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中,程 金,胡牡香
(蘇州中材建設有限公司,江蘇蘇州 215000)
腳手架是建筑施工及造船等行業(y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施工工具,而與之配套的腳手板同樣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器材。腳手板又稱腳手片,是在腳手架、操作架上鋪設,便于工人在其上行走、轉運材料和施工作業(yè)的一種臨時周轉使用的建筑材料。腳手板種類主要有木腳手板,竹腳手板以及鋼腳手板三大類。木腳手板由于存在易潮濕、易蟲蛀、易翹曲等問題,大大降低了其周轉次數(shù),經濟性難以得到保障,目前的應用已越來越少。竹腳手板雖然價格低廉,但其使用舒適性遠不及木腳手板,且極易附著建筑垃圾,存在強度較差、周轉次數(shù)少等缺點,目前僅在南方地區(qū)有所應用。鋼腳手板是目前常見的一種腳手板,尤其是由冷彎薄壁型鋼加工形成的鋼腳手板具有輕質高強的特點,現(xiàn)已大規(guī)模地投入生產使用;但冷彎薄壁型鋼構件由于其壁厚較薄,構件中板件的寬厚比較大,且截面大多開口,使得構件在受力過程中容易發(fā)生失穩(wěn)破壞,因此,其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進行復雜的構造處理以避免發(fā)生失穩(wěn)破壞,這樣便提高了生產成本,經濟性仍難以保證。
而將冷彎薄壁型鋼與木材進行有效地組合,形成鋼-木組合腳手板,同樣可有效地提高鋼材穩(wěn)定性,防止其過早屈曲失穩(wěn),進而提高腳手板的承載性能;早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就開始研發(fā)鋼木混合腳手板[1]。另外,通過三十多年的建設,我國森林覆蓋率已從改革開放之初的12 %提高到目前的21.63 %,森林資源已經得到極大地恢復,木材的生產和利用將逐步進入良性循環(huán)階段,木材的環(huán)保優(yōu)勢也已更為突出。
目前,我國學者主要針對不同截面形式的鋼木組合梁,組合柱以及組合樓蓋的力學性能進行了研究。
其中,東南大學的潘福婷等人[2]對鋼-木組合懸臂梁進行了試驗研究,其組合形式是在鋼板兩側疊放木板,并通過螺栓進行連接固定;試驗結果表明,組合梁具有較好的整體穩(wěn)定性能,木板的側限作用保證了鋼板在達到材料屈服強度之前不會發(fā)生整體和局部屈曲破壞。同時,在組合梁試驗的基礎上,通過有限元分析軟件對鋼-木組合梁以及十字形組合柱的受力性能進行了分析,最后對組合構件在理論上進行了初步設計。
北京交通大學的陳愛國等人[3-5]對H型鋼-木組合梁的抗彎性能及連接靜力性能進行了研究,組合梁構造形式見圖1。研究結果表明,H型鋼和木板整體工作性能良好,組合效應顯著,構件跨中橫截面應變呈線性分布,試件荷載-跨中撓度曲線呈彈性和彈塑性兩個階段,最終以下翼緣木材跨中斷裂而破壞;且隨著木板厚度、鋼梁翼緣厚度及寬度、腹板高度的增大,試件的承載力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后提出了該種鋼-木組合梁跨中撓度及受彎承載力的簡化計算式,并將其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進行對比,結果表明計算式精度較高,可以為該種鋼-木組合梁的應用提供設計依據。
圖1 H型鋼-木組合梁截面示意
同濟大學的何敏娟等人[6-7]對輕型鋼木混合樓蓋的抗側性能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由于鋪設木材的原因,樓蓋側向剛度得到增強;且與木材相連接的C型鋼擱柵上翼緣未出現(xiàn)屈曲現(xiàn)象,證明了木材對其有明顯的加強作用。
根據以上學者對鋼木組合構件的研究表明,木材對鋼材有明顯的加強作用,避免了鋼材發(fā)生整體屈曲破壞,同時有效延緩了鋼材的局部屈曲,進而使鋼材的力學性能得到了更充分的發(fā)揮。
