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奇軍,潘永東*,張 京,張華瑜,柳小寧,徐銀萍,火克倉,郭剛剛,趙 鋒
(1.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與啤酒原料研究所,甘肅蘭州730070;2.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北京10081)
隨著啤酒工業(yè)的迅猛發(fā)展,我國對啤酒大麥原料的需求日益劇增[1],而且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2-3],2002 年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啤酒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然而,因品質、栽培技術等原因[4-5],我國60%~70%的啤酒大麥依賴進口[6]。因此,加強優(yōu)質大麥選育仍是大麥育種工作中的重要任務。
為滿足我國啤酒工業(yè)對啤酒大麥的需求,急需選育釀造品質達到國家優(yōu)級釀造標準蛋白質含量(以絕干計)9.0%~12.5%,浸出率80%以上,2.5 mm篩選率85%以上,3 d 發(fā)芽率95%以上,5 d 發(fā)芽率97%以上,千粒質量(以絕干計)38 g 以上,產量指標超過主栽品種甘啤6 號5%以上,或者產量相當[7],但在其他性狀方面有所改善或突破,且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啤酒釀造專用大麥新品種。經過14 年的潛心研究和精心選育,我們成功地育成了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8 號。經過3 年甘肅全省聯合區(qū)試、2年甘肅省生產試驗,2 年國家第二屆北方(春)大麥區(qū)試和1 年國家大麥生產試驗,發(fā)現該品種不僅表現出高產、穩(wěn)產、適應性廣、抗倒伏、抗病強的優(yōu)異
特點,而且具有優(yōu)良的釀造品質,是一個具有廣闊
應用前景的啤酒大麥新品種。
甘啤8 號(原系譜號0416-1)是由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與啤酒原料研究所以甘啤4 號為母本、chariot 為父本,2004 年組配雜交組合,經14年自主選育的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優(yōu)質高產啤酒大麥新品種。
甘啤8 號自2004 年組配雜交組合,2004—2010 年在選種圃中經過連續(xù)選擇,2011 年參加品系預備鑒定試驗,2012 年參加品系鑒定試驗,2013年參加品系比較試驗,2014—2016 年參加甘肅省區(qū)域試驗,同時參加甘肅省生產對比試驗和生產示范,2015—2016 年參加第二屆國家大麥(春播)品種區(qū)域試驗,2016 年參加國家大麥(春播)品種生產對比試驗,其選育程序如圖1 所示。
圖1 甘啤8 號選育過程
甘啤8 號,二棱、皮大麥,春性,生育期100 d 左右,屬中晚熟品種。幼苗匍匐,葉色綠,株高84.5 cm左右,莖稈黃色,地上莖5~6 節(jié),莖稈粗壯,基部節(jié)間較短,穗下節(jié)長,彈性較好,抽穗時株型松緊中等,穗全抽出,閉穎授粉,穗長方形;灌漿后期莖彎曲,穗層整齊,穗長9.2 cm 左右;穗粒數23.7 粒左右,疏穗型。一般密度條件下,單株有效分蘗3~4 個,長芒,黃色鋸齒,千粒質量46 g 左右,粒色淡黃,種皮薄,粒徑大,皺紋細膩,籽粒橢圓形,飽滿,粉質。較抗倒伏,而且抗干熱風、抗條紋病和其他大麥病害。
根據西北啤酒大麥及麥芽品質檢測實驗室、中國食品發(fā)酵工業(yè)研究院、百威英博武漢啤酒廠品質檢查結果,該品種原麥指標:千粒質量45.9 g,3 d 發(fā)芽率95%,5 d 發(fā)芽率99%,蛋白質含量11.0%,飽滿度(≥2.5 mm)85.7%(表1);麥芽指標:色度4.8 EBC,麥芽浸出物80.9%,α- 氨基氮量177 mg/100 g,庫爾巴哈值43.0%,糖化力295 WK(表2)。其釀造品質達到國標優(yōu)級標準。
