之機。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基因“自私”的秘密,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去閱讀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這本書,或者觀看有關基因的電影,如《綠巨人浩克》《侏羅紀世界》系列等,相信你會有更多見解!
(責任編輯:陸艷)
吳雯婧
南京市鼓樓區(qū)教師,多次在市、區(qū)級教育論文及案例評比中獲獎。兼任??萍驾o導員,組織學生參加各項科技活動和競賽,多次在金鑰匙、科創(chuàng)、“五小”“四個一”比賽中獲得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