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恩存
花鳥畫家吳建斌,從文人畫入手,悉心揣摩古代文人畫經(jīng)典之作,探討其筆墨形態(tài)、形式內(nèi)涵、靈性意趣,及其文脈傳承,數(shù)年積累,使他獲益匪淺,因而他醉心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并在花鳥畫領域取得了成績。
他花鳥畫的藝術特點表現(xiàn)為從傳統(tǒng)文人畫出發(fā),在面向自然萬物中,凝定了“人與自然”的生命母題,并以時代巨變?yōu)槲幕尘?,抒寫花鳥畫的郁勃生機,折射出一種歡愉的生命情調,用以在筆墨韻致與靈性之間,在寥寥數(shù)筆中表現(xiàn)花鳥畫的婆娑多姿與豐富多彩的生命意趣。
作為新一代的花鳥畫家,吳建斌在自己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中,除卻對傳統(tǒng)文人畫的境界、筆墨的研習之外,他更為關注的是作品的文化反.思、哲學思考的自覺意識,如此,他的花鳥畫超越了傳統(tǒng)的單調和狹隘的個人情緒化,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面對現(xiàn)實、表現(xiàn)現(xiàn)實,并在承載現(xiàn)代人的精神意緒中完成“筆墨當隨時代”的轉化。
看建斌的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在他清雅淡泊與幽靜空靈的小品中,追求的不僅是逸筆草草的美感,還明顯地表現(xiàn)出富有升華性的自然生命寫照,表現(xiàn)了極富文化韻致和意味的花鳥意象??梢哉f,建斌近作的花鳥畫氣息已超越了矯飾階段,且因為現(xiàn)實世界的復雜紛紜,使簡單的模仿前人的繪畫套路不能再滿足畫家自身旺盛的創(chuàng)作欲望,而時代背景和個人閱歷給予他以花鳥畫豐厚的內(nèi)涵,新的藝術觀念給予他表達創(chuàng)新方向的沖動,文化思索與走向大自然深層的沖動和藝術形態(tài)的深刻變革,使建斌得到從生活到藝術的歷練,在他的藝術表現(xiàn)中成熟與豐腴就成為一種必然。
在建斌的作品《蘭生幽谷》《春艷圖》《清韻》《笑西風X朱唇啟皓齒X錦瑟無端五十弦X清風圖》中,我們分明看到,畫家已告別了單一的美學特征和現(xiàn)實指向,畫面意蘊向著文化深層追問,向自然深層追問,向精神深層追問,這是建斌作品的鮮明特色。這些作品除其鮮明的時代精神表現(xiàn)外,還表明畫家已具備了更為宏闊的藝術視野和文化思考能力,并基于這兩方面的結合將主體意識與藝術作品的擔當結合起來。
建斌的花鳥畫,以小寫意手法的精到、婉約、簡凈與筆墨的到位,為人稱道。建斌遵循前人理法,“離卻愈著,其氣韻愈增”,以“舍其形似,而取其本質”的方法,翻新自然物象,不寫真景,而取其本質表現(xiàn)之,誠如潘天壽先生認為的:“元人作畫態(tài)度,對于有合物理與否,既每不屑顧及”;美術史學家俞劍華說:“以氣韻為主,以寫意為法,以筆情墨趣為高逸,以簡易幽淡為神妙,藉繪畫為寫愁寄恨之工具,自不樂工整繁縟之復古派,而肆意于揮灑淋漓之寫意派。”建斌花鳥畫,以小品形式為主,清幽淡雅,意蘊高遠,主要體現(xiàn)為意象簡凈靜謐、情思高拔幽遠、意境空明靈動。
作品《蘭生幽谷》是一個被反復運用的意象和母題,建斌則以逸筆草草寫出蘭草之幽雅,又以中鋒、側鋒寫出石頭,幾點苔痕于其上,使動靜結合;蘭葉枝條的挺拔、伸展,以及交叉,長短的柔弱與灑脫,不但見出筆墨功力,還營造了清凈孤高的人格魅力,畫面氣息古淡無華、沉靜清涼、超凡脫俗;《笑西風》《笑迎東風》《朱唇啟皓齒》《清供》等都是這樣的作品,意象簡凈靜謐,令人回味不已。
