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軍
(駐沈陽地區(qū)第四軍事代表室,遼寧 沈陽 110031)
在以撓性擺片、撓性接頭等為代表的撓性慣導儀表核心零件制造過程中,常常會使用撓性結構,在撓性結構之中經常會使用到撓性接頭與擺片等核心的零件,其本身屬于關鍵的零件組成部分,同時也發(fā)揮了承載與支承的關鍵性作用。針對撓性結構,主要屬于兩側圓弧凹槽所形成的細頸,并且在細頸之中對于形差和尺寸的精度要求較高,這樣難免會影響制造技術。
針對撓性細頸結構,其主要包含了手工研磨、電火花慢走絲線切割、鏜等。其共同點在于加工的應力偏小,并且加工精度方面的要求較高,并且在工件與刀具直接接觸面的切削加工應力也是存在的;尤其是在開展精加工中,一旦降低工件的剛度,就會導致加工變形問題的出現。一般來說,可以考慮到利用不同規(guī)格的支撐塞規(guī)以及涼面交替對稱反復切削的方式,但是這樣操作的加工效率偏低,無法滿足外形非回轉結構撓性結構零部件的實際要求。
在撓性結構中,主要是存在于慣性儀表撓性元件之中,一般會選擇高彈性合金鋼亦或是鈹青銅,其本身的抗拉強度較高,同時也具有較大的彈性模量。對于其關鍵部位,其撓性細頸只有及時微米,結構相對特殊,并且尺寸偏小,如圖1所示。
針對撓性細頸結構,其主要包含了手工研磨、電火花慢走絲線切割、鏜等對應的加工方式。但是對于銑削、鏜等方式,需要工件和刀具之間能夠相互接觸,但是難免會存在加工盈利,特別是在實施精細加工的時候,當工件剛度降低,就會導致工件變形的出現。
圖1 典型撓性結構
在進行高速精密銑削中,可以滿足零件加工效率的提升,降低實際的加工成本,同時還能夠縮短其加工需要的時間,另外,零件本身的加工精度與質量方面都可以達到較高的水平,最終在撓性結構的加工中得到大面積的應用。
在加速度計中,金屬擺片零件作為重要的組成,其撓性支承細頸直接就是半徑1.4mm的圓弧凹槽來直接形成的,其厚度為0.08mm,屬于薄壁結構,同時,在對稱方面要求達到0.003mm。
在進行凹槽加工環(huán)節(jié),除開控制切削用量、使用高精度機床之外,還需要實現對應夾具的設計,能夠減小刀具帶來的擠壓變形,提升實際的工藝系統剛度,這樣才可以保障加工精度。
另外,由于其本身的外形是非回轉結構,無法與兩面的交替對稱反復切削匹配。因此,需要利用一次高速銑削加工,但是對于夾具的設計要求也相應的提高了。
在設計夾具環(huán)節(jié),通過可調節(jié)支撐結構的添加,這樣也能夠滿足對成都、結構尺寸以及系統剛度等技術方面的要求,并且在不同圓弧凹槽深度零件定位裝夾中也可以達到匹配的狀態(tài)。針對定位夾具,其主要包含了壓板、彈性塊、支撐塊等,在支撐塊,通過下部彈性塊的配合,可以實現高度的自動化調節(jié),并且讓零件能夠與上部圓弧工作面直接貼合,這樣就可以利用緊固螺釘來直接固定調節(jié)之后的支撐塊。下圖2為定位裝置未裝夾工件;圖3為有工件裝夾的裝置。
圖2 可調節(jié)夾具
圖3 裝夾有工件的夾具
各組件制造技術要求如下。①夾具本體可根據機床工作臺選擇外形,一般采用易于在工作臺上裝夾的六面互垂度小于0.01mm的六面體。②定位銷、菱形銷外圓尺寸制造公差在0.01mm以內,孔距尺寸公差為0.01mm。③彈性塊硬度范圍為70~80。④支撐塊工作面與細頸圓弧一致,兩者之間的最大間隙應小于0.005mm。⑤支撐塊與本體長槽配合間隙小于0.01mm,同時配合面的表面粗糙度Ra均低于0.4μm,必要時可采用低粘度潤滑油降低二者之間摩擦系數。
對于下圖4的分析,在夾具定位中,本體上包含了菱形銷鑲和定位銷,主要是定位零件使用;此外,按照上下順序,直接將彈性塊和支撐塊放置在長槽之中,并且利用緊固螺釘將支撐塊固定,主要是零件撓性細頸結構的支撐使用。
圖4 工件的定位裝夾
在使用階段,本體長槽中依次放入彈性塊與支撐塊;針對工件,直接將菱形銷與定位銷壓緊定位在裝置的本體之上,確保撓性結構的圓弧和支撐塊圓弧工作面能夠彼此的貼合,并且通過彈性模塊,就可以保證支撐塊能夠處于最佳位置;將緊固螺釘直接旋緊,用于固定支撐塊,然后再利用后續(xù)的壓板和3組壓緊螺釘來實現加工。
在具體加工環(huán)節(jié),貼合撓性結構的支撐塊,可以實現工件剛度的提升,在滿足加工變形控制的同時,加工精度也可以得到相應的提高。
在撓性細頸銑削之前,可以選研磨或者是平磨的處理方式,進行零件上下端面的加工,這樣才能夠基準面精度得到銑削方面對應的定位。在實施第一面圓弧凹槽加工之中,基于零件下端面的定位作為基準;在第二面加工中,則需要基于零件的上端面作為基準;而對于加工圓弧面支撐中,則需要考慮到利用彈性來實現已經加工凹槽與頂塊的相互靠緊,然后緊固支撐頂塊,并且直接將兩處壓板直接壓緊,之后再結合厚度尺寸來進行加工刀具長度補償值相應的調整處理。
在實現薄壁加工變形控制,明確形位公差要求之后,其加工之后的表面粗糙度要明顯低于之前圓弧面,并且其對應的零件撓性細頸厚度尺寸也可以滿足0.08mm這一項數據要求,最終讓精度可以直接匹配設計技術指標。
總而言之,在本次設計的夾具,主要是發(fā)揮裝置的支撐,進而得到廣泛的使用,同時也可以達到不同規(guī)格支撐的具體要求。此外,基于零件高度來進行支撐結構對應的調節(jié),這樣也可以滿足工藝系統剛度的要求,最終滿足技術標準,迎合后續(xù)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