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作文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說話完全一個樣?!睂懻嫒苏媸碌挠洈⑽?,因為它主要是憑借人物或事件的表象來思維的,所以它在總體上屬于形象思維。通過回想和聯(lián)想的加工使其更富有自身的典型意義,然后把它再現(xiàn)出來??梢娝季S品質(zhì)提高與生活感悟是息息相關的,文學的創(chuàng)作過程即是文學作者用形象思維來認識生活的過程。因此,我們作文教學要植根于生活,發(fā)拙內(nèi)心的真實體驗。
1.感動基于生活真實
寫真實的生活。越是真實的,越會真摯動人。越是真實的,越是能引發(fā)讀者共鳴而產(chǎn)生動人效果。那如何真實呢?其實很簡單,觀察——提煉——表述。觀察我們的生活,它是親情產(chǎn)生的源泉;提煉我們所觀察的事情,使之具有典型代表意義;在作文中用誠摯的語言將之表述出來。
作文感染力來自然流暢表達,禁忌端起架子,我要寫文章了,假大空堆砌,力盡真樸實,多方巧迭材,新意撲面來。元代陶宗儀對文章的開頭、中間結(jié)尾這樣表達過:“起要美麗,中要浩蕩,結(jié)要啊亮?!闭f明中間要充實,根基在生活的豐富多彩的感受。也就是說表現(xiàn)作文要言之有物,持之有據(jù)。記敘文寫作六要素要完整。人物事件具體實在。表現(xiàn)材料真實可信,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物真景,寫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反映生活的本質(zhì),即使要藝術加工,也是真實生活的縮影。語至真情處亦深,真實的生活情節(jié),真實的語言描寫,真實的情感流露能使文章樸實無華,生動感人。唯有真,才使文章高于生活,唯有真,才使讀者感受至深。
2.敏感捕捉生活中感動瞬間
生活是一件很籠統(tǒng)的事情,千頭萬緒;作文重在表達情感,情感是一個很泛化的概念,不管大事小事都能體現(xiàn)。對于學生而言,抓小事,以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見深情感是最好的辦法,因為情感,總是體現(xiàn)在生活的點滴之間。所以,我們要啟發(fā)學生要有一顆柔軟的心,學會感動,隨時捕捉到身邊感動的瞬間,以細節(jié)顯情感,從小落筆、以小細節(jié)見深情。如一學生習作中,學生寫自己母親關心自己學習時,寫感知母親拿過來的牛奶用了“溫度剛剛好”這一細節(jié),真的是幸福到心頭去了的感覺。
寫細節(jié)一定要把握好兩個關鍵:一是要精細,如寫人物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時,要注意人物的神情、心理,甚至周圍人的反應等;二是要融入情感,學會選擇感動過自己的、具有濃郁感含量的生活細節(jié)人文,因為,只有我感動了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3.點亮生活中情絲的觸點
寫作沖動,是由生活情景瞬間引起內(nèi)心情感的一震,要保證作文將這種即時感情表現(xiàn)得濃度,必須做到言為心聲,情真意切,細致入微,愛憎分明。寫作就是為了表情達意,對生活的深透感悟的深透感悟。寫作不僅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耳朵聽,還要用自己的整個心靈去體會回味,將郁結(jié)于胸的愛恨與情仇、樂苦與喜憂、崇拜與蔑視、向往和討厭等情感經(jīng)歷一吐為快,語言表達是離不開思想情感的。對生活的深切感悟,一句普通話語也能打動人。歌唱得好,因是唱的自己。有時感情真摯比章法技巧更重要。高考滿分作文記敘文《明天一定記著開窗》寫發(fā)生在“非典”期間的一次“開窗”,使“我”從內(nèi)心受到強烈震撼。文中有些句子,例如“窗子開了,不僅是房間上的,還有我心靈上的”,比較深刻精妙,讀后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結(jié)尾處作者寫道:“她現(xiàn)在還在為我開窗,我的淚淌在臉上,滴在心里: 明天一定記著開窗”,既照應了開頭,點明了題意,又蘊含著深厚的感情,給文章添了亮色。?很好地表達了主題:有時往往因為感情的疏遠而不能很好地認識一個人,所以往往會傷害一顆心。
4.理性關注社會生活
建議每天20分鐘左右看新聞、雜志是必要的,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走向社會。學會提煉生活。盡量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挖掘社會意義。親情不是獨立的、自己獨有的情感,作文也不能關起門來“閉門思過”,要緊密聯(lián)系社會生活,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
要寫得思想深刻,必須用理性之光照亮生活,穿過生活的表象,透視其潛在的精神內(nèi)核,發(fā)掘出豐富而深邃的內(nèi)涵。惟其如此,才能顯現(xiàn)出思維動作的縱深性與寬廣性,使思想具有恒久的價值。因此要善于思考,對事對人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能在寫作時憑自己的“才智”去“思考、構想、發(fā)揮”;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和思想認識水平。
發(fā)掘深意有基本思路。發(fā)掘深意,始于審題,定于立意,成于表達。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多側(cè)面的,對生活的認識應多加思考,從中發(fā)掘出有積極意義的本質(zhì)屬性,形成理性的認識。生活中不缺少哲理,只是缺少探究哲理的思維。換一種思維方式或角度。也許就能使記敘文的思想內(nèi)容既深刻又富有新意。
揭示本質(zhì)需情理相透、探究人情物理。好的作文需有高人一籌的立意,即遠見卓識,但有了遠見卓識不等于就有了好作文,作文中好的立意需情理兼美,既表現(xiàn)作者對生活的真情實感,又昭示作者對生活的理性哲思。大凡優(yōu)秀作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內(nèi)容,又飽含詩情,情理相透。它的思想內(nèi)容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記敘類文章常常寓情理于“物”或“景”之中,以強烈的感性形象激發(fā)讀者的理性思考。
