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審美心理感動是詩情之母(接上期)

        2020-07-21 11:22:44

        王 向 峰

        (遼寧大學 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七、感動之感悟

        審美心理的感悟是詩人神思暢達的表現(xiàn)。詩人如果神思呆滯,冥頑不靈,其為詩也必然淺近平淡,難以卒讀?!段男牡颀垺ど袼肌菲姓f: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按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夠與物游?!?1)范文瀾.文心雕龍:下冊[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493.心入于物,參透其理,即使寫的這個事是常見的事,但是他在這個事里能悟出哲理。 為什么順口溜的詩入不了詩列, 就是因為它非常直白,沒有內(nèi)蘊,缺少的是作為詩所應具有的感悟。

        感悟是要從生活世相中悟出應有的事理,給人以生活的啟示,甚至是人生的座右銘 。如《周易·乾卦》之九三爻辭:“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边@是教人每天都向上有為,但一天過后也要自我省查有無過失和漏洞,即使遇到過錯和麻煩,也可以自我平復。這一爻就可以指導人的一生行事,充滿了辯證法。本來生活當中有很多事例,一般人雖然經(jīng)歷這個事情,卻未有識其理,但善于覺悟的詩人卻能參透其中的道玄。在此選錄明清詩人的幾首詩,看我們與之悟性的高低。李夢陽的《江行雜詩之一》:“十八灘都盡,舟人慣不勞。可言灘都盡,難測是平濤。”(十八灘在贛江上)方孝孺的《鸚鵡》:“幽禽兀白囀佳音,玉立雕籠萬里心。只為從前解言語,半生不得在山林?!辈樯餍械摹断伓贰罚骸皣謬宸趾诎祝鍍憾凡萦嬢斱A。轉(zhuǎn)斗一笑全無味,不解當場抵死爭。”袁枚的《箸》“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這些詩里都充滿了悟性,有高妙的哲理,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可以各以其情自得。 詩人作家的使命要解讀生活,要從生活當中挖出來事理,能夠給人以理性的啟悟。這首先對詩人自身來說得有悟性,他得對生活有感悟,如莊子的“魯候養(yǎng)鳥”,魯迅的《藥》,海涅的《不完全》,毛澤東的《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以及其他,等等。

        詩人的感悟常以意象曲包的方式出現(xiàn),唐代詩人王建有一首五言絕句叫《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未諳姑食性 ,先遣小姑嘗?!?讀這個詩教你的不是做新媳婦之后第一次做羹湯要注意什么問題, 甚至也不只是進士考試的文章時流的把握,其理性啟示是入鄉(xiāng)問俗,尋津須何過來人。它是一條人生哲理。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悟性中離不開中國儒釋道的哲學思想,如果進入詩林中考察也能見出脈系源流,其中儒家的入世,道家的自然無為,佛禪的空無,各自的主張皆很可一觀。

        儒家義理的中心是做君子入世有所作為,守“五?!?、遵“四維”,以身許國,愛民不愛錢,如此等等,對此我們在此無法全列,但亦可列舉一二。南宋德祐二年曾任右丞相的文天祥,領兵抗擊元軍,在廣東五坡嶺被俘,在獄中寫有抒發(fā)浩然正氣的《過零丁洋》與《正氣歌》,傳揚千古的名句“人生白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滄冥?!卑芽鬃拥臍⑸沓扇屎兔献拥暮迫恢畾庾鳛樵姷牧⒁庵行模趲状鷼v史中成為仁人志士的立身座右銘。

        清代曾國藩是典型的儒家完圣,無比地忠于清王朝,不求功名利,視富貴如浮云,帶領湘軍剿滅了太平天國,他弟弟曾國荃提出要對清廷取而代之,他借其弟生日給他送一首詩:“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曾國藩認為,人生在世,有兩樣東西在自己身邊:一個是記載功勞的 “鐘銘”, 另外還有說你的壞話“謗書”。這種是非、功過隨時在等著一個人,在人的一生中幾乎誰都逃脫不了這后一項。只有有感悟才能知道隨功名而來有“謗書”,在曾國藩打下南京后,朝中就有傳言:“打下一個洪秀全,上來一個曾國藩?!比绻@時巫跡還擁兵自重,那豈不是等死?這時孔子的“浮云”說、莊子的屠羊說拒絕金錢與高官的明智,都為他自甘身退開啟了出路。

