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文娟
命題方向
語文新課程標準關于寫作教學是這樣要求的:“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019年,材料作文在中考作文題中的占比呈上升趨勢,這一方面反映了命題人對初中生思辨能力的重視,另一方面暗含了中考對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命題立足于“立德樹人,守正出新”的方向,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考查考生對生活的思考,考查考生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
預測文題
請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我們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受,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
——周作人
這段文字引發(fā)了你哪些聯(lián)想與思考?請你寫一篇作文,可講述經歷,可抒發(fā)情感,可闡述觀點。
要求:任選一個角度立意,題目自擬;文體自選,詩歌不少于16行;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人名。
思路點撥
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同學們首先要理解周作人說的這句話,并且能從中找出關鍵詞,理清關系,準確立意。具體方法有以下四點:
1.明確話題?!坝袩o用的游戲與享受”“生活才覺得有意思”,這是一對看似矛盾實則意味深遠的話題。在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我們要善于以小見大,縮小“包圍圈”,只有這樣,才能將這個話題寫得透徹、深刻。
2.抓關鍵詞??此茻o用,卻有意味。“無用的游戲與享受”“有意思”,這兩個詞句是關鍵詞。材料中的“游戲與享受”既可以指真實存在的“游戲與享受”,也可以指某種“無用”的東西,比如“無用的書卷”“無用的興趣”等。
3.理清關系。我們不妨問問自己,那些看似無用的東西怎么會有意思呢?它究竟是哪個方面有意思呢?那些在常人眼中“無用”的東西又是怎樣對自己發(fā)揮了“有意思”的作用呢?考生在寫作前要回答好這些問題?!盁o用”是選材上的限制,“有意思”是選材上的意義。
4.準確立意。結合上述分析,我們在立意時絕不能脫離了立意的點——無用而有意思。立意的角度可以是:讓我們去感受生活中的“無用”,如拾起看似無用的書卷等,體會那些“無用”背后的“有意思”,讓心里滿滿都是詩意。
優(yōu)秀范本一
拾荒夢
◎石旭可
張愛玲說,人生有三大遺憾: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肥香厚溢的鰣魚引得饞蟲四起,卻長嘆它的多刺多骨。常以美人相喻的海棠,卻輸了一縷香。命運多舛的《紅樓夢》,令人唏噓不已,卻少了一個可歌可泣的結局。你我皆無法躲避,只能踮起腳尖追逐不完美。
我有一個和三毛一樣的拾荒夢,她拾的是點點滴滴匯成各種小物件的狂喜,我拾的卻是折折疊疊各類看似無用的書卷。
與滿室塵埃為朋為伴的,是一本本書刊。雪白的書頁已不復存在,漸漸自邊角殘破了。缺頁的缺頁,漏頁的漏頁,還有已褪色得不成樣子只依稀分辨出是一張當年精致的糖紙。一摞摞分數優(yōu)異的試卷中,卻夾著幾張現(xiàn)在看來是“鬼畫符”、從前卻視若珍品的明信片。翻頁,上書: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歪扭的字,我瞧著忍俊不禁。
我一路向前,且行且歌。我想沿著來路慢慢走,逆著時光與歲月交手。待到一月陽光燦爛,萬里無云,我啟封厚重的塵埃,讓多年未見天地與春秋的荒書,毫無遮掩,毫無保留地暴曬于陽光之下。于是,俯仰自有天地,褒貶自有春秋。
有時候,有些道路,從一開始便偏離原來的道路,但努力尚且是有用的,因為它可以讓你不那么偏離。不乏兩三張緋紅底頁的小詩襯托雪白卷子的神圣;不乏甜美誘人的果脯占據大部分小說原有的位置,還有萬千我拾起一地的夢。春花秋月作書簽,繁星滿天是底紙,美夢的畫筆一直握在我的手上,牢牢地與我緊密貼合,合二為一,此中的興味與享樂的舒適是獨一無二的。于是,我們都是風的化身,云與霞光來作我們的冠冕。
做個少女,永遠懷春。詩放在心里,陽光灑在臉上。
(浙江紹興市柯橋區(qū)錢清鎮(zhèn)中學九年(4)班)
亮點透視
1.巧妙借鑒,選題獨特?!笆盎膲簟鳖}目很新穎,其實這是“我”借鑒了作家三毛的文章,三毛寫的是喜歡收集各種小物件,而“我”寫的是小時候的閱讀經歷。所以,創(chuàng)新基于借鑒。只有多閱讀,才能有新意。
2.語言精美,富有魅力。本文的語言很有特色,或引用他人名句,或自己信手拈來,如“春花秋月作書簽,繁星滿天是底紙”,猶如顆顆珍珠,散發(fā)著語言的獨特魅力。讓人堅信,那看似“無用”之書,實則意義非凡。
優(yōu)秀范本二
無用之趣
◎陳佳瑜
音樂人高曉松說:“生活不只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我敬佩于阿全和十三的愛情,讓我看到了另一種生活方式。川藏鐵路上相愛,在一起十年,沒車沒房,一家四口一直在路上,靠擺地攤環(huán)游了六十三個國家。
他倆的十年,過遍了無數人想要卻沒有勇氣實現(xiàn)的生活,在大多數人為生計而苦惱時,他們選擇了走自己的路,去旅行,去做看似毫無意義的事,經歷過苦難卻依然用心詮釋生活的真諦。而今他們,依然在路上。
人不同于其他動物,動物所做的每件事都有用,是為了生存和繁衍。人不一樣,人要做許多沒用的事,可也是生活中需要的。
我們總要做一些學習以外的事,大到有勇氣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小到偶爾發(fā)個呆,也是一種享受。要是人只學習有用的課,上大學只做對就業(yè)有幫助的事,工作只是為了買房買車,生而為人,豈不浪費?
我時常干一些沒用的事。譬如養(yǎng)花養(yǎng)草。花草不會言語,但其實它們也與人相通。前幾天我新搬過來一盆蘆薈,這蘆薈還沒長成模樣,它的周圍倒是長出了幾簇小草,興許是土壤中帶過來的,大約是三葉草,好似許多蘆薈旁都有它的存在。但它在夜間竟會合攏葉子,我是在不經意間發(fā)現(xiàn)的這個秘密。它好像有一定的作息時間,白天努力生長,晚上睡覺休息。曾經我以為它是因為光照強弱才會收縮葉片,但在夜間把它放在明亮的客廳,它的葉片還是緊緊貼攏。
昨天媽媽告訴我一個壞消息,放在陽臺上的那幾株養(yǎng)在水里的綠蘿和吊蘭枯死了。我一看,水確實不多了。它們拼命吸水,像在責怪我為什么不救救它們,我趕緊給它們澆水,覺得非常抱歉,心想,只要它們重新活過來,我再也不忽視它們了。
一些看似“沒用”的事往往讓生活有了期盼,才不至于待你功成名就歸來之時,沒有什么值得回味的事。
唯愿我們做一個慈悲的人,愛世界,愛草木天地,愛遠方的人,盡享“無用”之趣。
(浙江紹興市柯橋區(qū)錢清鎮(zhèn)中學九年(4)班)
亮點透視
1.娓娓道來,樸實無華。該生從音樂人高曉松的詩句引出,對材料的把握可謂非常準確。通篇猶如“拉家?!?,從他人的事、他人的想法寫到自己種花的事,寫自己的感想,讀起來親切、自然。
2.語言豐富,以情動人。從引用詩句到“我”的真實情感,得益于嫻熟的語言運用,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