其次,在論到情思高拔幽遠時,惲南田曾說:“清如水碧,潔如霜露,輕賤世俗,獨立高步”,可見情思高拔幽遠,不僅是古人的離塵超拔之致和氣韻清高的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同樣可以用于內(nèi)心修養(yǎng),用于傳達高遠、深遠與平遠的視野和志趣,使畫面寓意深遠,氣勢豪邁,如《春艷圖》《清韻》《錦瑟無端五十弦》等都是這樣的作品,令人放下浮躁,在視野開闊中展示峭拔的英姿與郁勃之氣。
最后,我們在建斌的作品《言志X東風無私X聽松》《九夏天花》《何懼嚴寒》中,看到由情思和意象共同氤氳出的空明靈動與清空的境界,這是一種“去留無跡”的境界,從容自然,行云流水,氣象恍惚,且筆墨典雅,虛實得當,靈氣流露,氣脈流暢,氣韻貫穿;值得注意的是,建斌作畫,用筆用墨、虛實對比等,并無刻意為之的痕跡,他以“風行水上,自然成文”的無意之美為目標,嫻熟地運用留白、水與墨、黑白灰的效果,增強了觀者的聯(lián)想力,使畫面呈現(xiàn)“以虛寫實”“以神寫形”“小中見大”“平中見奇”與“以技入境”的效果。
顯而易見,在建斌筆下花鳥意象的清、幽、雅、趣及其創(chuàng)作的性靈與情趣中,見出其赤誠之心和率真性情,因為真正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佳作無不來自畫家的真情實感。雖然建斌筆下依舊是一角石頭或折枝的花鳥意象,卻由于生命意識的灌注,而呈現(xiàn)出一種“人化自然”的意味,使之頗具“松風竹雨”“姹紫嫣紅”“空谷幽蘭”“迎風怒放”“萬物靜觀皆自得”的詩意與情致。
作為成熟的花鳥畫家,吳建斌的作品凸顯了這個時代文化的基本方向,這個方向的關鍵三點應和了時代精神的發(fā)展和腳步,從傳統(tǒng)文化的厚重中尋求精神放逐,讓新藝術觀念與時代精神獲得主體性,不言而喻,在建斌的作品中,我們感受到的是千年文脈和純凈無塵的藝術氣息;可以說,建斌成熟在一個八面來風、多元文化的語境之中,使他得以吮吸豐富多樣的文化營養(yǎng),孕育自己藝術的大美境界與充實內(nèi)涵。
建斌的花鳥畫,用筆婉約且意趣豐盈,自有其難以言傳、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這即是人性的自然要求,也是“人”的生命情調的自然表現(xiàn)。因此,細讀建斌作品,透過文質彬彬的表象,我們感受到的是“真力彌滿,萬象在旁”的節(jié)奏、韻律與力度。
當然,建斌正值年富力強的藝術成熟期,他的“但問耕耘,不問收獲”的執(zhí)著與專一,使他定會攀上藝術新高度,更上一層樓!
對此,我們充滿期待與厚望!
吳建斌簡介:
吳建斌,筆名一冕,綽號八千金,別署知味堂庖人。出生于1964年8月,新鄉(xiāng)市人?,F(xiàn)為中國國畫創(chuàng)作研究院創(chuàng)作室主任、河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花鳥畫研究會理事、新鄉(xiāng)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新鄉(xiāng)市花鳥畫研究會秘書長、新鄉(xiāng)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學院院外輔導教師、(北京)中國畫院簽約畫家、博寶藝術網(wǎng)簽約畫家、河南省黃河書畫院藝術顧問、中國畫家協(xié)會理事。入編《中國書畫家志》。作品曾入展中國當代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屆花鳥畫展及省內(nèi)外書畫大賽并多次獲獎,部分作品被編入冊或被敦煌美術館、吳道子藝術館、鐵軍文化館、雅安市博物館、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等單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