        曾國藩的詩悟之引證了《莊子·讓王》中屠羊說的事例,這也是道家鄙視功名利祿思想的表現(xiàn),所以有必要對屠羊說(音:yue)視富貴為浮云過眼之事再略加敘述。楚國有個伍子胥,他父親被奸臣和國王合謀殺掉,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 后來在吳國發(fā)展起來,說服吳王出兵攻打楚國;在打回楚國后, 楚昭王領著文武百官逃跑,其中還有一個賣羊肉的屠羊說跟著出逃,他不僅會殺羊還會烹飪,把國王服侍得非常好。及至回朝后, 楚昭王派人送去很多黃金,屠羊說不接受,說:我就是一個殺羊的,您逃跑了,我的日子也維持不了,就跟著您走了,沒有這么大的價值,所以沒有接受。楚昭王認為他嫌少,就讓他到山東做那里的長官,屠羊說說:這我更不能接受了。跟您走的其他人,原來就有很高的職務,對國家有很多貢獻。我就一個殺羊的,一直殺羊,回來之后還殺羊。您給我這么高的職務,豈不寒了他人之心!也拒絕了。想繼續(xù)自己的舊業(yè),平安生活就行。因此屠羊說這個人在楚國被認為最有德行、最知進退、最知好歹的人,非常值得人們學習。對財富、功勞、官位都不執(zhí)著。是莊子拒絕為楚相的先知先覺者,可以認定曾詩中也有道家樸素無為和“禍莫大于不知足”的感悟。

        佛禪講究明心見性,萬緣皆空,以“實相無相”為上,不住于相,看破世俗間的一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等等。唐代詩人王維的許多詩都有禪意,而且以眾生有情觀賦予筆下的一切對象。他的《秋夜獨坐》是禪意濃厚的代表作,而《酬張少府》一詩更是以禪悟為張少府指明了正道中行、不著于相的心性平和的開悟之境:“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边@是王維晚年脫離塵網(wǎng)后的心態(tài),其中最重要的是看破了官運窮通的互連性,他教張少府去大河入海口處去聽一聽漁人的歌聲,他們在水波中討生計,根本就沒有官場中的窮通與升沉的煩惱和憂慮。

        曹雪芹《紅樓夢·好了歌》中的四首詩及其歌解,主要是以空了觀念對于功名、財富和妻子、兒孫這四個方面的勘破。佛教以“實相無相”為長在的本體性的存在,此外一切皆為紅塵 都不是長久的,都是無常的。什么是“?!蹦兀繉嵪酂o相,這是佛學最根本的要旨。什么叫實相? 是沒有相的東西,是超脫一切實際存在的空無叫作實相。這種實相是長久存在的。 所以《金剛經(jīng)》里講要離相,不能著相。因為一切相都是暫時的,不會長久存在。這個原理進入到相應的關(guān)系中,如功名,“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等而下之是“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這都是空了之悟,總歸一句:萬緣皆空。書中接著還有解釋前歌的《好了歌注》,更是看破了紅塵。這種悟中雖有事實依托,也戳穿了熱衷于功名利祿之徒及其不擇手段地害國害民的狼子野心,至少是潑出了一盆澆頭的冷水,但把一切都看空了,也不符合社會倫理發(fā)展變化及制約管理的普遍規(guī)律。

