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法 李慶軍 李澤林
【摘要】目的 探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HbAlc)對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預測價值。方法 從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間抽取50例冠心病患者將其設(shè)為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陽性,選擇同期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正常的50例患者為對照組,對兩組C反應蛋白(CRP)、HbAlc水平進行檢測,應用Gensini積分對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進行測評,評價HbAlc水平對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預測價值。結(jié)果 觀察組HbAlc、CRP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均相對更高(P<0.05);多支病變患者HbAlc水平明顯高于單支病變及雙支病變患者(P<0.05),Gensini積分>16分者HbAlc水平與<8分、8分~16分患者相比,相對更高(P<0.05);將HbAlc作為因變量進行Pearson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顯示HbAlc水平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冠狀動脈Gensini積分呈正相關(guān)性(r=0.274/0.259,P<0.05)。結(jié)論 HbAlc水平與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呈正相關(guān)性,通過對患者HbAlc水平進行監(jiān)測利于判斷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為臨床診治提供重要依據(jù),并且對患者預后有重要預測價值。
【關(guān)鍵詞】糖化血紅蛋;冠狀動脈病變程度;預測價值;C反應蛋白;Gensini積分
冠心病為心內(nèi)科常見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肥胖者、糖尿病患者等,具有較高發(fā)病率,可一定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導致冠心病的誘因較多,有研究表示,糖代謝異常為冠心病發(fā)生及發(fā)展的重要危險因素,故對糖代謝指標進行檢測可有效預測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1]。但受多種因素影響,血糖水平波動幅度較大,難以對冠心病患者預后進行精準判斷[2]。糖化血紅蛋白水平(HbAlc)為臨床檢測血糖的重要指標,與血糖水平相比其不容易受到應激反應的干擾及影響,血糖檢測反映的為即刻血糖水平,而HbAlc可反映患者近8~12周血糖控制情況[3]。本研究通過對患者HbAlc水平進行檢測,旨在探究其對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預測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間抽取50例冠心病患者將其設(shè)為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43~72歲,平均(57.82±2.49)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18.5~24.5 kg/m2,平均(21.52±0.78)kg/m2。選擇同期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正常的50例患者為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44~75歲,平均(57.86±2.53)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18.5~24 kg/m2,平均(21.48±0.76)kg/m2。兩組資料異不明顯(P>0.05)。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觀察組患者均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確診,存在≥1支病變,狹窄程度>50%;所有患者均意識清晰、臨床資料完善、溝通能力良好,可較好配合相關(guān)檢查,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合并感染性疾病者;存在甲狀腺功能障礙者;合并心肌梗死、心率衰竭等其他嚴重心臟疾病者;近期接受降血糖治療者;對造影劑過敏者;有檢查禁忌癥者;精神疾病者;臨床資料不完善者;配合性較差或不同意本研究者。
1.3 方法
HbAlc檢測: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將血液標本置入EDTA抗凝管內(nèi),離心后分離血清,使用儀器為TOSOH G7型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應用高壓液相色譜法及配套試劑盒對HbAlc進行檢測,應用免疫比濁法對血清CRP進行測定,操作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進行。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HbAlc、CRP水平差異,評價HbAlc與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Gensini積分的關(guān)系。Gensini積分評估:1分表示狹窄程度≤25%。2分表示狹窄程度在26%~50%,4分為51%~75%,8分為76%~90%,16分為91%~99%,32分為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分析軟件為SPSS12.0,(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相關(guān)性應用Pearson分析,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2.1 兩組HbAlc、CRP水平差異
觀察組HbAlc、CRP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均相對更高(P<0.05),見表1。
2.2 不同病變支數(shù)及Gensini積分患者的HbAlc水平分析
多支病變患者HbAlc水平明顯高于單支病變及雙支病變患者(P<0.05),Gensini積分>16分者HbAlc水平與<8分、8分~16分患者相比,相對更高(P<0.05),見表2。
