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老城區(qū)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tǒng)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huán)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xiàn)代生活融為一體。黨中央十分關心老城區(qū)和棚戶區(qū)改造,就是要讓大家居住更舒適、生活更美好,解決好大家關心的實際問題,讓大家住在胡同里也能過上現(xiàn)代生活。
——習近平
72歲的朱茂錦是地道的老北京,住在前門街道草廠四條胡同,有個和和美美的大家庭:他和老伴兒,女兒女婿一家,三代同堂;外甥、侄外孫跟他同住一座小四合院里。
冬日周末的晌午,一家子又聚齊了。見記者來,老兩口拿出收藏的照片,打開了話匣子一這幾張最珍貴:2019年春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來到朱茂錦家,同他們一家人包餃子、炸鉻馇、聊家常。這是參加草廠社區(qū)文化活動,那是在胡同里的“小院議事廳"……
堂屋里,正待開飯,一大家子人,共話胡同里的新生活。
舒適生活入院來
“電線入地,雨污分流,基礎配套,胡同最窄處不到1米,建設施工全是人拉肩扛一點點干出來的呀!”
說起習近平總書記來家時的情形,朱茂錦記憶猶新,笑意盈盈,“這是總書記在我家包餃子的照片,總書記包餃子可熟練了。他笑著跟咱嘮家常,問生活條件還有啥要提升的,我說已經(jīng)很好了。我這侄外孫就是證明,小時候來胡同直叫苦,現(xiàn)在上班了還住在這兒,不走了!
侄外孫羅飛接過話茬:“可不嘛,從前胡同里盡是泥土路,雨天沒法走,兩旁還私搭亂建。最受不了的是上公廁,冬天太冷了,夏天味兒重。
“快要吃飯了,說這干啥!”朱茂錦笑著打斷,起身招呼記者,“來,看看咱現(xiàn)在的小院兒。
外甥嚴宏濤住的北廂房,青磚黛瓦,外貌古樸。走進去,電器空調(diào),設施現(xiàn)代,隔壁就是獨立衛(wèi)浴。屋里暖烘烘的,嚴宏濤一指墻邊的電暖氣,“儲能式的,晚上用峰谷電,邊蓄能邊散熱,白天斷開電源還能繼續(xù)供熱。
廚房里,一小鍋炸醬“咕嘟咕嘟”冒著熱氣,卻不見明火。"草廠胡同里,家家用上了全電廚房,聽社區(qū)干部講,這在全北京居民區(qū)里是頭一份兒。”朱茂錦的老伴兒何立華笑著解釋從早年“煤改氣"到大前年的“氣改電”,污染沒了,也更安全。
細數(shù)變化,何立華摟不住話匣子,“生活也更便利了,瞧這黃瓜、蘿卜、松仁小肚,都是從胡同附近的超市買來的。胡同周邊打造一刻鐘生活圈,'主食食堂''便民理發(fā),出小院兩三百米就是。政府為社區(qū)配套了物業(yè)管家,把胡同打理得亮亮堂堂。
老伴兒說變化,朱茂錦道原因。胡同里的舒適生活,受益于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彪娋€入地,雨污分流,基礎配套,胡同最窄處不到1米,建設施工全是人拉肩扛一點點干出來的呀!”
“咱胡同人家過上了現(xiàn)代生活,說一千道一萬,真得感謝總書記,感恩共產(chǎn)黨!"朱茂錦眼里閃光。
守護文脈日子新
“瞧這場面,做糖葫蘆、驢打滾
的,包餃子的,熱鬧吧?那天有一撥游客來胡同參觀,也學著做糖葫蘆,還直豎大拇指,為咱社區(qū)傳統(tǒng)文化活動點贊。
“開飯嘍!”朱茂錦的女兒朱欣然邊吃邊嘮小時候,上房頂,逮麻雀,斗蟋蟀,淘氣事兒不少。
“咱家閨女玩的,可比你那會兒有文化?!闭煞蚍恳愦蛉さ?,“投籃、套圈比賽,卡拉OK,社區(qū)文體活動越來越多,閨女嚷嚷著來,在胡同撒了歡兒地跑。
接過女婿的話頭,何立華有圖為證,“這張是胡同街坊制作北京傳統(tǒng)小吃的照片。瞧這場面,做糖葫蘆、驢打滾的,包餃子的,熱鬧吧?那天有一撥游客來胡同參觀,也學著做糖葫蘆,還直豎大拇指,為咱社區(qū)傳統(tǒng)文化活動點贊。"
房毅也是老北京,胡同里從小玩兒到大。比起他小時候,周邊復興的商業(yè)街豐富了一家人的生活。“胡同北頭的西興隆街,過去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現(xiàn)在寬闊的車道,沿街一路的文創(chuàng)店、茶館、面館,產(chǎn)業(yè)小而美。閨女總愛貓在街東頭的花市書店,拿著兒童繪本看半天?!?/p>
“現(xiàn)在胡同更熱鬧,更有文化味兒了?!眹篮隄趪饬魧W、工作10年,回來發(fā)現(xiàn),原先一個個不起眼兒的大雜院,近年來經(jīng)過搬遷騰退、保護性修繕,恢復了歷史風貌,”咱家周邊多了不少文物呢!”
"再說前邊的三里河,斷流上百年了,如今也按歷史記載修復,河邊保留胡同街區(qū)特色。嚴宏濤說,"河里鴛鴦戲水,河畔老樹舊宅,那是咱胡同人家的后花園。總書記說'讓歷史文化和現(xiàn)代生活融為一體'可不就是現(xiàn)在這樣?
胡同治理有活力
“社區(qū)專門騰了間屋子,給我們搭建公共事務的議事平臺。家長里短,胡同秩序,文化活動,議的事兒可多了,它就是咱們胡同小巷的業(yè)委會?!?/p>
飯后,一家人收拾屋子。朱茂錦把用小袋兒裝好的蘿卜皮、黃瓜皮,放進廚房外貼有“廚余垃圾”的桶內(nèi)。
“咱們街道是東城區(qū)創(chuàng)建垃圾分類全覆蓋示范片區(qū),小院議事廳專門開會討論,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老胡同也要走在前!”朱茂錦邊說邊指點,“這張是小院議事廳的照片。社區(qū)專門騰了間屋子,給我們搭建公共事務的議事平臺。家長里短,胡同秩序,文化活動,議的事兒可多了,它就是咱們胡同小巷的業(yè)委會。"
朱茂錦是議事廳里的積極分子。一個大院兒有好幾戶人家的,公共空間咋使用?議事廳開會協(xié)商,制定"小院公約”,他建言獻策,參加文本起草;解決胡同停車難,政府在附近規(guī)劃建設了停車位,哪知有人上鎖私占,他看不過,向小院議事廳反映,還給“接訴即辦”的北京12345市民服務熱線打電話……
“他呀,就愛管閑事兒。"老伴兒笑著插話,朱茂錦有點兒不樂意了,“這可是總書記給咱們倡導的!‘
一旁,前門街道黨工委書記李衛(wèi)華幫著打圓場,“總書記就在咱小院議事廳說了,'居民的事居民議,居民的事居民定'有利于增強社區(qū)居民的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提高社區(qū)治理和服務的精準化、精細化水平。”
“最近,小院議事這樣的基層協(xié)商民主實現(xiàn)形式,寫進了《北京市街道辦事處條例》?!崩钚l(wèi)華補充道,這很符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聽罷,朱茂錦回頭沖老伴兒一笑,別小瞧咱這小院兒,可真是跟總書記和黨中央,緊緊連在一起嘍!
本篇整理自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