        詩家的感悟也有出自人們實踐經(jīng)驗的思想啟迪,如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褸”;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是生活實踐出感悟?!短圃娙偈住分凶詈笠皇资鞘鹈徘锬锏摹督鹂|衣》。金縷衣就是把玉片用金線一片片穿起來,夏天穿很涼快,十分貴重,不是絕對富貴者所難擁有:“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應惜少年時?;ㄩ_當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泵飨x《唐詩三百首》在頁眉上做了很多標記,有的批有數(shù)語,有的批一“好”字,對三百首中以數(shù)序推出95首更好的,而對這95首又以畫圈多少標出等次:有的畫一個圈, 有的畫兩個圈, 有的畫三個圈;圈多的意味著這首詩特別好。他對《金縷衣》畫了三個圈(2)中共中央黨校.毛澤東評點唐詩三百首[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143.。一般來說,這是一個署名歌女的詩,歌舞升平,紙醉金迷,春風秋月等閑度,對之何以列入上等? 毛主席看重這首詩的主旨在于以金縷衣為意象告訴人應珍惜生命可用的時間與時機,特別教人珍惜青春時代,在你青春時代要做的事情你就趕快做,時間就是生命!別等腿都邁不出去了,才想去登長城,到青海去尋找長江源,上巴黎去觀光,上南極去看冰川,那晚了,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人生應有為及早,所有人生的事情,就是你要想做,這個事有意義,你就應該早做,不要推到明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這就是意象中包含的一種哲理,也是此詩贏得一等評定的理由 。在此應該特別指出,這首詩的感悟之妙在于它的文本的開放性與哲理的廣延性,就是不同的人可以做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都有道理、都解釋得通。

        八、感動之感傷

        在人的情思感動層次里,感傷是最為強烈的心情感動,因為使之感傷的事端,皆是直關(guān)真善美的毀亡和隔斷親情聯(lián)結(jié)的生離死別的大事,是常人最難忍受的心靈之痛。作為最有心理敏感度的詩人或作家是最能被激發(fā)起詩情、發(fā)出動人心弦的感傷之音的。此中最深沉的是悼亡之情思。

        人在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中生活,習以為常地有一種適應與依存心理,或拒斥心理,尤其是與主體生理與心理相契合的存在,一旦改變或消失,在以自適為主的心理中,便有一種惋惜和傷感。中國傳統(tǒng)詩文中的傷春悲秋主題,在審美心理動因上即源于此。杜甫切身遭遇“萬里悲秋常作客”,所以他多好寫悲秋的主題,在卷中最被人稱頌的是《秋興八首》,葉嘉瑩專門為此寫了一本書。如果往前追溯,從《詩經(jīng)·蒹葭》,屈原的“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九歌·湘夫人》),到宋玉的“悲哉,秋之為氣也”(《九辯》),漢武帝的《秋風辭》,到曹丕的《燕歌行》、陶淵明的《己酉歲九月九日》,這一系列先于杜甫因秋來而引發(fā)內(nèi)心傷感的詩賦,都成了與杜甫以及其后的無數(shù)詩人心理共鳴的普遍性。且引杜甫大歷元年流落夔州所寫的《秋興八首》之一以見其情:“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痹娭械那锞耙l(fā)秋意,秋意籠罩秋景,無限的秋情令人傷感不已。這詩非老杜以半生漂泊中憂國憂民的經(jīng)歷換得,是他人絕對無法寫出的。

        人在現(xiàn)世中生活,令人喜怒哀樂之事隨時而遇。古詩云:“日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在古詩中寫身心家國遭遇中的感傷之情的作品甚多。戰(zhàn)國時屈原的《離騷》,東漢時張衡的《四愁詩》,曹操《短歌行》,左思的“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鮑照的“自古圣賢皆貧賤,何況吾輩孤且直”,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商隱的“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蘇軾的“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辛棄疾的“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劉克莊的“少年自負凌云筆。到而今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姜夔的“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如此等等的名篇佳句,無不在寫著各種不同的感傷之情。

        在感傷之作中,事關(guān)生離死別悲哀的作品,如對于死者的追思、哀婉、悼亡、憑吊、祭奠之作,曹丕在《典論論文》的文章四科中,將其歸入“銘誄”之類,而陸機在《文賦》中將其格調(diào)解為“誄纏綿而悽愴”,也就是這一類文體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本身即有濃重的悲憫性。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引《莊子·德充符》中的孔子語,即“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痛在“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其實,孔子這話是莊子以角色效應為孔子說的,而莊子本人的一貫主張是生死皆由自然,以天合天,“哀樂不能入也”(《養(yǎng)生主》)。所以他才在妻子死時鼓盆而歌,送其走入人生大化的自然歸宿。理智地想來,不如此又能怎樣?

