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郝志紅
光干涉原理是指2個振幅相同、波長相同的光波疊加,光波的振幅增強;如果波程相差λ/2,那么光波振幅互相抵消,如圖1所示。減反射膜利用該原理,在鏡片的表面鍍上減反射膜,使得膜層前后表面產(chǎn)生的反射光互相干擾,從而抵消反射光,達到減反射的效果。
圖1 減反射膜原理
減反射膜層需要滿足振幅和光程條件這兩點。
1.2.1 振幅
在鏡片上鍍的膜層,為了使前后的反射光波相互抵消,必須符合:膜層材料的折射率須等于基片材料折射率的平方根。
n1=√n
其中,n1為膜層的折射率,n為鏡片材料的折射率。
1.2.2 光程條件
鍍膜膜層厚度應滿足d=λ/4 n1
適應度比例法又稱蒙特卡羅法(Monte Carlo)或賭輪法。假設(shè)某個個體i的適應度值為f(i),種群的大小為N,則此個體被選擇的概率為:
其中,d為膜層厚度,λ為光波長,n1為膜層材料的折射率。
舉例說明,如玻璃鏡片鍍單層膜,玻璃鏡片材料折射率n為1.523,膜層材料的折射率n1=√n,則n1=1.235,那么,應該采用折射率為1.235的材料作為膜層,因為目前還沒有該折射率的材料,所以,采用折射率n1=1.38的氟化鎂(MgF2),假如設(shè)計基準光波長為555nm,膜層的厚度d=555/(4×1.38)=100 nm。
單層減反射效果如圖2所示,通過反射光譜圖表示減反射效果。橫坐標是光線的波長,縱坐標是反射率。圖2中,上方的實線為普通折射率鏡片沒有鍍減反射膜時單面的反射光曲線。從這條線可以看出,不同波長的光反射率基本一致,在4%左右。由虛線構(gòu)成的曲線表示鍍有單層減反射膜的鏡片的反射光譜圖,反射率在不同的波長處是不同的,在460nm左右的反射率最低,在400nm和700nm 處反射率還是比較高。由此可以看出鍍單層減反射膜的鏡片,其減反射的效果不理想。
圖2 單層減反射膜層效果
圖3 多層減反射膜層效果
徐亞娟[1]等人研究了減反射膜層光強反射率與波長的關(guān)系,證明在鍍單層膜時,膜層厚度取最低值,減反射效果最好,但是僅鍍一層膜不可能對所有的波長都能起到很好的減反射效果。要滿足一定的減反射要求,需要鍍多層減反射膜才能達到。
圖3是多層減反射膜的效果圖。虛線和實線分別代表了兩種采用新工藝鍍制的減反射膜所產(chǎn)生的反射光曲線。一種工藝是采用不同的新材料和不同的膜層厚度實現(xiàn)減反射效果,如膜層為7層或8層;另一種是采用兩種不同的膜層材料,采用厚薄交替的4層膜。這種多層減反射膜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減反射的效果。同時,膜層間的接合,膜層與鏡片的結(jié)合也很理想[2]。
一般鍍膜會在鏡片表里留有一定的殘留色,常見的膜層顏色主要有綠膜、藍膜、紫紅膜、黃金膜等,目前為止沒有研究證明哪種顏色的膜層減反射效果會更好,但是膜層顏色越淺,起到的減反射效果越好[3]。
氟化鎂(MgF2)——作為薄膜制備中應用得最多的材料,氟化鎂是所有低折射率的鹵化物中最牢固的材料,特別是基板溫度過250℃左右時,非常堅硬耐久,因而在減反射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多層膜中,它常與ZnS、CeO2或Bi2O3等組合。但是,由于MgF2膜具有很高的張應力,所以室溫下或快速蒸發(fā)的ZnS MgF2多層膜極容易破裂。它與CeO2和Bi2O3的配合比ZnS好。
二氧化鈦(TiO2)——TiO2膜折射率高,牢固穩(wěn)定,在可見和近紅外區(qū)呈透明,這些優(yōu)異的性能使它在光學薄膜應用中十分誘人。但是,TiO2材料在真空中加熱蒸發(fā)時因分解而失氧,形成高吸收的亞氧化鈦薄膜TinO2n-1(n=1,2…10),膜層的氧化程度直接決定了膜層的吸收大小,因此常采用反應蒸發(fā)技術(shù)。實驗表明,TiO2膜的吸收和折射率均隨著基板溫度和蒸發(fā)速率的升高而增加,隨著氧壓升高而降低。在空氣中加熱處理能有效地減少膜內(nèi)的低價氧化物。此外,TiO2膜中摻雜一定量的ZrO2或Ta2O5,可使吸收降低。
減反射膜的材料一般用TiO2和SiO2的組合,或用ZrO2和SiO2的組合,其膜系是Plastic LHLHL Air,其中H為高折射率的材料,L為低折射系的材料。在樹脂鏡片上鍍減反射膜后其反射回來的光將大大減少,從而滿足要求。當然,也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要求再加幾層膜,從而減少反射損失[4]。