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筑設計研究院的申屠團兵等人[8]依附交叉編織異形鋼木組合屋架的實際工程案例,對代表榀屋架進行了機構分析,獲得了優(yōu)化后的無明確下弦桿異形鋼木組合屋架結構體系(圖2),其中鋼木組合桿件的構造形式見圖3;并通過對3種節(jié)點以及整體足尺結構的受力試驗研究,得到了鋼木組合桿與木桿混搭時連接問題的解決方案,且結構體系既可實現(xiàn)建筑構想又能夠滿足結構的安全及使用要求。
圖2 無明確下弦桿異形鋼木組合屋架結構體系
圖3 鋼木組合桿件(單位:mm)
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曾研究開發(fā)過一批鋼木混合腳手板(圖4)。采用鋼板、角鋼或槽鋼,與木板拼裝而成,這種腳手板可充分利用小木板作板面,板面的防滑和耐熱性能較好。但其剛度偏小,且重量較大,同時,木板裸露在外,仍會出現(xiàn)木腳手板常見的易潮濕、易蟲蛀、易翹曲等問題。
圖4 鋼木混合腳手板
針對以上問題,為了避免木材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的問題,同時,需要木材為鋼材提供有效的側向支撐,提出了一種外包鋼式的鋼木組合腳手板(圖5)。該腳手板的特征在于,整片腳手板由若干根截面小、質量輕的冷彎薄壁鋼木組合梁連接形成。
圖5 鋼木腳手板的結構示意
而這種鋼木組合梁的特征在于,組合梁的組合形式與鋼管混凝土相似(圖6),組合梁的主體為矩形截面冷彎薄壁型鋼鋼管;冷彎薄壁型鋼鋼管因其截面封閉,剪心與形心重合,相比于C形和U形等開口截面構件具有更好的抗扭性能及更大的抗彎剛度,構件形式更為安全。同時鋼管內部的木材能夠為冷彎薄壁型鋼鋼管提供一定的側向支撐,防止鋼材過早的屈曲失穩(wěn),進而可提高組合梁的承載能力;且木材被包裹于鋼管內部,其耐久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圖6 鋼木組合梁剖面
在組合梁的底面兩端設有C形卡槽,以便于將其搭設在腳手架的縱向水平桿上,并防止腳手板在腳手架上滑動,以避免工人在腳手板上作業(yè)時發(fā)生腳手板滑落的危險;組合梁底面兩端的C形卡槽并非與組合板焊接成為整體,其是通過螺栓或套箍等方式進行連接,可拆卸更換;同時,為了防止工人在腳手板上作業(yè)時滑倒,還在組合板的表面設有橡膠防滑墊。組合梁各方向的平面圖見圖7。
圖7 鋼木組合梁各方向的平面
而鋼木組合梁通過兩根柔性鋁條進行連接,且各組合板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以便于板上的沙土等雜物漏下,方便清洗;連接鋁條只受水平方向拉力,不承擔豎向荷載,各鋼木組合板可沿鋁條方向卷起,鋪設與拆卸工作僅需一名工人即可完成,操作簡便,且鋪拆效率高;同時,鋁條質量輕,價格比鋼條低,且不易銹蝕,耐久性好,可大大提高腳手板的周轉次數(shù)。連接各鋼木組合板的鋁條中間設有可移動的固定螺栓,其不僅可以固定組合板,還可以根據不同板寬的尺寸要求進行更換,或在某片組合板發(fā)生過大變形等問題不能繼續(xù)使用時進行更換。其連接構造見圖8。
圖8 鋼木組合梁連接構造示意
該鋼木組合腳手板可充分利用冷彎薄壁型鋼和木材各自的優(yōu)點,輕質、高強。一方面冷彎薄壁型鋼將木材包裹,可對其施加約束,提高木材強度,還可對其形成保護,起到防潮、防蟲的效果,提高了木材的耐久性,延長了其使用壽命;另一方面,木材填充到冷彎薄壁型鋼管內,對其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增大了構件截面剛度,提高了構件的穩(wěn)定性。兩種材料的相互作用使得構件具有了輕質、高強的優(yōu)勢。同時,其組裝靈活、簡便,拆卸快捷,工作效率高;使用過程中,可根據需要進行組裝、調整,拼裝、連接與拆卸均較為簡單,不需要大型或特殊的設備,工作效率高。
鋼木組合構件中的木材對鋼材有明顯的加強作用,可避免鋼材發(fā)生整體屈曲破壞,同時有效延緩鋼材的局部屈曲,進而使鋼材的力學性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而將這種組合形式運用到腳手板中,可克服目前市場上所銷售腳手板的缺點。文中所提出的鋼木腳手板具有輕質、高強,組裝與拆卸簡便,施工快捷,耐銹蝕,循環(huán)次數(shù)多,綜合效益好等優(yōu)點,將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