        對于高蹈風塵之外的得道高人莊子來說,妻子死了以非常人的超然態(tài)度對待,而一般人卻絕難做到,因此才出現(xiàn)了詩體中的一個特殊的品類:“悼亡詩”。這類詩是鐘情的丈夫?qū)槭攀赖膼燮匏鶎?,所以感情深厚,刻骨銘心,讀來也特別感人。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有很多這一主題的名篇?!对娊?jīng)·邶風·綠衣》篇中寫的就是丈夫?qū)τ谕銎薜亩眠z物而生痛情的體類開山之作。這位妻子本是一位勤勞、賢惠而手巧的女性,她生前為丈夫縫織的綠面黃里的衣服還在,她去世后丈夫穿上它就想起了故妻,十分憂傷,他心中的“綠衣”已經(jīng)成了妻子本身的存在。詩的四章之一是:“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曷維其已!”這無盡頭的懷念不知何時是了!在此有必要附言:《詩經(jīng)·葛生》也是一首悼亡之作,寫得更為痛徹心扉,甚至悲悼亡者冬夏幽居地下的孤凄之苦,也讓自身“百歲之后,歸于其居”,也就是到地下去陪伴亡人。但此中的悼亡人究竟是夫悼妻還是妻悼夫,向來見解歧異;如果妻悼夫,那“悼亡詩”概念就多了一層含義,妻子悼念丈夫之詩也應是悼亡詩;妻子悼念丈夫怎能不算“悼亡”?

        算《綠衣》和《葛生》在內(nèi),中國古代最上屬的有十大悼亡詩。有西晉潘岳的《悼亡詩》,南朝沈約的《悼亡詩》,唐代元稹的《遣悲懷三首》,宋代蘇軾的《江城子》,賀鑄的《鷓鴣天》,陸游的《沈園》,吳文英的《鶯啼序》,清代納蘭性德的《沁園春》,等等。此中在今天影響最廣的也最為膾炙人口的是元稹、蘇軾和納蘭的悼亡詩詞。

        元稹的 《遣悲懷》之一:“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痹≡诎l(fā)跡之前娶了名門閨秀韋蕙叢,其人賢惠,侍夫殷勤,對元稹體貼入微,同甘共苦,但卻過早逝世,在元稹做了高官之后,睹物思情,想起了過去一起度過的那些艱難歲月,心中萬分悲痛,遺憾今日雖富貴有加,除了為她“營奠復營齋”,卻再無他法報償。

        蘇軾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是對他的妻子王弗的悼亡之作,更為世人稱許:“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宋英宗平治二年五月二十八日王弗在開封謝世,次年歸葬于故鄉(xiāng)眉山。十年之后,蘇軾在密州任上夢見了他珍愛的妻子王弗。生離死別十年間,夢里重逢,心懷千萬卻無言以訴,心中的傷感已痛徹入骨,即使是夢中再會,也再不能如生前那種相敘相助、相親相愛了。

        納蘭性德的詞《沁園春》也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詩:“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回怎忘?記繡榻閑時,并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xù),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zhuǎn),未許端詳。重尋碧落茫茫,料短發(fā),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jié)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迴腸。”這首詞是為悼念他的妻子盧氏而作。事在丁酉(清康熙十六年)重三日,納蘭夜夢亡婦盧氏淡妝素服,執(zhí)手哽咽,與他話有多時,醒后雖不能詳記,但去時說給他的兩句詩卻十分清楚:“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奔{蘭知妻子素未工詩,怎么能在夢中為他以詩明愿,所以夢醒之后即寫此詞,以遣悲懷。這首詞寫的是夢中,說的是生前,敘的是經(jīng)歷,抒的是深情,與蘇軾的《江城子》詞有異曲同工的感人之力。