光學薄膜的鍍膜方法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化學鍍膜,一類是物理鍍膜[5]?,F(xiàn)在的眼鏡片鍍膜工藝采用物理鍍膜方法中的真空離子電鍍法。離子鍍,是指真空熱蒸發(fā)與濺射兩種技術(shù)結(jié)合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工藝。圖4表示直流法離子鍍的原理。
圖4 直流法離子鍍原理
鍍膜材料加熱蒸發(fā),并在蒸發(fā)源與基板之間加上一個直流電場,基板為負電位(1kV~5kV)。當真空泵抽空至10-3~10-4Pa后,充入Ar或其它惰性氣體至1Pa(對反應離子鍍同時充入反應氣體),則基板與蒸發(fā)源之間建立輝光放電,使惰性氣體電離,電離產(chǎn)生的正離子在電場作用下向基板加速運動。當蒸發(fā)材料的分子或原子通過等離子區(qū)時也被電離,因而在電場中被加速而獲得能量。這種高能的離子和中性粒子進入到基板上,一方面使基板加熱,另一方面使眼鏡片沉積的膜層產(chǎn)生濺射。采用直流法離子鍍,在導電基板上制備金屬膜是很方便的。但是,像濺射一樣,在玻璃和塑料等絕緣體上制備介質(zhì)膜,需用高頻法離子鍍。
高頻法離子鍍是在直流法的基板和蒸發(fā)源之間裝一個高頻線圈。高頻線圈可用直徑3mm的鋁制成,高度和螺旋圈直徑均為70mm,圈數(shù)大約為7圈,與頻率13.56MHz、功率1kW的高頻電源連接,產(chǎn)生高頻振蕩場。500V~1000V的負高壓使基板保持負偏壓。由于高頻電場使電子運動路徑增加,離化率提高,因而在較高的真空鍍(10-1~10-2Pa)和較低的放電電壓(直流法在1Pa時需3kV)下,不但仍能維持放電,而且離化率實際有所增加[2]。
在鏡片的前表面(凸)面產(chǎn)生的反光會影響戴鏡者的美觀。光線通過鏡片的前后表面時,不但產(chǎn)生折射,還會產(chǎn)生反射。這種在鏡片前表面產(chǎn)生的反射光會使別人看戴鏡者眼睛時,看到的卻是鏡片表面一片白光,如圖5所示[6]。拍照時,這種反光還會嚴重影響戴鏡者的外觀形象。
圖5 鏡片前表面反光
圖6 鏡片內(nèi)反射
鏡片前表面和后表面的曲率不同使鏡片內(nèi)部產(chǎn)生的反光會產(chǎn)生“鬼影”現(xiàn)象,影響視物的清晰度和舒適性。由于屈光鏡片前后表面的曲率不同,存在一定量的反射光,所以鏡片內(nèi)部產(chǎn)生內(nèi)反射。內(nèi)反射會在遠點球面附近產(chǎn)生虛像,也就是在視網(wǎng)膜的清晰像點附近產(chǎn)生虛像點,如圖6所示。這些虛像點會影響視物的清晰度和舒適性。
鏡片表面產(chǎn)生的反光會降低視物的對比度。對于駕駛者而言,配戴鍍減反射膜的鏡片非常重要。如圖7所示,當夜間駕駛時,駕駛者常常面臨來自各個方向的干擾光線,尤其是來自車前、車尾的照明燈。如果駕駛者戴沒有鍍減反射膜的鏡片,那么鏡片除了會產(chǎn)生眩光外,鏡片前后表面因反射產(chǎn)生的干擾光線會降低駕駛者的視覺質(zhì)量,對視物產(chǎn)生干擾,這對于駕駛者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圖7 反射光對眼的干擾
透過量是反射光占入射光的百分比取決于鏡片材料的折射率,一般情況下可通過反射量的公式進行計算。
反射量公式:R=(n-1)2/(n+1)2
R:鏡片的單面反射量
n:鏡片材料的折射率
如,普通樹脂材料的折射率為1.60,反射光R=(1.60-1)2/(1.60+1)2=0.053=5.3%。
鏡片有兩個表面,如果R1為鏡片前表面的反射量,R2為鏡片后表面的反射量,則鏡片的總反射量R=R1+R2(計算R2的反射量時,入射光為100%-R1)。鏡片的透光量T為:T=100%-R1-R2。其他折射率材料的透光量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折射率材料的透光量
由此可見,高折射率的鏡片如果沒有減反射膜,反射光就會越大,給戴鏡者帶來的不適感會更強烈。
本文主要針對減反射膜層的原理、材料、工藝和作用幾個方面,介紹了鏡片減反射膜層在眼鏡中的應用,對于眼鏡片來說,多層減反射膜能起到減少反射、增加光透過率的作用,能夠讓戴鏡者視物更清晰和舒適。