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圍繞中國畫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中的色彩應用展開研究,通過分析中國畫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的特點和色彩應用特點,探究在中國畫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過程中色彩的具體應用內容,分析相關色彩應用理念,為繪畫者提供研究依據,以推動中國畫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在新時期實現新發(fā)展。
關鍵詞:中國畫 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 色彩應用
中國畫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的繪畫存在明顯不同,導致不同的重要原因即中國畫特別是人物畫中的色彩應用存在鮮明的時代差異,同時還隨時代發(fā)展展現出不同的特征。通過學習中國畫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中的色彩應用方式和應用理念,借鑒西方內容,可以形成對色彩更深層次的認識。
一、中國畫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的特點
(一)形神結合
中國畫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過程中特別講究形神結合,因而在具體創(chuàng)作過程中,畫家必須仔細觀摩人物的具體形態(tài)、動作表情以及精神風貌,運用合理的方式將人物放置在符合其性格特點的景色中,更好地展示人物的形象特征,傳遞人物精神。同時,畫家也可以在展示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的過程中,將自身對繪畫和美學的理解、哲學的感悟等表現出來,寄情于畫。
(二)特點鮮明
快速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是展現人物的性格,畫家可通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在色彩、肢體動作等的幫助下,快速將人物特點刻畫出來,使觀者可以迅速了解人物的形象特點和心理活動,這也就達到了畫家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要求,展示了其畫作特殊的藝術感。
(三)形態(tài)和情感結合
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工作開展過程中,不斷接受新的理念并創(chuàng)新,其相關的理論知識也在逐漸完善,這對幫助畫家更好地展示人物特點,創(chuàng)新畫作形式等意義重大。中國畫人物題材作品的顯著特點即畫家將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形態(tài)外貌結合起來,用符合人物精神的背景等烘托人物特點,可以幫助觀者更好地理解作家的情感世界,體悟畫作的特點,對提高繪畫藝術性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國畫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色彩應用特點
(一)色彩沖擊較弱
在中國畫傳統(tǒng)創(chuàng)作過程中可以發(fā)現,其創(chuàng)作人物形象的過程中應用色彩相對較少,與西方濃烈鮮艷的作品風格形成鮮明對比。一般來說,畫家會選擇一種顏色作為整幅畫的主色調,在此基礎上,使用一定的顏色烘托主色調,表現出色彩相宜的美感。中國畫中的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大部分使用該方式,只有在進行宗教類型的人物形象創(chuàng)作時,為了更好地表現主題,會應用濃烈的色彩來給人物上色。但是在該領域也沒有使用過分沖擊的顏色,色彩之間的碰撞并不明顯。宗教人物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主要是在色彩遞進暈染及色彩調和等領域多添筆墨,帶給人物畫作所表達的美的感受。
(二)宣揚水墨精神
中國畫人物創(chuàng)作過程中,主要借助色彩和水墨來進行整體創(chuàng)作,而水墨實際上是中國特有的繪畫風格。在繪畫過程中,畫家通過水墨色彩的大范圍應用和小范圍渲染,輔之以必要的留白,在表達人物形象特點的同時,留給人們無盡的想象空間,這也與中國傳統(tǒng)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理念相一致。同時,畫家在進行中國畫人物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還會通過水墨和色彩的結合,將各環(huán)節(jié)過渡用色彩暈染、疊加等方式展示出來,可以為人們描繪不同特點的意境,將色彩的特點充分展示出來。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色彩的合理應用也更好地烘托了水墨特點,給人傳遞素凈淡雅的感覺,兩種風格相得益彰而不會過分突出,向人們展示了畫作的和諧風格,可以更好地展現畫作形神兼具的特點。
(三)色彩搭配方法變化