        在傳統(tǒng)詩詞中,寫悲憫主題的作品很多,因為人在生活經(jīng)歷中所遇到“四苦”中,死所造成和包含的“愛別離”,是人最難忍受之苦,對于至愛親朋之死,是最能發(fā)生感傷之情的,所以也更感人。我們在歷代詩詞歌賦中見有的悲悼、追思、憑吊、挽歌和誄辭等等,皆屬于感動的感傷作品。

        為了進一步了解感傷這一主題在詩中的廣泛存在,我們可以從對朋友的追思憑吊中看其伸延性的表現(xiàn)。

        杜甫的老朋友房琯在肅宗朝為宰相時,有賀蘭進明出于私怨抓住房琯的懈怠政務及交人不當向肅宗進言,房琯被罷相;杜甫作為諫議大夫出于對房琯少時享有盛名,晚年成為醇儒,卻看不到房琯不切實際的缺點,辯護中因為友情主使,言辭過激,引起肅宗憤怒,令韋陟等審訊杜甫,幸有張鎬營救才得免罪。由于房琯在杜甫的人生經(jīng)歷中有如此地密切關(guān)系,而且杜甫對房琯一直懷有尊崇之情,所以在閬州經(jīng)過房琯墓時,才別有深情地寫了這首《別房太尉墓》:“他鄉(xiāng)復行役,駐馬別孤墳。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詩中對房琯的文韜武略和知情重誼都形容盡致,而自己的悲痛之情也由“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的被寫景物,寫到極致地步。而“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的花鳥同悲,則更是使人不堪悲痛了。

        在清詩中有一首既感人又啟示人心的憑吊詩,它就是吳梅村的《懷古兼吊侯朝宗》:“河洛風塵萬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門。氣傾市俠收奇用,策動宮娥報舊恩。多見攝衣稱上客,幾人刎頸送王孫?死生終負侯嬴諾,欲滴椒漿淚滿樽?!眳敲反逶谝皇自娭?,把憑吊不負友情的候嬴與憑吊被辜負的好友候朝宗合為一題吟詠,且又一點不隔地交融在一起實為難事。侯嬴作為魏國大梁城東門的監(jiān)者,不僅能為他的好友信陵君獻出救趙的謀策,還在信陵君出行時因年老不能隨行而以刎頸相送。吳梅村當年曾與侯朝宗相約不入清朝為官,而“余為世所逼”,卻負諾當了清朝的國子監(jiān)祭酒,深感愧悔。吳詩中的“負諾”的自責,與“多見攝衣稱上客,幾人刎頸送王孫”的醒世名言,不知會讓多少人因“負諾”而愧悔終生,也不知讓多少人徹悟了世態(tài)炎涼與人心易變的現(xiàn)實。詩中的濃烈的感傷之情,是祭奠之樽所斷難以盛載的!

        九、感動之感懷

        人在生活中立足于今天,已有的是過去歲月,而對于未來尚未經(jīng)歷,有所預想也多半是幻想。屈原在現(xiàn)實的苦悶難以解脫時,穿越歷史現(xiàn)實,前尋古人,上叩天門,終究也沒有尋到匡世舒己的良策,只有在大地上投江自盡的一條出路。所以詩人作詩,難能不以所經(jīng)歷的生活感受為引端和以當下的心靈感動為詩的主要內(nèi)容。我們從古詩中讀到的感懷類的作品,如登臨有感、懷古思人、感嘆遭遇、相逢相別、禍福無常和命途乖誤等,都是感懷詩的抒寫對象的主要視點。

