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越來越多的工業(yè)污水、生活廢水等污染物隨著工業(yè)化的發(fā)展?jié)B入到底下,對地下水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被污染了的地下水直接或間接應用到人們的生活和生產(chǎn)之中,污染了的地下水修復問題迫切需要被解決。通過搜集諸多地下水修復方面科學技術的實驗研究資料,本文將較為常用的地下水修復技術大致分為三種:原位修復技術、異位修復技術和自然衰減,仔細分析了這三種方法的優(yōu)勢、劣端及其各自的適用范圍,希望能夠?qū)ξ覈叵滤廴拘迯图夹g研究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類型;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X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06-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6.067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pollute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technology
Liu Lijun
(Hu‘nan Abur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Changsha Hunan 410000,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pollutants such as industrial sewage and domestic wastewater infiltrate to the botto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groundwater,and polluted groundwater i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pplied to peoples lives.And in production,the problem of remediation of polluted groundwater urgently needs to be resolved.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many experiment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on groundwater remediation,this paper divides the more commonly use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into three types:in-situ remediation technology,ex-situ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nd natural attenuation,and carefully analyzes these three methods.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are extremely applicable,and they hop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 the research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Key words:Groundwater 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Type;Research review
1 原位修復技術
1.1 污染土壤氣相抽提技術
污染土壤氣相抽提技術的適用范圍比較狹小,通常用在土體中易揮發(fā)污染物質(zhì)的處理過程。污染土壤氣相抽提技術一般會和空氣擾動修復聯(lián)合應用。把能揮發(fā)的氣體抽出,抽出的、被污染了的氣體必須經(jīng)過處理后達到排放標準才可以排入大氣中。在被污染了的土體旁邊鉆井泵入空氣,使包氣帶中的空氣流動速度加快,從而提升治理的工作效率。但是,這個方法只能應用在揮發(fā)、半揮發(fā)的污染物,對這些物質(zhì)的處理有著較為理想的效果,但是對于低滲透及非均質(zhì)環(huán)境中的污染物質(zhì)不適用,去除效果不好。
1.2 空氣擾動技術
對于地下水中揮發(fā)、半揮發(fā)的有機污染物質(zhì)可以采用空氣擾動的技術對其進行處理修復。該技術最好應用于那些滲透性比較好、土質(zhì)相對均質(zhì)的土壤環(huán)境。該技術作用的原理是:含水層中注入空氣,使水位提高并將注氣井作為中心,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質(zhì)隨著空氣向四周和上方運動進入包氣帶當中,并和污染土壤氣相抽提相結(jié)合,處理地下水當中的污染物,這樣就可以對地下水進行修復。
1.3 可滲透反應墻技術
這種技術的使用機理是:在地下水水力梯度的下游開挖溝槽,并構成反應墻,在污水流經(jīng)反應墻的過程中,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質(zhì)被吸附、氧化以及生物降解等一系列的處理過程。依據(jù)反應墻當中填充物質(zhì)的區(qū)別,發(fā)生的反應類型,可以將其分成不同種類,比如:微生物反應墻、物理反應墻等不同種類的反應墻。因為使用該技術的成本比較低,不使用地表處理的設備就可以對不同的污染物質(zhì)進行處理,適用的范圍比較大。
1.4 原位微生物修復技術
