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河
在世界各地,許多博物館就建立在古跡、遺址之上;更多古跡承載的信息與功能,事實上已經超越了博物館。這其中就包括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是巴黎的象征、法國的象征,于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每年有近1300多萬游客慕名前往。
2019年4月,火災嚴重損毀了巴黎圣母院的整體結構。木質結構幾乎全部被燒毀,標志性尖頂和部分屋頂坍塌,雖然建筑主體結構得以保留,但穩(wěn)定性受到很大影響。巴黎圣母院的尖頂高90多米,用大量橡木和鉛制造而成,被譽為巴黎圣母院的點睛之筆,是教徒心目中離上帝最近的地方。雖然老橡木并不易燃,但還是難逃火災厄運。
火災發(fā)生的第二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就任命了前軍隊總司令擔任重建工程總負責人。修復重建工作受到法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也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雖然巴黎圣母院火災原因一直沒有公布,但主流觀點認為是修復工程施工疏漏引起。此次火災再次給世人敲響警鐘,文物安全不能有絲毫疏忽,稍有疏忽,后果便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