        感懷詩與感動為詩的其他幾個實踐范疇有別之處,在于側(cè)重抒發(fā)感知、感想、感慨和感嘆,在賞讀效果上對于引發(fā)讀者的情思感嘆作用特別明顯。如果求索唐詩的主題的大數(shù)據(jù),詠史與送別占有絕大比重;而宋詞中所求無望與情愛苦樂的主題也同樣占有絕大比重。這種情況說明,在詩情感動中,感懷是審美心理層次中最居于表層、最易于發(fā)生并又最易于轉(zhuǎn)換為詩情的,而在情思感動中又最有無所不包的囊括性,也就是說,從廣義上看所有的詩無不是詩人的感懷之作,但是真正名以符實的感懷詩,一般都有較長篇幅,放展心懷,對于事態(tài),其意不在于系統(tǒng)敘事;對于情懷,其度也不是熱血賁張,而是在場境之中或事過境遷之后,有一種感觸、感會、感想、感喟、感發(fā),上述種種,是喜悅之感懷見之于詩,則得以溫暖于心;是不平之感懷見之于詩,則得以釋放,是憂憤之感見之于詩,則得以平復心態(tài);是追懷之感懷見之于詩,則得以寬慰。感懷詩在心理補償上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在中國詩史上因回憶往事而感懷是詩作者的常情。在《詩經(jīng)·東山》和《黍離》中,都是因在場感觸由回憶往事而感懷成詩的。一個服役三年的士兵,在解甲回家的路上回憶當年出征時正下著蒙蒙細雨,以及在軍中露宿車下的困苦,今天回家了,要穿上日常自制的衣服,心中十分高興:“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共四章,之一)在以下的三首中寫久戍得歸的路上想象家中發(fā)生沒發(fā)生意外的變故,以及妻子是怎樣盼望著自己的歸來,回憶當年結(jié)婚的歡快光景,與今日即將團聚,都令人感懷于心。在《黍離》中的行路駐足人(《毛詩序》中認為是西周大夫過故都廢墟詠懷)見地上長滿了高粱和谷子,引起了心中對于此地今昔盛衰變遷的傷感情懷:“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共三章,之一)因為這里本不是種莊稼的地方,不言可知是繁華衰敗之后“宮闕萬間都做了土”,才成為長滿黍稷之田。為此,《毛詩序》對這首詩的史實認定雖被認為有誤讀之嫌,但仍被后世多認可為行役至此的西周大夫憫宗周之詩,獲得了故國憑吊主題的評價。

        在戰(zhàn)國時期,屈原的辭賦多是詠懷之作。他的《離騷》是其美政不被采納反被讒忌放逐之后的自剖心意,“長太息以掩涕兮”地把憂國憂民的情懷全盤托出,以明忠貞不變的心志,成為后世仁人志士以詩感懷賦詩比照的經(jīng)典先例。在屈原的《九章·懷沙》中,他痛感世道黑白不分、賢惡不辨,“鳳凰在笯兮,雞鶩翔舞”,他感到世人皆醉我獨醒,“懷質(zhì)抱情,獨無匹兮;伯樂既沒,驥焉程兮”,這是說自己的美質(zhì)高情無人可比,但世無伯樂,任是千里馬也沒人對你量才任用。篇中的懷抱正是《離騷》之怨的繼續(xù)張揚。

        在詩的傳播史上,真正是抒發(fā)情懷的作品總是不乏接受者。據(jù)梁啟超考證為東漢作品的《古詩十九首》,皆為無名氏的感懷之作,每首都有獨具的悵惋幽情,直抵人性的敏感層面。以其中游子抒懷的《行行重行行》為例,可見感慨之重,離情之苦:“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以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边@首詩寫游子離鄉(xiāng)遠行又遠行,有割舍不斷的牽念,又不知何得歸來,只有像“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那樣在想象中依存,才得以慰藉青春逝去的苦情。在唐代詩論家皎然分析詩的第一句,從中看出了“四重義”,果然是慧眼獨照(3)皎然.詩式[M].濟南:齊魯書社,1986:33.。

