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博,肖 波,趙少華
(1.許昌市中心醫(yī)院 整形外科,河南 許昌,461000;2.河南圣德醫(yī)院,醫(yī)療美容科,河南 信陽,464000;3.許昌市中心醫(yī)院 醫(yī)療美容科,河南 許昌,461000)
黑眼圈不但影響美觀,還有可能提示著存在器質性病變,往往是由于經(jīng)常性熬夜、抽煙、過多的飲酒或咖啡等所致,其中入睡時間晚是導致黑眼圈最重要的因素[1]。目前改善黑眼圈以藥物、激光治療、硬化劑注射、手術等方法為常見,藥物可使血流瘀滯得到改善,激光可見小靜脈網(wǎng)去除,硬化劑注射可硬化血管壁,使其閉塞,但并不能永久性根治;而傳統(tǒng)的脂肪移植技術,對于皮膚較敏感的部位,注射脂肪顆粒時容易出現(xiàn)脂肪囊腫樣變、鈣化結節(jié)等情況,治療效果也欠佳。納米脂肪移植是由Tonnard等提出并應用,通過將脂肪顆粒機械乳化后再進行注入,術后并發(fā)癥明顯減少[2]。鑒于此,本研究就納米脂肪移植對下眼瞼混合型黑眼圈患者下眼瞼區(qū)域皮膚L*a*b*值的影響作以下分析。
選擇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眼瞼混合型黑眼圈患者92例,均為女性;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1.523.47)歲。
納入標準:①均為混合型黑眼圈,同時存在結構型及血管型黑眼圈;②年齡20-45歲;③均能定期復診;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手術禁忌癥者;②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③手術區(qū)有感染、外傷。
①告知患者手術可達到的效果,可能需1-2次或以上注射次數(shù)可達最滿意效果,且注射間隔6個月左右,術前拍攝患者正、側、斜位照片。②患者取端坐位,觀察患者黑眼圈及皮膚皺紋情況。標記手術區(qū)范圍后,常規(guī)消毒鋪巾,用2%利多卡因(國藥準字H20184147,規(guī)格:10mL:0.2g,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進行局部神經(jīng)阻滯麻醉,10min左右麻醉成功。③將大腿、腹部作為脂肪供區(qū),以大腿最佳,注入500mL腫脹麻醉液(2%利多卡因20mL、生理鹽水500mL、腎上腺素0.5mg),用20mL一次性注射器與抽脂針(直徑2mm)連接,以多層次、多隧道的方式用抽脂針進行抽取20mL脂肪混懸液,靜置5min后,將下層血液、腫脹液排盡,將大脂肪團塊挑出,排出腫脹液后縫合、加壓包扎。④將脂肪顆粒離心3min(1000r/min),通過Tonnard納米脂肪制備方式進行乳化,經(jīng)0.5mm濾網(wǎng)過濾后即可[3-4]。⑤待患者局部麻醉起效后,將納米脂肪用1mL注射器注射入下眼瞼區(qū)域,進針位置選擇黑眼圈下緣內(nèi)側,然后沿皮下層潛行至最遠端,往后退針同時緩慢推動注射器進行注射,注射時注意交叉注射,形成多隧道、多層次的扇形,直至下眼瞼皮膚變?yōu)榈S,用紅霉素眼膏涂抹進針點即可,無需包扎。⑥術后給予冰敷注射區(qū)30min;脂肪供區(qū)定期換藥,術后1-2周視情況拆線。
①調查患者術后6個月滿意度,根據(jù)術后下眼瞼黑眼圈顏色改變情況,分為不滿意、較為滿意、能接受及非常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通過門診復診方式,隨訪患者術后6個月相關并發(fā)癥情況,包括術后感染、脂肪液化、色素沉著、脂肪栓塞、供區(qū)皮膚凹陷等。②L*a*b*值測定:用相機拍攝患者端坐位照片,保持室溫、曝光度一致的情況下,囑患者保持自然睜眼狀態(tài),視線平視,身體坐位端正,調整攝像頭高度,使鏡頭與瞳孔高度一致;用Adobe photoshop CS7技術分析照片(術前及術后6個月),測量黑眼圈區(qū)域所有像素點L*a*b*值的平均值,上界限為下眼瞼中內(nèi)1/3處,下界限為上界限垂直線與淚槽線焦點[5]。