傳統(tǒng)中國畫人物創(chuàng)作過程中,為描繪出想要表達的效果,繪畫者必須加強對自身色彩應用技巧和創(chuàng)作技巧的重視,通過加強色彩基礎的練習,明確漸變法的應用特點和應用風格,更好地將色彩的層層過渡和疊加效果表現出來,該技巧在突出人物面部表情及其他細節(jié)的過程中意義重大,可以將人物的細微變動靈活地表現出來,繪畫者在該過程中也要加強對色彩漸變程度的重視,避免出現過渡渲染等現象,在保證畫作真實感的基礎上,為畫作注入更多的色彩,使其整體更加生動。另外,在中國畫人物主題創(chuàng)作過程中,繪畫者也可適當借鑒西方繪畫的特點,通過使用一定數量的調和色,可以找到色彩疊加所不能展現的色彩,將繪畫所需要的各種顏色用特定方式展示出來,不僅可以節(jié)約色彩調整時間,也可以保證繪畫質量。最后,在色彩搭配過程中也可以使用蘸色法來進行后續(xù)的創(chuàng)作,利用一支筆完成某區(qū)域的創(chuàng)作,除了保證色彩的協調性之外,還為色彩提供了相互呼應的空間,對發(fā)揮色彩的靈活性具有重要意義。
三、中國畫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色彩的應用內容
(一)水墨為主調
中西方傳統(tǒng)繪畫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突出特點即水墨的大量應用,繪畫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將各類線條用水墨勾勒出來,可以奠定畫作的整體基調,同時向人們傳遞與畫作相關的意境。而隨著歷朝歷代人們審美觀點的變化,水墨畫的表現方式及中國畫整體理念也在發(fā)生變化,這也刺激中國畫創(chuàng)作出現了更多創(chuàng)新。中國畫創(chuàng)作應用的色彩來源比較簡單,從礦物和植物中進行簡單的提取即可,人們將色彩分成了水色和石色兩種,不同的顏色可以傳遞不同的意味。繪畫者在畫作過程中主要強調意境的表達,因而對畫作的色彩大范圍應用和整體架構等要求十分嚴格,通過選擇與自己情感特點和描繪人物特點相符合的色彩,使用勾勒等多種描述方式將其描繪出來,可以更好地表達情感,色彩的應用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二)色彩應用突破
中西方繪畫特點不同,但是在表達情感上會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這也說明,不同的色彩運用方式都可以發(fā)揮情感傳遞的作用。因而中國畫人物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有意識地借鑒了西方的色彩應用技巧,而這也并不違背中國畫墨色描繪意境的初衷,可以算作新時期的繪畫方式再創(chuàng)作,有時甚至可以更好地描繪意境。通過使用大篇幅且?guī)в袥_突性的色彩來描繪人物,可以帶給人以視覺上的滿足感,而水墨的色彩應用主體地位也堅定了中國畫的繪畫主旨,這就要求繪畫者提高自身色彩使用能力,發(fā)揮色彩的意象化作用,彌補傳統(tǒng)中國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色彩不足,而非喧賓奪主,反而丟失了中國畫的特色。這樣一來,中國畫的繪畫理念得以發(fā)展,色彩應用空間不斷擴大,對刺激新時期中國畫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意義。
(三)繪畫風格多樣
每個時代的繪畫風格不同,形成的中國畫特點也會存在差異,繪畫風格也逐漸向多樣化方向發(fā)展。在該過程中可以發(fā)現,中國畫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過程中,其選擇存在多樣性,同時表達情感的方式也千差萬別。但是在時代推進過程中,以“色”來表達情感的創(chuàng)作手法卻保留了下來,可以傳遞不同的人物性格特點,如開放、儒雅等,幫助欣賞者更為直觀地了解人物性格特點,這也拉近了欣賞者和畫家之間的距離,其精神傳遞的紐帶也隨之加深。在新時期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繪畫者在提高自身繪畫整體掌控能力和色彩應用能力的同時,也應當提高自身的色彩控制能力,在繪畫語言等的幫助下,將時代特點和人物形象等用更生動的方式表現出來,不斷擴大色彩的使用范圍,推動繪畫在新時期實現新發(fā)展,為人們提供更多風格的中國畫人物創(chuàng)作作品。
四、結語
畫家使用多樣化的色彩來描述不同的內容,同時寄托內心深處的情感,通過提高色彩應用能力可有效提高作品的表現力。在創(chuàng)作中國畫的過程中,繪畫者必須掌握與色彩相關的理念,靈活應用各類色彩,不斷提高人物題材的創(chuàng)作質量,這樣才能貢獻更有藝術性的作品。
參考文獻:
[1]趙文博.中國畫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中色彩的應用分析[J].魅力中國,2019(39):26.
[2]張令偉.中國畫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中色彩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11):10-11.
[3]汪佳懿.中國畫人物題材創(chuàng)作中對色彩的靈活運用[J].美術文獻,2018(06):37-38.
(作者簡介:王美霞,女,本科,壽陽縣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zhí)法隊,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美術)(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