        在歷史上若論感懷詩,魏晉時代的阮籍可謂是專寫感懷詩的魁首,他專一以《詠懷詩》為題,寫有82首,如果加上補遺的3首,就是85首了,可見其人身逢西晉之初的危世苦情之重。唐代注《文選》的李善說:“嗣宗身仕亂朝,??诸局r遇禍,因茲發(fā)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也?!边@也正是梁代鐘嶸在《詩品》中所說之“阮旨遙深”“言在耳目之內(nèi),情寄八荒之表”。阮籍十分憎惡司馬氏的殘暴統(tǒng)治,但他不敢像嵇康那樣橫眉冷對,所以心有反感卻不敢直抒胸臆,拿起筆來就借酒醉寫憂思,無聊時就自己駕車出行,信馬由韁,走到路盡頭痛哭一場,然后原路而返,實現(xiàn)“無目的的目的性”。在此以其詠懷詩第78首為例:“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侖西,何時復迴翔?但恨處非位,愴恨使心傷?!蔽覀?nèi)绻麑Υ嗽娝麟[鉤沉,大體可知這是阮籍以鳳凰自喻,認為自身高潔無比,但卻不得不在司馬氏政權(quán)下混職,這如同在秋風里飛翔被摧折了羽翼,只盼能隱遁于昆侖山下,但這個令人憎惡的處境與地位,自身卻無法擺脫, 因而是無比地愴恨心傷。阮籍的全部詠懷詩,其感懷意向基本如此。

        在歷史上一個詩人有這么多感懷可寫之人不少,但以此命為總題的詩人卻只有阮籍。雖然如此,可是以不同題名寫詠懷詩的人卻大有人在。此中的李白是最為突出的詩人。李白的五十九首古風都是因感懷而詠懷,表示不愿為權(quán)貴驅(qū)使的態(tài)度:“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其十二);痛斥當朝世道不公:“珠玉買歌笑,糟糠養(yǎng)賢才”(其十五)。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他在《上李邕》詩中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淪溟水。世人見我恒殊調(diào),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這詩里抒發(fā)的是年輕尋求出路時的壯懷,而到生命的最后寫《臨路歌》,仍是“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左袂。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李白有感之無盡的心懷,這顯然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只有李白才敢這么想這么說。其實李白詩不論立的是什么題,其中滿滿地都是情懷抒發(fā)。

        在盛唐與李白比首肩而立的是杜甫。別看后世譽稱老杜為“詩史”,其實他的詩都是托事以詠懷的,時世艱難,民生疾苦,在他筆下寫來,無不是“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杜甫的許多感懷詩都是盡情抒發(fā),因此古體長詩比較多,律詩體的組詩也比較多,這是他與前人及同代人的一個明顯的不同點。他的《詠懷古跡五首》《登岳陽樓》《旅夜書懷》《登高》等篇,都是千古傳誦的感懷詩。杜甫在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祿山作亂前夕,從京都回奉先縣探望妻子,寫下《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首長詩。詩中敘述自己的家國情懷,痛國奢,哀民困,他看到?jīng)芪级噪]西而下,“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他作為“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的不可奪志之人,實在是憂慮國勢的傾危。杜甫對憂患的預感,沒有幾天就驗證為安史之亂的現(xiàn)實。杜甫的《北征》寫于唐肅宗至德二年。他因為房琯辯護,惹得肅宗憤怒,很不得意他,“詔許”他回鄜州探家,一路上辛苦重重,所見是“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氐郊依锟吹降氖瞧迌豪闲〉母F苦萬狀,“妻子衣百結(jié)”, “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兩個小女兒的破衣服上也是補丁上又加補丁。杜甫總是在述事中抒發(fā)著苦難的情懷。

        在唐詩中被憂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也都是以詩述懷的大家。李商隱命途多舛,終身不順,時人崔玨說他“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平生所遇沒有什么開心事,埋沒了一代天才。他把生活經(jīng)歷中的無可奈何,心懷感觸中無可奈何,都集中寫進了他的多首“無題”詩中。以一首《相見》為例: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這里寄托的情懷是對艱難處境中關(guān)于愛情的堅持與許諾,其“蠶絲”與“蠟淚”之意象,作為形態(tài)鮮明的能指與所指的廣泛動能,早已成為人們對于所為之事的努力以之的普遍感言。