2.3 HbAlc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關(guān)系
將HbAlc作為因變量進行Pearson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顯示HbAlc水平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冠狀動脈Gensini積分呈正相關(guān)性(r=0.274/0.259,P<0.05)。
3 討 論
近年來我國經(jīng)濟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生活水平相應提升,日常生活習慣發(fā)生較大改變,吸煙、高脂飲食等使得糖尿病發(fā)病率不斷上升,糖尿病作為冠心病患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使得冠心病發(fā)病率也逐年上升。有研究表示,約25.36%左右糖尿病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而冠心病也會造成機體血糖應激性升高,造成糖代謝紊亂,導致心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增高。
大部分學者認為血糖升高在冠狀動脈病變發(fā)生及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對患者血糖進行檢測可一定程度預測其冠狀動脈病變程度[4]。既往臨床多通過檢測空腹血糖對患者血糖情況進行反映,但血糖代謝較快,且容易受到較多外界因素影響,如抽血時發(fā)生應激反應等,可造成檢測結(jié)果不精準,在作為患者血糖變化判斷指標中存在一定限制。HbAlc為診斷糖尿病的一項重要指標,其除了可診斷糖尿病、判斷患者病情程度外,還在預測血管并發(fā)癥、療效評價等方面具有較高價值[5]。HbAlc水平合成過程不可逆,其水平不會受到短時間血糖水平變化的影響,在高血糖、血糖波動幅度較大等患者中具有重要檢測意義。秦建林[6]研究表示,HbAlc為血糖的糖基化產(chǎn)物,其水平可有效反映蛋白質(zhì)型糖基化水平,認為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故其在冠狀動脈病變中具有重要預測作用。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HbAl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HbAlc水平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冠狀動脈Gensini積分呈正相關(guān)性,提示HbAlc水平升高為冠狀動脈病變的危險因素,可將其用于冠狀動脈病變程度預測中。分析原因可能為HbAlc水平持續(xù)上升,導致機體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可造成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同時血糖升高可加劇蛋白質(zhì)糖基化及氧化,增加糖基化產(chǎn)物,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7]。鄧文啟[8]研究表示,冠心病發(fā)生及發(fā)展除了與HbAlc相關(guān)外,還與CRP相關(guān),冠心病組CRP水平為(4.6±1.3)mg/L,明顯較非冠心病組(2.4±0.8)mg/L更低。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CRP水平為(5.95±1.25)mg/L,明顯較對照組(4.98±0.76)mg/L更低,與鄧文啟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HbAlc水平與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呈正相關(guān)性,通過對患者HbAlc水平進行監(jiān)測利于判斷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為臨床診治提供重要依據(jù),并且對患者預后有重要預測價值。
參考文獻
[1] 馬 杰,吳 剛.糖化血紅蛋白、載脂蛋白B/A1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相關(guān)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19):4796-4797.
[2] 陳運龍,劉 川,劉小燕,等.脂蛋白相關(guān)磷脂酶A2、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糖尿病患者冠脈病變程度的相關(guān)性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8,40(12):1136-1141.
[3] 王志玲.紅細胞分布寬度、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關(guān)系[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7,9(3):116-119.
[4] 高玉龍,李莉娜,張京梅,等.糖化血紅蛋白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shù)后梗死相關(guān)動脈血流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2017,12(10):1449-1452.
[5] 殷擁軍,許 勇,黃愷悅,等.入院應激性高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對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shù)后的影響[J].西部醫(yī)學,2018,30(1):81-83,88.
[6] 秦建林.HbA1c水平對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預測價值研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7,38(12):1713-1715.
[7] 孫秀芹,包柄楠,顏迪恩,等.糖化血紅蛋白與冠心病血運重建患者心功能的相關(guān)性[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7,9(1):32-36.
[8] 鄧文啟,楊銳能,胡榮權(quán),等.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相關(guān)性研究[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7,24(4):53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