5.在生活中歷煉思想
作文要有深度,文章在思想和內(nèi)容上就要給人以思辨的力量,一般而言,思辨可以分為橫向或縱向兩個方面,橫向是指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相關的事物,“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由此及彼,這樣會使文章的內(nèi)容更為豐富,立意自然深刻;縱向則是由某種現(xiàn)象生發(fā)開去,對現(xiàn)象進行深入地剖析,分析其原因,挖掘其本質(zhì)。
深度就是作文的見解深刻,即作者對生活感悟的程度要高,要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能揭示問題的根源,具有深邃的洞察力、敏銳的觀察力、深廣的思維力。記敘性文章是形象生動、思想深刻。高考作文鼓勵見解深刻,并且鼓勵多種多樣,或是深入本質(zhì),或是揭示原因,或是說明結(jié)果,或是指出規(guī)律,或是預見發(fā)展,或是抓要害,或是給人啟發(fā)。同學們?nèi)缰恢涝谵o藻技巧上下功夫,在敘述中不具有深刻的批判性,針砭時弊,也不會在恰當?shù)胤绞闱樽h論,畫龍點睛,那也不能感人,因為打動讀者的是文章所表達真摯感情和睿智深刻的思想。
6.以教材為例,豐富情感體驗
教材是最好的范本,準確把握有意義的表達,明確意圖,寫典型的,不寫一般的。要選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質(zhì)的材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典型材料。這樣的材料最有說服力和表現(xiàn)力。選取精要、典型的、最能表現(xiàn)中心的素材,這是一種以少勝多的方法。學習教材中選取事情發(fā)展中最精彩的片斷來反映事物本質(zhì),舍去一般性片斷,選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跡、最典型的經(jīng)歷都可以使文章精彩充實,中心突出。如《小狗包弟》記敘中的人性關懷的流露,《荊軻刺秦王》敘述中價值取向的表現(xiàn),都會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情節(jié)的思索。如2009年一考生寫四川高考作文中《熟悉》,就借用了阿累《一面》中寫魯迅的手的手法。寫他父親在他讀小學到高中時來送錢的時候,他感受到的手的變化,表現(xiàn)父親的辛苦和對父親的愛戴。
7.教師家長豐富學生生活感受
教師家長一起幫助學生豐富生活體驗。學生本身生活經(jīng)歷淺,圈子窄,閱讀量少,要求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隨時分享發(fā)掘身邊的感動。有時自己可以寫點范文引導學生。如我講到在腦海里留下的激動片斷時就有“月光”“小魚”“甘蔗”“木屋”,它們在我心中是意象,能表達我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情感,是成長里程碑。同時,我將生活感受與她們交流,以引導他們做一個心軟的人。如聽郭蘭英唱《南泥灣》,我哭的故事,看《搭錯車》搭錯車我哭的情景。我倡導家長與孩子一起讀書,家里至少買一本文化含金量高的雜志,家長將讀過的作品作旁批,推薦給孩子看,孩子看后,將故事中收內(nèi)容記住,幾天后,家長可督促孩子,也可與他一起回顧文章內(nèi)容,這樣積累下來,學生就可以在模仿中提升記事的能力,也可將經(jīng)典生活片斷提煉折射成自身的經(jīng)歷。
8.固化生活感知,形成素材積累
生活感知稍縱即逝,我們必須讓學生養(yǎng)成習慣,留住自己的感動痕跡。一般可采用日記、旁批、讀后感形式。日記是一種用書面語言記錄自己比較有意義的所見、所感、所思、所聞的一種短小靈活的文體。從內(nèi)容看,以記觀察的所得為主,為觀察日記;以記旅游歷程為主,為旅游日記;以記某工程、事件為主,為工程日記、事件日記。日記是心靈的記錄,是真情實感的流露,是自我鞭策的警鐘,是人生道路長跑的軌跡。它的內(nèi)容,可寫對象十分豐富,社會生活、自然現(xiàn)象、科學世界、人生體驗,凡是覺得有意義的人、事、物、情、理都可入筆。在語言運用上也有相當大的自由,或豪放,或婉約,或粗獷,或細膩等,話題作文采用這種形式,能使作文顯得真切、自然,能使讀者感覺到作者跳動的脈搏。同時,是平時情感的真實流露,沒有任務性,作為學生積累豐富多彩的素材是很好的形式。
日記要不僅做到 “記”,還要“析”。日記記錄的是最真實的生活,能為寫作積累大量的生活素材。但只擁有素材還不行,還要學會提煉和挖掘,看出素材背后的意義,因為一篇作文的優(yōu)劣不光看你寫的事是否有趣,寫得是不是生動,最重要的還看你是否寫出它的意義、價值。因此,同學們寫日記時可以試著一邊記事一邊分析。
日記可以同作文任務聯(lián)系起來。會發(fā)現(xiàn)“珍珠”,更要會拿著“磁鐵”錄寶。生活中偶然遇到有意義、有意思的事及時記錄下來,自然值得高興,但有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天發(fā)生的事太多,而且事與事之間往往缺少聯(lián)系,每件事都要想想有什么意義,不僅累,而且由于思考的問題太多,很驗證想得更深入。此時,我們可以事先準備好一個主題,然后帶著它到生活中尋找有關的事件。因為是有備而來,不僅能使記錄的事件更集中,而且記起來也容易一些。
日記要學會選材,以小見大。要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根據(jù)表達中心的需要,選取生活中的一個片面——通過生活中一瞬間的景象來刻畫人物,表達感情,小中見大。只要細心觀察現(xiàn)實中的小素材,一定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妙處,那表達起來也會得心應手。
四川師范大學附屬昆明實驗學校(天嬌校區(qū))張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