        作為晚唐詩人杜牧不僅才華冠世,也是知政明史的詩人,他在詩論中主張以意為主,自己作詩也是無感不為。他的絕句律詩的啟端都以動人情思的題材,帶著深切的感懷而作。他的《泊秦淮》《題烏江亭》和五古體的《杜秋娘詩》《詠懷詩一首》,都是非常典型的感懷詩。在秦淮河上,他為歌女和醉生夢死的聽歌人不知亡國恨而感到悲涼;他為項羽在失敗后不肯過江東蓄勢再起而抱憾;他在大中元年考中進士而未及第時,因無官位無話語權(quán)而不能參與削藩出謀,憾是“關(guān)西賤男子,誓肉虜杯羹。請數(shù)系虜事,誰其為我聽?”而在感懷深沉的《杜秋娘詩》中,寫他在金陵訪問杜秋娘,見其失護后貧老金陵而哀痛。杜秋娘是金陵女子,15歲成為鎮(zhèn)海節(jié)度使李锜妾;李背叛朝廷謀反被殺,杜秋娘入宮為唐憲宗所寵。唐穆宗立,秋娘成為皇子李湊的保姆;湊后來被封為漳王。唐文宗和宰相宋申錫恨宦官王守澄,擬除之,事泄,王守澄先發(fā)制人,以宋圖謀不軌,欲立漳王,宋與李湊俱茯罪。杜秋娘作為漳王保姆亦受牽連,被賜返鄉(xiāng)。杜牧在31歲(文宗大和七年)過金陵,訪問這位昔日名滿國中而此時已窮而且老的歌女,一個在冬天連御寒衣服都沒有的人。杜牧詩中說“我昨過金陵,聞之為歑欷。自古皆一貫,變化安能推?”杜牧借杜秋娘命運的升沉,追述幾代前朝因不幸而獲幸,因獲幸而不幸的人,如漢文帝之母薄姬,原本是被劉邦剿滅的魏王豹之妾,成為劉邦戰(zhàn)利品后生下了劉恒,后來成了漢文帝:鄧通受漢文帝恩寵,賜以銅山,得自鑄錢,富可敵國,漢景帝當朝沒收其家財,窮到不名一文,寄人籬下而困死。杜牧舉出類似的許多人,既是同情和寬慰杜秋娘,也是怨恨人生命運難測,有禍福依伏的深層感懷。

        在以詩述懷問題上,除了一般的詩詞之外,歌行辭賦則各有其方偏能之處,因為歌行辭賦因可以制為長篇,容量較大,能寄寓更為豐厚的情懷。如:屈原的辭賦,賈誼的《吊屈原賦》,王粲的《登樓賦》,庾信的《哀江南賦》,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琵琶行》,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赤壁賦》,等等,這些作品中詩情洋溢,寄托盈懷,流傳千古,影響不衰,是了解審美心理感動的感懷以及其他實踐范疇的典型范本。

        我們在上面通過對于作為審美心理內(nèi)容的詩意感動,進行了綜合論述,并對于詩人的審美心理感動,以古代的詩詞為例進行了論證分析。從許多生動事例中可見,若寫出感人的詩作,沒有切身感受的生活題材不行,而沒有審美心理的深入感動也不行。歷史經(jīng)驗啟示我們,要寫出以人民為中心導向的新時代的詩詞歌賦,作者必須深入時代生活,以人民大眾之心為心,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講話中所要求的:“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要“動真情,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問題,拆除‘心’的圍墻,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4)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學習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5:21.真正實現(xiàn)這個重大要求,作家沒有對人民及其偉大創(chuàng)造的審美心理感動是無法寫出感人至深的佳作的。(全文完)

        亚洲又黄又大又爽毛片|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www| 无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在线看|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自国产自愉自愉免费24区|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尤物| 日韩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少妇人妻陈艳和黑人教练| 午夜毛片午夜女人喷潮视频|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av剧情演绎福利对白|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永久免费无码AV电影| 高清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第一页| 国产一区av男人天堂| 小鲜肉自慰网站| 综合色久七七综合尤物| 日本一道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绝顶高潮合集videos|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不卡av高清中文字幕| 日韩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福利视频免费| 最新国内视频免费自拍一区| 日本欧美大码a在线观看| 中出内射颜射骚妇| 国产成人精品aaaa视频一区|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 一级片麻豆| 在线观看视频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网天天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