采用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均只注射1次,其中對下眼瞼黑眼圈顏色非常滿意17例,滿意58例,能接受13例,不滿意4例,患者滿意率為81.52%(75/92)。隨訪患者術后6個月,所有患者術后均有不同程度下眼瞼區(qū)域皮膚紅腫,2-3周自行消失;其中3例術后1-1.5個月出現(xiàn)色素沉著(下眼瞼緣),術后5-6個月自行消失;2例術后0.5-2個月內(nèi)出現(xiàn)小脂肪結節(jié),術后3-4個月自行消失,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43%(5/92)。
術后6個月,患者下眼瞼區(qū)域皮膚L*值較術前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值、b*值較術前有所降低,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92例患者手術前后L*a*b*值對比()
表1 92例患者手術前后L*a*b*值對比()
患者女,37歲,因下眼瞼區(qū)黑眼圈伴凹陷就診,要求改善黑眼圈及凹陷情況(圖一);給予納米脂肪移植治療下眼瞼區(qū)黑眼圈,給予納米脂肪填充,術后可見下眼瞼凹陷明顯改善(圖二);術后隨訪6個月,黑眼圈較術前改善明顯,未有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患者對手術效果非常滿意。術前L*值平均值為46.93,術后為56.72,a*值、b*無明顯變化。
圖1 術前正位
圖2 術后即刻正位
黑眼圈的發(fā)生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考慮與以下幾點相關,包括色素性黑眼圈,即黑色素過度沉著;結構性黑眼圈,即淚槽畸形、眼袋松弛等造成的下眼瞼皮膚陰影,可通過手術,改善結構異常達到治療目的;血管性黑眼圈,即由于皮下脂肪稀少、皮膚過薄,使淺表血管顯影明顯所致,可通過藥物、手術及激光,以消除血流瘀滯來改善。傳統(tǒng)的脂肪移植方法,由于脂肪顆粒未經(jīng)處理,為避免強行高壓注射,損傷脂肪細胞,移植針的直徑需選擇1.0mm或以上,否則易導致脂肪堆積,甚至發(fā)生中心性壞死,相關并發(fā)癥較多。
用L*a*b*值能夠反映皮膚色度值參數(shù),其中L*值為黑白區(qū)間,值越高皮膚越白;a*值為紅綠區(qū)間;越高皮膚越紅;b*值為藍黃區(qū)間,越高皮膚越黃。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術后總體滿意率為81.52%,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43%,L*值明顯升高,a*值、b*值未見明顯變化,可看出通過納米脂肪移植治療下眼瞼混合型黑眼圈,效果理想,能夠明顯改善患者下眼瞼區(qū)域L*值。納米脂肪中富含的脂肪干細胞不僅具有填充能力,其外基質成分還能夠促進膠原纖維生成,在瘢痕治療中也被廣泛應用[6];另外,納米脂肪中的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表皮細胞生長因子、重組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等,也可用于治療皮膚褶皺、瘢痕及癌癥等[7-8]。而納米脂肪移植治療黑眼圈的機制尚不明確,考慮可能是脂肪組織中的SVF含大量脂肪干細胞,分化為脂肪細胞時具有的掩飾作用,且能使血液供應增加,使移植脂肪的存活率升高[9-10]。納米脂肪移植能夠提高患者術后L*值,為治療效果提供了可靠的數(shù)據(jù)支持,但由于本研究患者隨訪時間較短,并未觀察到改善黑眼圈的維持時間。因此,可繼續(xù)研究,若維持時間有限,可考慮反復多次注射,以達到預期效果。
對本次的研究作以下幾點總結:①在進行取脂時,應注意先吸取大顆粒深處,再用細針吸取淺層脂肪,以防供區(qū)出現(xiàn)凹凸不平的情況;②在過濾脂肪時,可加入ACMETEA營養(yǎng),使提取的脂肪成活率升高;③在進行填充使,注意注射藥均勻,進行多層脂肪填充,使效果更加精確。另外,本研究中患者術后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注射區(qū)青紫、紅腫,考慮與反復穿刺有關;下眼瞼緣的色素沉著,考慮與術中改部位出血較多有關;出現(xiàn)小脂肪結節(jié)考慮與注射不均勻有關,因此在手術操作中應注意以上幾點。
綜上所述,納米脂肪移植治療下眼瞼混合型黑眼圈,效果理想,能夠明顯改善患者下眼瞼區(qū)域L*值,具有臨床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