原位微生物修復地下水污染技術依托于微生物降解技術。這種方式受污染物類型、土壤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通常情況下采用好氧降解的方式對地下水污染進行處理,某些特殊情況下可采用厭氧的方式進行降解。在采用好氧降解技術修復地下水污染的過程之中,受地下水中的含氧量與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影響,達不到微生物生存和降解污染物時對氧氣與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需求,因此,需要在好氧微生物降解過程中人為加入氧氣與營養(yǎng)物質(zhì)。原位微生物修復技術具有操作簡便、成本較低并且通常不會產(chǎn)生二次污染的優(yōu)點,它是一種相對環(huán)保的修復地下水污染的方式,但是,因為微生物的降解過程比較漫長,周期性長,所以不能快速修復地下水污染。
1.5 原位電動修復技術
原位電動修復技術在各種修復地下水的技術之中為綠色的一種修復技術,此技術的核心就是利用電化學動力理論,主要分為三種類型:①電滲析方式,主要處理地下污染水中的非離子態(tài)污染物;②電遷移方法,主要解決清理地下水中的帶電離子;③電泳方式,主要用來處理一些依附在能移動的物體上的污染物。在電場的作用之下,金屬帶電的離子受到電場力的影響,金屬帶正電的離子在電場力的影響下向電解池的陰極做定向移動,金屬帶負電的離子向電解池中的陽極做定向移動,最后,將這些污染物在外力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進行集中處理。使用原位電動修復技術對地下水中帶電的金屬離子和對地下水有污染的有機物進行處理,這樣的方式不但綠色環(huán)保,并且使用該技術處理污染物費用不高。
1.6 原位化學氧化技術修復地下水污染的方式
該技術通過應用芬頓試劑、高錳酸鉀、臭氧和過硫酸鹽等氧化劑處理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質(zhì)。原位化學氧化技術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與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質(zhì)氧化反應進行。此技術應用的優(yōu)點是工作周期短、成本較低并且處理地下水污染的效果明顯。芬頓試劑的功能比較強大,它有很強的還原性能夠還原許多的有機物,有著處理污染比較徹底、操作比較簡單、反應條件要求比較低并且不會出現(xiàn)二次污染的特點,因此,原位化學氧化技術是目前應用比較廣闊的一種方式。
2 異位修復技術
2.1 污染土體開挖法
如果地下水被污染的范圍相對較小,我們可以應用污染土體開挖的方式來對地下水污染進行處理修復。這種方式首先要做的就是挖開被污染了的土體,然后再通過其他方式對污染了的土體進行處理。這種處理的方式主要應用于地下水被污染面積比較小的情況。面對較大范圍的地下水的污染,就不適合使用此種方式進行處理修復,因為較大面積污染會提升土體開挖的成本,并且即便資金充足,這樣的情況下也難以處理被污染的地下水,因此,處理大范圍的地下水污染不能使用污染土體開挖法。
2.2 抽取處理修復污水
將已經(jīng)污染了的地下水抽出地表以后,在地表進行地下水污染的處理方式就是抽取處理污染的方式。將被污染的地下水抽取出地表之后,可以應用自然衰減修復技術配合處理地下水污染,比如:通過微生物降解、地下水天然的氧化作用等等。這種方式是通過抽取被污染的地下水,這樣還可以使地下水被污染的范圍受到控制、減小地下水的污染程度等。目前,這種抽取處理的方式大都被應用處理地下水中的易溶污染物質(zhì)。
2.3 自然衰減修復技術
在污染物滲入地表的過程之中,土壤里自然存在的各種作用會將這些污染物進行降解或者改變,比如土壤的吸附、地下水的稀釋和彌散以及微生物的降解等等。
土壤當中存在的幾種天然的降解處理污染物的環(huán)節(jié)就被稱作自然衰減。土壤顆粒天然的吸附作用可以制止一些污染物的擴散,土壤當中的微生物可以對污染物進行分解,這種降解作用可以減小水污染;水的彌散與稀釋作用能夠減小地下水資源污染的風險。因為這些過程都是天然存在的,是不在人的干涉條件下發(fā)生的,因此這種治理方式也被稱作“被動的修復”或“本能恢復修復”。
3 結(jié)束語
根據(jù)當前幾年美國污染治理的數(shù)據(jù)報告來看,美國自從展開修復治理地下水污染的工作,各種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技術之中異位修復技術所使用的次數(shù)一直都是最多的,但是,在使用此技術的過程中,必須強行抽取需要治理的地下水并進行回灌,這樣的做法會對當?shù)氐乃Y源生態(tài)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因此,目前正在逐漸減小該方法的使用次數(shù)。最近幾年,各種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技術不斷被創(chuàng)新完善,正逐漸變得成熟,異位修復技術也不例外,當前該方法被使用的次數(shù)和之前相比來說也在慢慢增多。仔細分析目前地下水修復技術的發(fā)展趨勢,更好的處理地下水污染的方式是把異位修復技術和原位修復技術或者是自然衰減修復技術配合使用,這樣能夠使這些修復地下水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可以最大程度解決地下水污染的問題。當前,最好的治理修復地下水污染的方式是將不同技術配合使用,比如地下水原位修復技術和其他多種修復技術聯(lián)合在一起使用。
參考文獻
[1]楊梅,費宇紅.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的研究綜述[J].勘察科學技術,2008(4):12-16+48.
[2]趙勇勝.地下水污染場地污染的控制與修復[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B07):116-123.
[3]陳浙墩,白靜潔.地下水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究進展[J].環(huán)境與發(fā)展,2017,29(08):87+89.
[4]劉志陽.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綜述[J].環(huán)境與發(fā)展,2016,28(02):1-4.
收稿日期:2020-04-07
作者簡介:劉利軍(1983-),男,漢族,碩士,中級,研究方向為水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