甘啤8 號在3 年甘肅省區(qū)域試驗中平均折合產量8 564.10 kg/hm2,較對照增產8.9%,產量位居參試品系第1 位。在2 年國家大麥(春播)品種區(qū)域試驗中平均折合產量7 101.12 kg/hm2,較對照增產10.8%,產量位居參試品系第1 位。
在2 年甘肅省生產試驗中,平均折合產量8 448.75 kg/hm2,較對照增產5.9%,產量居第1 位。在2016 年國家大麥(春播)生產試驗中,平均產量為5 078.25 kg/hm2,較對照增產9.0%。
甘啤8 號株高80 cm 左右,基部節(jié)間短,穗莖節(jié)較長,莖稈彈性好,較抗倒伏,抗條紋病及根腐病。
表1 甘啤8 號原麥品質
表2 甘啤8 號麥芽品質
2012 年品系鑒定試驗中平均折合產量11 776.65 kg/hm2,較對照品種甘啤4 號折合產量11 088.60 kg/hm2增產6.2%。
2013 年品系比較試驗中平均產量8 804.40 kg/hm2,較對照甘啤4 號產量8 198.70 kg/hm2增產7.4%。
2014—2016 年甘肅省啤酒大麥品種聯合區(qū)試中(表3),3 年共15 點次均增產,增幅0.5%~24.9%,平均產量8 564.16 kg/667 m2,比對照甘啤4號增產8.9%。
2015—2016 年甘啤8 號參加全省啤酒大麥品種聯合生產試驗,參試品系3 個,2 年共設9 點次試驗。
2015 年4 點次生產對比試驗均較對照增產,增幅2.9%~10.6%,平均產量為8 561.40 kg/hm2,較對照甘啤4 號平均增產6.3%。其中:民樂縣平均產量為9 270.00 kg/hm2,較對照增產7.5%;山丹縣平均產量為8 733.75 kg/hm2,較對照增產10.6%;永昌縣平均產量為9 082.50 kg/hm2,較對照增產3.6%;黃羊鎮(zhèn)平均產量7 159.50 kg/hm2,較對照增產2.9%。
2015 年5 點次生產對比試驗均較對照增產,增幅0.9%~18.0%,平均產量6 776.90 kg/hm2,對照甘啤4 號平均增產6.6%。其中:民樂縣平均產量7 627.50 kg/hm2,較對照增產4.1%;山丹縣平均產量7 674.00 kg/hm2,較對照增產18.0%;永昌縣平均產量5 637.00 kg/hm2,較對照增產2.5%;黃羊鎮(zhèn)平均產量6 295.50 kg/hm2,較對照增產0.9%;臨夏州平均產量6 876.90 kg/hm2,較對照增產7.0%。
2 年生產試驗中9 點次均增產,增幅0.9%~18.0%,平均產量7 719.15 kg/hm2,比對照甘啤4 號增產6.4%,產量居第1 位。
2017 年在武威市涼州區(qū)黃羊鎮(zhèn)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麥類作物試驗場進行大面積繁種及生產示范0.6 hm2,平均產量達7 747.20 kg/hm2,較對照甘啤6號增產9.3%。通過多點試驗和示范可以看出,該品種在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均表現出產量水平高、增產潛力大,且能通過自身基因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在較高水平上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性。
2015—2016 年國家大麥(春播)品種區(qū)域試驗(表4):2015 年平均產量7 697.73 kg/hm2,較對照增產9.05%,較區(qū)試平均值增產13.06%,居第2 位。2016 年平均產量6 504.51 kg/hm2,比對照增產13.1%,居第1 位。2015—2016 年平均產量7 101.12 kg/hm2,比對照增產10.8%,居第1 位。
表3 甘啤8 號在甘肅省區(qū)試中的產量表現
表4 2015—2016 年國家大麥(春播)區(qū)域試驗甘啤8 號產量表現
2016 年國家大麥(春播)生產試驗中(表5),甘啤8 號在4 個試點均較統(tǒng)一對照品種甘啤6 號表現增產,平均產量為5 078.25 kg/hm2,較對照增產9.0%,其中:內蒙古海拉爾產量為3 510.00 kg/hm2,較對照增產12.5%;黑龍江哈爾濱產量為4 738.80 kg/hm2,較對照增產4.3%;甘肅金昌產量為4 615.50 kg/hm2,較對照增產20.1%;新疆石河子產量為7 448.70 kg/hm2,較對照增產4.4%。
表5 2016 年國家大麥(春播)生產試驗甘啤8 號產量表現
通過國家大麥(春播)區(qū)域試驗、國家大麥(春播)生產試驗、甘肅省區(qū)域試驗、甘肅省生產試驗,結果表明,甘啤8 號適宜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qū)、黑龍江等啤酒大麥種植區(qū)種植。該品種不但在我國北方春大麥種植的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表現出產量水平高、增產潛力大、適應性廣,而且釀造品質均達到或超過國家優(yōu)級標準,是一個優(yōu)質釀造啤酒專用大麥新品種,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
在海拔1 500 m 以下的地區(qū)應于3 月上旬播種,在海拔1 500~2 000 m 地區(qū)以3 月中旬播種為宜,在海拔2 000 m 以上地區(qū)3 月下旬播種。當表土化凍5~10 cm,在夜凍午消時搶時播種為宜。
甘啤8 號的適宜播種量為225.00 ~262.50 kg/hm2。在土壤肥力較高、管理措施較好、土壤墑情充足的條件下,可取播量的中下限;在土壤瘠薄、水肥條件較差、土壤墑情欠佳的情況下,可取播量的上限。早播情況下,一般分蘗成穗率高,可取播量的中下限;晚播分蘗成穗率低,可取播量的上限。
施肥對籽粒蛋白質含量有顯著影響,特別是施氮素肥料。除施用農家肥外,化肥的用量為:N 120~180 kg/hm2,最高不應超過225 kg/hm2,P2O5120~180 kg/hm2,氮磷比1∶1 左右,K2O 20~45 kg/hm2;氮磷肥最好作底肥或基肥一次性施入,必要時結合澆頭水可少量撒施氮肥,一般純氮22.5~37.5 kg/hm2即可,避免中后期過量施用氮肥,以防貪青晚熟,造成倒伏和蛋白質含量超標。在施用時間上,要掌握“基肥足、追肥早”,追肥盡量在分蘗期進行,而且要切記“寧少勿多”。
全生育期澆2 次水,第1 水應在3 葉期或3 葉1 心期,第2 水間隔40 d 以后,在開花期或灌漿初期為宜。全生育期澆3 次水,應早澆頭水,可在2 葉1 心至3 葉1 心時,第2 水應在挑旗至抽穗期,第3 水在蠟熟期。灌水量宜“頭水淺、二水滿、三水洗個臉”。
播種前必須對種子進行精選。用3%的敵委丹+50%的辛硫磷,按種子量的0.2%拌種或包衣,這樣可以提高出苗率,減少條紋病、根腐葉斑病以及地下害蟲的危害。
雙子葉雜草用2.4-D 丁酯0.75~1.05 kg/hm2,于大麥苗3~4 葉時噴灑防治;防除野燕麥用40%燕麥畏乳油2.25 kg/hm2,對水300 kg/hm2在播前7 d結合耙地進行土壤處理;或用5%唑啉草酯乳油(愛秀)按900 mL/hm2在分蘗期噴灑防治;野燕麥較多的地塊應采取輪作倒茬防治,以減輕雜草危害。
大麥的田間蟲害主要有蚜蟲和金針蟲。在蚜蟲發(fā)生初期,用40%樂果乳油進行防治。金針蟲是土壤害蟲,在播種時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1.8~2.25 kg/hm2加水50 倍,拌種子750 kg/hm2,或用毒土對土壤進行處理。
應選擇晴朗天氣及時收獲,采用人工收獲時應在蠟熟末期,機械收獲時應在完熟期。
收獲后盡快脫粒晾曬,當籽粒含水量低于12%時,進行精選包裝入庫,避免受潮、霉變和粒色加深,影響釀造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